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李家峪村山好果甜人长寿:村支书心疼闲置房想当“红娘”
2017年11月16日讯,平谷区大华山镇李家峪村,地处京东深山区,沿着盘山公路往村里走,崎岖但通畅,除了偶尔擦肩而过的公交车,再没遇到其他车辆。村书记王长宽告诉北京晚报记者,村里45岁以下的青壮年,几乎没有一个留村,一共213户,现在粗略统计有30多户闲置房。
冷清的山村
今年以来,山西、安徽、山东、甘肃等各地都在探索农村闲置房的利用新模式。10月31日,北京市民政局宣布,到2020年,将在平原区、浅山区每个乡镇建设1个养老照料中心,将利用农村闲置设施资源、村服务设施或村民自有住宅或闲置房建设“幸福晚年驿站”。
而对李家峪村这样的深山区来说,机会需要自己创造,村书记王长宽最近主动联系闲置房户主,收集信息,帮他们把房屋挂在网络上招租。“房子都是好房子,就是没人住。这村子啊,现在缺人气,柿子挂在树上都没人采了。我就想当个‘红娘’,纯义务的,帮大家把闲置房租出去,不贵,一个院子一年租金一万到三万。给村民增加点收入,也重新让村子活跃起来。”
京东知名长寿村 好山好果好冷清
柿子没人采
李家峪村距离北京市中心约90公里,离平谷区中心也有25公里。初冬时节,层林尽染,通往李家峪村的山路,车稀人少,一路压着落叶,“清脆”前行。村头有几段路,特意种植了观赏葡萄,可惜早已过了季节,只能看见枯枯的藤,爬在架子上。
48岁的王长宽,本村人,从爷爷那辈开始,就落户李家峪。“按现存的家谱算,我们村大概有160到180年的历史。”李家峪地处燕山山脉,山大沟深,现今居民的先祖大多是在清道光年间逃难落户于此。王长宽的祖辈是在抗日战争年间,躲避战火,而藏进了深山。
站在一张卫星图片面前,王长宽告诉记者,李家峪村是大华山镇面积最大的村,村委会坐落在村中心,老乡的房子呈放射状分散在多条山谷中的六个自然村,村名中的“峪”正来源于山谷众多。山多,地就少,仅有的耕地种点口粮,村里的主要出产是李子、核桃、山里红、黄桃等水果。现在这个时节,正是柿子挂满枝头,村里到处是鲜红的大柿子和火柿子。“我们村什么都好,山好、果好、空气也好,就今天这个天儿,已经算是最差的了。”王长宽指了指微微有点薄雾的天空,说雾霾从没侵袭过这个山村。
上世纪90年代,因村民人均寿命长,李家峪得名“京东长寿村”。现在,村里年纪最长的老人已经接近百岁,全村常住人口632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6人。跟着王长宽在村里转悠,迎面而来的几乎都是满头银发的老年人。“我们村,现在还在村里常住的岁数最小的,应该是46岁。”
村里的年轻人都进了城。大部分是为了打工挣钱,还有的是为了孩子上学接送方便。“多数是在平谷区买了房,有些条件好的去了北京城里。”
人走了,留下空空如也的房子和无人打扫的院子。村民老王家的闲置房有180多平方米,站在院外,能看见深红色的山楂探出院墙。“你们城里人叫山楂,我们叫山里红。这院子收拾收拾,就能住人,老是空着,多可惜。”
昔日著名彩电村 如今变成“的哥村”
李家峪村大量的年轻劳动力,都到平谷区和北京城区打工,留下了满村的老人,成熟的水果挂在枝头,一是没人采,二是也卖不出好价钱。
现在,除了外出打工,水果种植和销售就是李家峪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我们村的森林覆盖率差不多达到了97%,除了路和房子,基本上都是树。山顶上是松柏,半山腰全是果树。”果子好,却卖不出价钱。王长宽说:“现在大柿子,一斤只能卖到四毛到六毛钱。李子一斤只能卖到一块五到两块钱。山里红最高卖一块钱一斤。都不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卖的贵。”所以,有些时候,卖不出好价钱的果子,老人们也不废腿脚去摘,就任由它从枝头掉到地上,烂在土里。
