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北京”杨秉诚重获北京户口 感谢晚报:怀爱民之心 办利民之事
2017年9月14日讯,说着满口地道北京话的杨秉诚和其他北京大爷没有什么两样,热情、健谈,他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天桥附近的胡同里,卖报为生。老街坊、老邻居没人知道他的户口已经丢失了几十年,他也早对能重新拥有北京户口不抱希望。
杨秉诚老爷子拿着自己的身份证,笑的那么轻松 张风摄
杨老爷子第一次走进晚报,参观史料展 张风摄
然而就在前不久,杨秉诚又拿到了自己的北京户口,办好了新的身份证,他这个“老北京”终于又名副其实了。卖了几十年晚报的他第一次走进晚报社,看了看这份改写他命运的报纸的出版流程;他满怀激动的送上“怀爱民之心 办利民之事”的锦旗,感谢晚报对自己的恩情,让一位“漂”在北京的老北京重新扎下了根,让一位曾经无助的老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原来,是他卖报时响亮的“晚——报”的吆喝声,让他结识了一位“贵人”,彻底改变了他和他一家人的命运。
感慨传媒力量,感谢晚报恩情
2015年冬日的一个下午,一声响亮的“晚——报”吆喝声,引起了正在珠市口西草市一带串胡同儿拍片儿的晚报记者张风的注意。杨秉诚这位卖报老人和晚报记者有了第一次亲密的接触。几句闲聊,掀开了改变一个人乃至一家人命运的大幕,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出于记者的职业敏感,张风感觉到这位卖报老人的身上一定有值得挖掘的“故事”。他安排员工用镜头记录了杨秉诚一天的卖报经历,制作成视频发布在北晚新视觉网上;晚报记者张硕对杨秉诚的专访刊登在晚报上,记载了他一生坎坷的经历。晚报的报道,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也彻底改变了老爷子的命运。
网络上发布的一个视频和晚报刊登的一篇报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杨秉诚有亲身的感触。他说:有一位武汉的网友特意在下班之后坐高铁来北京实地探访,找到他的报摊,只为验证一下是否真的有他这样一个人,有他遭遇到的事。这是一种怎样的影响力呢?这就是传媒的力量吧!
最让杨秉诚感动的是,在了解到他的遭遇之后,许多的晚报人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杨秉诚最想对北京晚报说:根本就是萍水相逢,没想到这么重视我一个普通人,我对晚报真的感恩,我的户口问题解决了,最先做得就是给晚报的记者打电话报喜。以后我也是“北京人了”,就可以和记者们做做朋友了。过去我不敢这样说,因为我是“黑人”,记者怎么能有“黑人”朋友呢?我永远忘不了晚报。
念念不忘深情,感谢热心好人
身体刚有所恢复,杨秉诚就特意订做了八面锦旗,从北京市治安总队到派出所,再到北京晚报,他想感谢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而他最感激的就是北京晚报的记者张硕。两年来,是这位热心的记者为了他办户口的事,陪着他不辞辛苦的东奔西走,从北京到河北安国,找遍了所有跟他有关的单位和部门查找相关档案资料,直到最后,北京治安总队受理了他的申请,恢复户口终于有了着落。两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不变的是杨秉诚和晚报人深深的情谊。他清晰的记得每一个帮助过他的晚报记者和编辑,记得人们为他做过的每一件事。
卖报曾经是杨秉诚养家糊口的生计,他经常为了多卖俩钱儿,在夜里11点还推着报车,站在前门楼子下边儿,等着下夜班儿的人们…… 他反复强调,等身体彻底康复了,还想继续卖晚报,他已经习惯了在天桥地区走街串巷为读者们服务。他想由衷地对老顾客们说声对不起,因为他的病,耽误了给他们送报;让他感动的是,好多在他这订晚报的朋友知道了他的病情,只有一句“老杨,钱的问题别考虑,好好养病”。
杨秉诚说他的老年优待卡、低保等都在办理中,有了户口本、身份证,他终于可以过上有养老保障的京城生活了。杨秉诚卖了几十年晚报,晚报帮他解决了困扰他几十年的难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