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多了,市民为何还是不敢用?记者调查
记者 相旭阳
2023-10-19 11:03

近日召开的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急救设备覆盖率显著提升,但群众“不会用、不敢用”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各类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备逐渐增多,但很多市民仍然不认识、不了解。

不认识

20人中仅8人知道AED

下午5点,西单大悦城开始逐渐热闹起来。一名保安坐在一层电梯附近值守,他身边放置着一台AED设备。“这个是用来急救的。六层还有一个,一共有两个。”

这台AED设备外箱上,写着“如有人倒地请按如下步骤施救”,下方图文并茂地介绍着使用AED设备进行施救的5个步骤。服务台工作人员介绍,商场内相关员工接受过培训,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进行操作。值守在设备旁边的保安则表示,“你会用的话也可以用。”

“AED是啥?”“除颤仪?没听说过。”在位于一层的AED设备附近,记者随机采访20位市民,有8人知道AED设备,其中有2人参与过培训。

“这个不能随便动。”一个男童对设备十分好奇,想要打开门看,男童妈妈连忙制止。“我见过这个设备,知道是用来急救的。”这位妈妈对记者说,“我觉得应该多装一点,而且大家都应该有所了解。”

目前,全市重点公共场所已配置AED近5000台,其中地铁站、火车站、各级各类学校已实现AED全覆盖。

“路过的人都可以使用。”在朝阳区青年路社区服务站旁边,社区工作人员指着墙边一个红色边框的智能急救站介绍。急救站的门一拉即开,站内不仅有AED设备,还有用于止血包扎、伤口处理等的医用耗材。品牌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以注册App、刷身份证领取设备,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能使用紧急按钮领取。

尽管急救站功能丰富,外观也足够显眼,但还是被不少附近居民忽视。晚上8点,散步的市民从急救站前来来往往。“我就住这附近,几乎每天都从条路遛弯儿,但还真没注意过它。”一位老人从旁边经过,得知这是用于急救的,凑近看了看。

记者采访10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只有3人留意过这一急救站,其中仅两人知道急救站中的AED设备有什么用,但对于具体使用方法,他们也不清楚。

工作日下午5点半左右,记者来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正值秋风送爽,不断有体育爱好者进园跑步。“有人出了问题吗?”听到记者咨询公园急救设备的情况,南门附近两位保安关切地问道。他们说,一旦出现意外,可以帮忙打120,打开大门让救护车入园施救。但对于AED设备,他们都表示“没听说过”。

在南门附近的游客服务中心,外墙上设有“AED体外自动除颤仪”提示牌,室内有AED设备。此外,园内也设置了AED设备(见下图)。当前是奥森公园旺季,闭园时间为晚9点,静园时间为晚10点,天黑后也有市民来夜跑。几位跑步爱好者跑完步后在园内休息,虽然经常从AED标识附近经过,但他们也表示,此前并没有留意过。

不会用

培训价格高时间有点长

“我不是医生,也能救人吗?”面对AED设备,有市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对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编写的《心肺复苏(CPR)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公众知识问答手册》中提到,AED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经培训后可以安全使用。

怎么参加培训?证书要怎么考?在互联网上,对AED培训感兴趣的网民交流着信息和经验。

根据北京市红十字会官网上的信息,记者向几家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咨询,多位联系人推荐了16学时的培训课程。培训分为平日班和周末班,都是连续两天,提前定好上课日期,内容包括心肺复苏、AED、创伤救护、避险逃生常识等,费用为每人425元。学员可以获得“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护员证”。

是否有时间更短的课程?有培训基地表示,也提供4学时培训,但仅面向团体开设。丰台区一家培训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学校计划本月开设一次4学时培训,内容为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费用是220元。“社会报名得攒够20人以上才能开班。”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商业机构提供美国心脏协会(AHA)急救培训课程,培训在1天内完成,市场价格是每人1000元左右。

这些商业性的急救培训,价格不亲民,挡住了很多有意愿参加培训的普通大众。一位培训行业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主动付费参与培训的人群,主要为马拉松爱好者和全职妈妈。“在北京,场地费用和老师工资都相对较高,导致商业性培训费用偏高。建议政府对比较好的商业性培训机构提供一些政策支持。”

“参加培训是有必要的。自己掌握以后,如果别人遇到了紧急情况,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市民蔡先生此前对AED有所了解,也对培训产生了兴趣,但得知培训费用后,他摇了摇头说:“这个自己有需要的时候本人操作不了,参加培训主要是为了帮助别人。我认为应该多一些公益性的培训。”记者了解到,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开展了公益性培训,目前主要是面向重点行业从业人员。

不敢用

法律给的“底气”还不够

AED设备操作简单,但在紧急情况下,市民敢不敢用也是个问题。

“我敢用。”在西单大悦城,面对是否敢用AED设备救人的问题,一位女孩斩钉截铁地回答。她的同伴随即露出惊讶的表情:“要是被讹上了怎么办?”女孩听后犹豫片刻,又补充说:“在地铁那种有工作人员的地方,要是需要我就敢。”

“怕担责”,这是让部分市民即使会用AED设备却也“不敢用”的原因之一。

在北京西站地铁站出入站口附近的AED设备外箱上,除了印有使用步骤等信息,还有三行醒目的文字:“《民法典》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样的提示对“好人条款”进行了宣传,也给了救助人一颗“定心丸”。

“好人条款”的设立,给善人善举提供了底气。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对其并不知晓。此外,在真正面临紧急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信心不足。

一位接受过培训的女士对记者坦言,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现场没有其他人会用的话,自己会施救,但是还是有顾虑。“我首要的顾虑是对自己的急救能力不自信。不能确保自己是不是真的能救人,怕添乱。”

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只有相信自己做的一定是正确的、标准的,才会勇敢地去做。”北京急救中心原院前急救医生张元春近年来致力于急救科普工作。在他看来,AED需要反复的训练。“AED的使用是个技能,不仅是知识。培训后如果没有经过一定的复训,就会忘记。所以,经过反复培训后,才能真正掌握。”

【提示】

网上信息有错有漏

怎么找到附近的AED设备?可以通过地图App或相关微信小程序查询。

记者体验发现,地图App提供了设备地点等简单信息,但一些设备没有图片,不容易找到具体位置。相关微信小程序大多提供了附近AED设备位置、品牌、图片等具体信息,选择设备后也能跳转到地图App进行导航。不过,部分小程序没有准确标注使用时间。一些位于室内场所的AED设备,虽然在小程序中显示为“空闲”“全开放”,但在非工作时间市民无法取用。以一家博物馆内的AED设备为例,工作人员表示可以给馆外有需求的人使用,然而在下午4点半闭馆后,市民就无法进馆取用了。此外,在个别小程序中,还存在地址文字信息错误,地图显示设备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文字地址却是山东省、河北省等地。

场馆闭馆后设备信息仍显示“空闲”“全开放”

记者注意到,部分小程序的免责声明中特意强调,其所提供的信息“仅供查询参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相旭阳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相旭阳
    2023-10-19 11:03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