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一定带来快乐 为什么要选择生小孩?
人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启发行为经济学家保罗·多兰博士思考幸福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会选择生孩子?(在这里,生孩子是指你自主选择生孩子,而不是出于繁衍后代的生理需求。)
作者 木出
研究表明,跟孩子在一起度过的时光对快乐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却是一种更有意义的时间利用的方式。
为了更快乐吗?调查数据告诉我们,养育小孩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快乐的体验。那么为人父母的幸福感来自何处?保罗·多兰博士在《设计幸福》一书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作为一名家长的幸福,来自你为孩子做的一些事情非常有意义,比如说帮孩子穿鞋、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阅读,这些事情可能很繁琐,不一定会让你感到快乐(甚至不如你自己打游戏、看演出或者和朋友聚会更让你快乐)。有了孩子之后,你不得不放弃你以前习惯的玩乐方式,但是照顾孩子,教给他们本领、知识、智慧,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也就是说,养育孩子会给我们生活增加更多的意义感,让我们感到幸福。
作为一个研究幸福的学者,保罗·多兰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生孩子,他现在有了一个男孩儿和一个女孩儿,他坦率地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快乐只是少量的,大量的是痛苦,但还有更加超大量的意义感。或者说,因为孩子的到来,平衡了生活中快乐和意义感的关系,而感受到完全不同的幸福。
研究表明,跟孩子在一起度过的时光对快乐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却是一种更有意义的时间利用的方式。例如我们的大脑似乎是按照所发生的事情来计算时间的,所以和孩子在一起,总会不断拥有新的体验,让你感觉时间变慢了。
再以婚姻为例,俗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事实上已婚的妇女并不比未婚的女性更幸福。虽然已婚的妇女可以从夫妻双方的亲密时光中获益良多,但是一个没有结婚的人有更多自由的时间过随心所欲的生活。如何才能让婚姻更幸福?有的。这也需要平衡。既能够共度亲密时光,又能够各自有独立时间的夫妻是最幸福的,他们可以从共同时光和自由时光中同时受益。
当然,追求幸福的人不一定需要结婚,也不一定非要生一个小孩,举婚姻和生孩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幸福的生活包含快乐和意义感等积极的情感,而不幸福包含痛苦、空虚感等消极的情感。
如果将幸福定义为快乐和意义感之间的平衡,那么有时候我们做一些乐趣比较少的事情其实是有意义的,比如说你戒烟、减肥、长跑、学习,在某个阶段并不快乐,甚至是痛苦的,但这是牺牲今天短暂的快乐去换取未来更多的幸福,同时在艰苦学习的训练中可以获得意义的体验。作者的研究告诉我们,生活并不是牺牲今天的幸福去换取未来的幸福,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在快乐和意义感之间做出平衡和取舍。
很多人把收入等外在的因素和幸福的结果联系起来,保罗·多兰博士认为这是错误的,他将外在的因素设定为争夺你注意力的刺激物,金钱对你的幸福感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数量,而且取决于你对金钱的关注程度。外在因素包括金钱,对你幸福的影响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取决于你对他们的关注程度。当然食不果腹肯定是不幸福的,在基本温饱满足之后,金钱和幸福的关系并不是正比。
保罗·多兰一个重要的贡献是阐明了注意力的分配对幸福感的影响。他本人有口吃问题,当他学会不再关注自己讲话的方式,也就不再为口吃感到烦恼。所以他提出改变行为模式、增加幸福感,不仅和关注积极因素有关,也与忽视消极因素有关。如果你不像预期的那么幸福,就可能将注意力放错了地方。
幸福的秘诀在于日常生活中发现快乐和创造意义。如果一个人看重工作的意义、养育孩子的意义,那么幸福感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