痕迹是最可靠的无声证据 “痕迹猎人”现场勘验还原犯罪现场
2017年12月20日讯,王江来自东城分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从事现场勘验工作已经27年——通过犯罪现场遗留的指纹、足迹等痕迹,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犯罪嫌疑人,被称为真实版的“痕迹猎人”。“我的工作就是让没有到过现场的人,通过我们提取的痕迹和照片,了解现场,获得证据。”王江说,“这个工作对于一个案件来说意义重大,采集提取的各类痕迹可以证明嫌疑人有罪或无罪,这就涉及到公正的问题。”
回忆
第一次单独出现就提到关键指纹
让王江印象最深刻的是他25岁第一次单独出现场,那是他第一起自己办的案件。那年冬天,建国门附近的一处平房小院里发生盗窃案,窃贼把现场翻得特别乱。现场有一个双开门的大衣柜,柜子前边是双人床,地上四处散落着被翻开的盒子、箱子等,有的明显是从大衣柜顶上掉下来的。
仔细看完现场,王江揣摩,窃贼要把放在衣柜顶端的箱子翻下来,应该是先踩上床,然后扶着大衣柜去拿上面的物品。而大衣柜前面镶着整面的镜子,一般来说,镜子上方平时没人去扶。王江就到大衣柜镜子最上方提取了几个指纹。但当时天气寒冷,提取的效果不好,让王江印象深刻的是,还是请教了老刑警之后,他再赴现场通过特殊手段才提取到清晰的指纹,去市局技术科一比对,第二天就破了案,案犯是北京人,有过案底。
半年前,王江出一起入室盗窃案的现场。当时遍地都是窃贼翻过的衣服等杂物,其中有一个小纸盒静静地躺在地上,盒盖被掰开露出一道缝。大家都忙着提取痕迹,主要是窃贼翻动的抽屉、箱子等物,但是这个小纸盒却没人注意。
王江却留心起来,显然有人捏着盒盖打开过,他就在小纸盒上提取到两个指纹。结果这两个指纹成为破案的重要线索。那个窃贼其实是个惯犯,但他却没想到在小纸盒上露出了马脚。
现场勘查只是第一步“然后要录入电脑、做材料、成卷,将物证一一对应。”如果说开始做这份工作是出于兴趣,感觉特别神秘,但工作久了就会发现,同样的事情需要重复很多遍,其实很枯燥。对于王江来说,繁琐单调的工作过程虽然是家常便饭,但认真的思考也贯穿在这些看似重复而枯燥的工作中,考验他们的不仅仅是眼力、耐力,更多的还是脑力。
变化
从翻几十个抽屉到用机器查找
时代在变迁,王江的工作也在与时俱进。现在每次出现场,王江都要用口罩、头套、鞋套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保证自己的痕迹不会留在现场。很早以前他们出现场穿的都是便装,而现在则是统一的现场勘查工作服。王江还记得以前刷指纹用的都是铝粉,出完现场,在鼻孔上一摸,手上一层黑黑的粉末,现在则使用更为健康环保的磁粉。
现场采集到的各种痕迹需要静下心来反复研究修正,痕迹越完整,查到的结果才越精准。有一次,王江和同事搭档出现场,分别在两个房间提取指纹。提取到的两个半指纹一对比,发现差异比较多,残缺不全,很难查到嫌疑人,一时间陷入困境。“后来仔细想想,会不会是同一个手指上的?我们就把两个半指纹凑成一个完整的指纹。”再去档案室查,两个小时就查到了嫌疑人。
“过去查指纹,都是靠人工查。”王江说,那时他们要自己拿着现场提取的指纹,到市局的指纹室档案柜查找,和现在基本用电脑排查来比,工作量相当繁重。“每个抽屉里都有上千张卡片,面对着几十个抽屉,成千上万张的指纹卡片,要自己去一张张翻找,用肉眼去看,有时一看就是好几天,即使两三个人一起看,一周也看不完。”而王江经常在办案时钻进“牛角尖”,属于“一晚上不把这个指纹看透了,就睡不好觉”的工作类型。
如今人工翻找指纹卡片的工作场景已成为历史,现在使用机器查找,比纯人工的效率提高了不少。“现在都用机器看,然后人工复核。”王江说,“但我认为还是要认真、细心,机器主要是帮忙筛选划定一个范围,最后进行复核的还是人。”
对王江来说,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进步,追求客观真实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而认真细致则是做好这份工作的最好保证。