“我们这边没有什么深加工的企业,最多是农民自己用玻璃罐子腌一点罐头。如果是平原村或者浅山村,有农家乐,有采摘,水果的价钱能比我们这深山贵一倍。”李家峪村也有农家乐,就3个。前些年最多时候有30多个,但没人光顾,逐渐关张。
现在行走在李家峪村,人丁稀少加上山里的低温,清冷的感觉愈发明显。可是回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个村却是北京山区村中第一个“彩电村”。“八十年代,我们村的村办企业就很发达,有好几个厂子,钣金、喷漆都有。村里汽车就有七八部。”村办企业提高了村民收入,家家都买了电视,“十四寸牡丹彩电”。那时候村民都愿意去村办企业上班挣工资,地里的农活交给从河北滦平雇来的小工。“那时村里头才叫热闹,不仅本村人都在,还有外来打工的,热火朝天。”
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平原地区的企业也渐渐发展起来,以高工资挖走了李家峪村的技术工人。“平原地区开的工资高啊,我们村里有点技术的都给撬走了,去人家那儿当师傅去了。”村办企业慢慢衰落,村民收入减少,只能靠山上的果树补贴家用。
近几年,水果卖不出好价钱,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出门打工。“我们村出去打工做什么的最多?开出租的最多,有四五十人。”王长宽说,北京人或许都知道平谷的的哥多,但不知道这些的哥很多都来自李家峪这样的山村。
“的哥都是早出晚归,有的还是跑夜班,再住村里就不合适了,都去城里租房,有的双班,还合租。”
支书义务当红娘 意在盘活闲置房
“这家房子主人老许就是开出租的,去年刚装修完,崭新的房子,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在一户农家院门前,王长宽停下脚步,这是村里装修最新、房龄最小的一处闲置房。
今年国庆节前的一次全村党员大会上,王长宽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我跟党员们说,与其房子空着,不如想办法租出去,一来增加村民收入,二来村里现在最缺人气,把人招来,果子好卖了,别的消费也提起来了。”
王长宽做了一次摸底,村里的闲置房至少有30多处,房屋状况不一,不过租金都不贵。“一年一万到三万之间”,至于最后多少钱成交,作为村书记,王长宽不参与“谈判”。“求租的和出租的去谈,谈的好,说不定还能打点儿折。我只是一个‘红娘’,负责牵个线。主要是怕城里来租房的不放心,有我村书记在,算是个证明,房源没问题。”
把自己的手机号连同闲置房信息一起,挂到网上一个月,咨询的人不少,王长宽的手机时常响起。“有电话咨询的,也有约上门看房的。我的原则是,有明确意向了,再把房主约过来见面,毕竟人家大部分时间在城里住,没在村里。”
义务劳动,不麻烦村民,且全凭自愿——王长宽的红娘做得小心翼翼。“有时候,求租的明确提出,要原生态的房子,最好是石头的,矮院墙,几棵酸枣树。我说这样的老房子可不好找了,现在山村也都是新房子。还有的说是想找一块地,体验一下农活,种种菜。我也没法一口答应,地是村民的,得跟人商量。”
北京晚报记者结束采访离开李家峪村的时候,一辆邮政车开进了村委会大院,邮差来送报纸、取送信,以前,这是村里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现在村委会院门前的邮筒已经很少有信件了。“山里的生活早就变样了,这里有电、有自来水、有电话、有网络。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气。我想等到夏天,闲置房租出去了,城里人过来避暑。村里又恢复热闹,山里的这些瓜果梨桃,地里的新鲜蔬菜,土鸡土鸡蛋,都能拉动起消费来。”
站在冬日的夕阳里,王长宽这个做了“红娘”的村书记,露出浅浅的笑,憧憬着来年夏天,村子里人丁兴旺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