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北京为什么盛产侃爷?先纠正一个概念他们跟老炮两回事

2016-12-07 21:09 网络 TF006

北京人能侃是出了名的。古有落寞的皇亲贵族在茶馆里对着一众看客侃侃而谈,今有王朔、冯小刚、高晓松等被大家熟知的超级“侃爷”。甚至连外媒的报道里都说,中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人能言善侃。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北京人这么能侃?

1_b8tzzf27_pdgk52sjv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历史底蕴造就“侃爷”先说“侃”这个字吧,最早起源于古代朝议,比如《论语·乡党》中就有“朝与大夫言,侃侃而谈”一说。后来传播到民间,渐渐和“砍”混为一谈,有不着边际、夸大其词的意思。今天人们常说的“侃”,主要是指北方人的闲聊,形容一个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侃文化是北京独有的一种文化,这里作为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皇族贵胄、王族裔孙,以及各民族的精英都荟萃于此,自然少不了各种秘闻杂谈,艰辛往事。

随着时代变迁、朝代更替,昔日的王子公孙可能落魄为市侩草民,心态失衡使他们难忘先世的荣华富贵,沉沦的贵族们只好走进三教九流聚集一堂的茶馆、酒馆,借着一段家庭秘闻、旧朝轶事,来抒发心中的哀乐,这种神侃之风愈演愈烈,就形成了最初的北京“侃爷”。

在老舍的《茶馆》中,松二爷就是个没落的旗人,没有了皇家的“铁杆庄稼”,整天饿着肚子提笼架鸟瞎溜达,念叨着“我饿着,不能让鸟饿着”。即使抱怨,也透着“贵族气”:

谁要咱们旗人呢!想起来呀,大清国不一定好啊,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

这些人不同于战国时期蜂起的谈士、纵横家,也有别于今天人们说的“大扯子”(爱闲谈的人),主要是以重温祖先的创业之功、追念家族昔日的荣光来消磨时光,让自己在高谈阔论中达到平衡超脱的心境。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上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历史名人重归大众视野,满胄勋裔得到社会的重新认识,北京侃爷也随之复出,成为今天侃文化中的一股力量。

et05dswnalmp6bnixieh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所以发展到后来,即使不是落寞的贵族,很多北京人在言语之间也有着最初“侃爷”的那股子劲儿。90年代家喻户晓的《我爱我家》中,文兴宇饰演的傅明,退休之前是个局长,退休之后也愿意被大家捧着。为了评选健康老人而戒烟时,他说:我是谁啊,能文能武,又红又专,亦工亦农,亦兵亦官,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怎么着?向困难低头嘛?不!我们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就能抽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烟,这么讲吧,凡是点着了能冒烟儿的,除了导火索我都抽过……

分享到

汪兆骞在那个文学时代的流光记忆 《侃爷王朔》轰动一时

大凉山“慢火车”成彝族老乡“致富车”,她见证了这24年的变化

“尾款人”、“秋天的奶茶”......2020汉语盘点,等你来“盘”!

九位历史文化遗存负责人登台,《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原创戏剧《新西厢》中西结合,重解“中国古代爱情”

上周4部新片票房表现不佳,《金刚川》上映10天票房过7亿

2021北京风景年票正式发行 新年票出游新增4家知名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