细节
那一滴血成为十几年后锁定凶手的证据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现场勘验工作来说,同样如此。王江说:“勘验还原一个案件现场,能否抓住现场遗留的细节,对于案件的破获来说非常重要。”
几天前他听到同事传来的消息,一起发生在多年前的杀人案,因为现场勘验工作细致,最终让潜逃十几年的凶手落入法网。
案件发生在一个菜市场,死者是一名看门的老人。现场留下多处血迹, “如果不仔细看,会以为是一个人留的。”王江说。经过对现场多处血迹进行详细勘验,死者周围发现的一处微小血迹,检测出是嫌疑人遗留的。
凶手当时是在市场里卖烟的商户。案发当天,他在菜市场关门前偷偷地溜了进去,想从其他商户那里偷点东西。但不巧的是他在偷东西时被看门老人发现了。眼看丑事就要败露,他情急之下用刀将老人捅死。但在激烈的搏斗中,凶手自己也被刀划伤了,之后迅速逃离现场,逃往外地。
就是这滴遗留在现场的血迹,成了凶手落网的关键证据。十几年后,他因为犯了别的案子被当地警方抓捕,一查积案,结果嫌疑人同一认定,这起发生在千里之外的多年积案终于大白于天下。
“这起案件让我感触很深,不放过现场每一处细节,要仔细加以查勘。”王江说,如果当时没有提取到嫌疑人的血迹,这起案件也许永远都不会告破,而多提取一处,也许就会在哪个时刻就和嫌疑人对上了。
经典
墙上的白印还原死无对证的犯罪
“在案件现场,痕迹不会说谎,它是最可靠的无声证据。”王江说,勘验工作对于破案的意义重大。一个案件里的嫌疑人为什么有罪?又为什么无罪?都需要提供客观证据来支持。
前两年,王江还接触过一起看似简单却非常复杂的案件。嫌疑人住在胡同的一处出租房里,这个出租房是从平房盖起来的上下两层自建楼。一到夏天晚上,嫌疑人经常召集很多朋友在二楼平台上喝酒聚会。
而死者是嫌疑人的邻居,他所居住的平房也盖了二层,两家楼房的平台就像空中走廊一样,房顶是相连的。这位邻居嫌吵,案发当晚在露台上和嫌疑人发生了争执。只听一声惨叫,那位邻居突然从露台上掉下来,当场摔死。而当时二楼现场只有他们两人,死者是怎么摔下去的,成为谜团。
对于死者的死因,邻居的家属认为是嫌疑人把死者打到地上的。因为死者鼻梁有骨折,而嫌疑人的手也有破皮的伤口。但是嫌疑人坚持说,他没有动手,是死者自己不小心摔下去的。
嫌疑人是否说谎?现场勘查的结果能否还原当时的情景?王江回忆说,为了查清事实,这个现场他们去了不下四五次,大半夜就去了两次。经过反复勘查,发现了最为关键的证据,在死者住所二层墙面上,有几处死者摔落留下的几处痕迹。两家之间的过道有近两米的距离,死者如果是失足摔下去的,应该不会碰到对面的墙上。而墙上的多处痕迹,可以证明死者生前受到了外力作用。从墙上的白印可以判断出他掉下去的时候手脚都碰到了对面的墙上,即被人故意推到了对面的墙上。两个人争执的过程无法还原,但结果却可以判断出来,就是死者掉下去和外力有关系。
办案人员根据证据得出结论是嫌疑人冲过去推了邻居,造成了死者从二楼的高处跌落死亡,因此有故意杀人的意图。最后法院审理认可了这一证据,判定嫌疑人犯故意杀人罪。
心语
要么证人有罪 要么还人清白
王江从事刑警多年留下一个职业习惯,就是不相信主观臆断,如果不是眼见为真,对任何案件都不能先入为主,要反复产生疑问,根据现场证据进行判断。
“我们的工作就是一切靠证据说话,证明这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还人清白。”王江说,现在是强调证据的年代,做这份工作,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份责任心,一定要认真细心,全力以赴、踏踏实实地把每个案件都办好。
“警察不是靠兴趣就能坚持下来的,靠的是责任心,这辈子成为警察是我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