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小说《西游记》 唐僧到底从西天取来什么真经?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西游记》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有荒唐无稽之经目。”
作者 河西
这“荒唐无稽之经目”,就是《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唐僧从如来那里取来的所谓真经经目。这个真经经目,有些司空见惯,什么《华严经》、《金刚经》、《法华经》、《首楞严经》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佛教经典,而有些就有些奇怪,比如《西天论经》和《本阁经》这两种,《大正藏》中并未收录,坊间也从未有人见过这两种经,当与《西游记》正文中提到的《紧箍经》一样,纯属小说家言。
还有《未曾有经》,听着这么陌生,真有这么一部经书吗?这还真不是作者虚构的,《未曾有经》并非“未曾有”,《未曾有经》又名《未曾有因缘经》,现存有两种:一种全一卷。东汉时代译,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未曾有,意指如来之善根功德广大、希有。本经旨在阐明建造佛塔及佛像之功德无量;另一种全二卷。南齐昙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遣目犍连至迦毗罗城,说服耶输陀罗,令其子罗侯罗出家;及佛陀为波斯匿王与群臣宣说听法之功德,为四石女阐说业报,为只陀王子说五戒开遮之方便等。并将此经付嘱阿难,令其宣布教化,以度众生。可是呢,《西游记》上明明写的是一千一百一十卷啊,那一千多卷在哪呢?
再看上回写到过的《大孔雀经》,也就是唐不空译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大正藏》中仅为三卷,可是《西游记》写的是二百二十卷,完全不对啊,这是一部经书吗?检查《西游记》中取得的这些真经,一共三十五部,虽然大部分经书是《大正藏》中确实存在的,但是经卷数却错得离谱。
奇怪的是,光《西游记》这么错也就算了。明代大学者胡应麟也跟着这么错。鲁迅也注意到了,《西游记》所载经目和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里所载《大藏经》顺序相同,绝大部分经目也完全相同,不仅《西天论经》和《本阁经》都在,而且《西游记》中让人困扰的经卷之数,在《少室山房笔丛》中居然也能对得上号,这不奇了吗?胡应麟和《西游记》又有什么关系?
胡应麟,明万历年间学者,生活的年代和世德堂本《西游记》出版的时期基本一致,家中藏书颇丰,据说有4万多卷,所以他写文章,征引典籍,极其宏富。他的《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专论释道,似不应把小说和真实的佛经混为一谈,但事实却让人颇感诧异。
曹炳建先生在《〈西游记〉中所见佛经目考》中对此有所考释:“查胡应麟生于1551年,卒于1602年;又《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六所载胡氏《双树幻钞引》末署‘壬辰’字样,可见此《引》作于万历二十年(1592),而《双树幻钞》亦成书于此年可知。此年恰是吴承恩逝世约十周年,亦是百回本《西游记》世德堂本的刊刻之年。由此观之,则《西游记》所载经目并非来自《少室山房笔丛》可知。”
也就是说《西游记》这一段不是抄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的,那么是胡应麟抄引《西游记》但未注明出处的?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很大,因胡应麟在经文之前称其为“西天经总数”,明显受到《西游记》之类民间文化的影响。他一开始还说“《大藏经》四千五十余卷”,元代官刻《大藏经》六千五百余卷,宋代的《大藏经》,《开宝大藏经》五千零四十卷,与唐《开元释教录》中记的《开元藏》以及《西游记》中的经卷数相同,都与胡应麟所记“四千五十余卷”不符,不知道胡应麟看到的是哪一部《大藏经》。
那么有没有可能,《西游记》和《少室山房笔丛》都是从另一本书中抄来的呢?当然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但在没有发现第三方证据之前,这两本书之间始终不能摆脱各自的嫌疑。而从壬辰年世德堂本《西游记》出版,而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刚刚写成这点来看,我的看法是:胡应麟从《西游记》摘录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他既然知道一部大藏经不过“四千五十余卷”,《西游记》中所记的经书不过三十五部,怎么可能加起来有五千零四十八卷?对此,他为何视而不见照抄不误?
胡应麟不靠谱,那么《西游记》的作者呢?曹炳建考释得出的结论是:“作者并不是虔诚佛教徒,其创作《西游记》也并非有意宣传佛教。”我完全同意这个结论。如果是虔诚的佛教徒,怎么可能在西天取经获得胜利这个关键的时刻塑造贪心的阿难和迦叶形象?这不是对佛教莫大的讽刺?另外,在一个佛教盛行的时代,要核对一下《华严经》、《法华经》的经卷数绝非难事,常见的《华严经》不过八十卷、四十卷两种,他写五百卷,《法华经》的通行本是罗什大师的译本,共七卷二十八品,他写一百卷,完全是凑卷数了。
这样取来的真经,能拯救苍生吗?而世人不了解来龙去脉的,如果深信不疑,将此所谓“真经”普度众生的瑰宝,岂不南辕北辙?难怪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的领袖杨文会先生读了《西游记》会非常气愤:“乃后人不察,以此为实,居然钞出刊行,广宣流布,虽禅林修士,亦莫辨其真伪,良可浩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