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间无偿献血40余次,献血量超过10000毫升,相当于普通健康成人全身血量总和的近3倍……北京中医医院急诊医生徐光勋再一次刷新了自己的无偿献血纪录。
12月是北京市无偿献血宣传月,徐光勋最近又一次参加了集体无偿献血。徐光勋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献血者,诊室里他用精湛医术为患者解除痛苦,生活中他则用“热血”来挽救他人生命。每谈及这些,徐光勋像聊一件平常的琐事——“真的不算什么大事,只是习惯了。”
“我选择学医就是为了救死扶伤!”上学期间,自己爱戴的小学老师患白血病去世了,徐光勋便暗自立下了成为医生的志向,要去帮助像老师一样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当医生如此,献血亦是如此。
徐光勋第一次献血是在大学时期,当时医学院组织献血,他觉得献血能救人就报了名。之后的30年里,献血成了徐光勋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作为一名急诊医生,我太清楚血液对病人来说有多重要了。”他说,每当看到需要救治的患者因血液供应紧张无法得到治疗时,他总是感到十分痛心,这也成了他坚持献血的不竭动力。
徐光勋坦言,北京医疗资源丰富优质,外地来京求医的患者很多,临床用血需求也非常大。“作为一名北京的医务工作者,能在本职工作之外还能为救人贡献自己的力量,非常有意义。”
全血捐献要求间隔期为半年,成分献血间隔期则是两周。为帮助更多的人,近年来,徐光勋基本选择成分献血。“成分献血间隔短,想起来就可以去献一次,我下班会路过一个献血小屋,有时候下了夜班,我就会去献血小板。”对他来说,献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从第一次无偿献血至今已有30年,徐光勋已是朋友们熟知的“热血医生”。其实,徐光勋还有另一个光荣的身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02年,在中华骨髓库建设初期,徐光勋看到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报道后,随即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2003年底,徐光勋接到北京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消息来得突然,徐光勋内心非常激动,因为非亲缘之间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概率只有十几万分之一。“没问题,我愿意!”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这一句坚定的“我愿意”,让徐光勋成为了中华骨髓库北京市第4例、全国第8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帮助一位白血病患者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2004年初,在完成健康体检等各项准备后,徐光勋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些珍贵的“生命细胞”,被迅速输送到患者身上,帮助患者重获新生。
捐献干细胞之前需要打动员剂,捐献者往往会出现腰酸、乏力等短暂不适。“当时我稍微有点低烧,但很快就缓解了。用自己小小的付出,换来别人生的机会很值得,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对于20年前的捐献经历,徐光勋记忆深刻。
徐光勋说,平时献血只知道是在帮助别人,但不知道具体帮助了谁。捐献造血干细胞时,明确知道有一位患者需要自己的帮助,而且只有自己的干细胞能够提供帮助,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感到格外真切。
在满足国际惯例和相关要求的基础上,达到规定年限后,徐光勋和受捐者见面并保持了联系。“她恢复得很好,我们两家现在已经处成朋友了。”从素不相识到成为“血脉相连”的亲人,徐光勋很欣慰自己通过“捐髓”的善举帮助了更多的人。令他最为触动的是,受捐者的爱人如今也经常参与无偿献血,为需要帮助的人出一份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宣传,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无偿献血中。”他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柴嵘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