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壁画乌龙 画里的唐僧一下子穿越了1千年
近日,西安的地铁壁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画里的唐僧一下子穿越了1千年……
@史雷鸣博士是第一个发现这个事情的人,他表示,“用泰姬陵反映玄奘西天取经的内容很不妥,当时玄奘西天取经去的是天竺,反映的是佛教文化,而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的建筑,与伊斯兰教有关。再说了,天竺、莫卧儿王朝以及印度,这是3个不同的概念,怎么能混为一谈?”
原来玄奘法师于627年西行求法,偷渡玉门关,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回国,抵达长安。而印度的标志性建筑物泰姬陵于1631年至1653年建立而成,这样算来,的确是穿越了千年与其相会。
玄奘法师对于传播佛教以及文化交流的贡献很大,其坚韧的毅力和非凡的信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玄奘627年出发远行,在这之前他的求法计划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那一年他25岁,从长安出发只身一人西行五万里路(1里=500米),经过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直到645年,他43岁,才回到长安。
用现在很文艺的说法来解释:
远行容易,归来难。
虽然远行后玄奘终于归国,但他的求法之路远远没有结束,这五万里的旅程中,他将657部佛经带回,翻译佛经,弘扬佛法就成了他今后的主要工作。
归来后的玄奘得到了皇帝很高的评价,两任皇帝(太宗、高宗)多次要他“弃缁还俗”(缁:为僧人穿的黑色衣服),但都遭到了玄奘的拒绝。太宗统治时期对佛教的态度甚至有些排斥,为了摆脱太宗的控制,玄奘多次提出离开长安,请求回少林寺翻译佛经,潜心佛学,弘扬佛法。
排除重重困难和各种“骚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此外,玄奘将《老子》等中国经典译作梵文,传于天竺。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中《大唐西域记》将他每走一地所处方位、距离多少里、国体民情、风俗习惯、气候物产、文化历史都写得清清楚楚,就连哪个寺院所奉某乘某宗,僧众多少,是何人讲什么经,多少卷等,都写得十分详尽。从19世纪开始,这部书被译为德、法、英、日等各国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九死一生舍身求法的精神激励着很多后来者,鲁迅赞他为“民族的脊梁”,梁启超也称他为“千古一人”。
再说回西安地铁的壁画,今日的西安就是昔时的长安,针对专家的质疑,地铁车站文化墙设计团队成员、西安美院李路葵教授说,每个人面对同一幅画面时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是可以理解的。这幅名叫《天竺佛光》的壁画体现的是现代装饰壁画的视觉艺术特征,画面强调时空观的交错视觉表现,并表达中印两国的古今交流,并非传统壁画在某一时间点讲述某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