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本报“京城养老大调研”过程中,很多老年人表示有各种各样的口腔健康护理需求,但是看牙却是件头疼的事儿。记者调研5家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私立口腔诊所,采访老年患者后发现:部分公立医院、私立口腔诊所存在治疗方案看不懂、收费价格有“陷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视觉中国供图
第1关 听不懂
术语太多 选哪种方案一头雾水
两周前,75岁的郭彩霞老人牙疼得厉害,常常因为牙疼难以入睡。“一喝热水,牙更疼,只能通过冷水漱口暂时止痛。”但疼痛还很快从牙齿蔓延到了整个面部。
郭彩霞根据症状上网查了查,猜测自己患了牙髓炎。“网上说,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病的主要方法。而且这种治疗不用拔牙,减少了镶假牙的费用”。但是关于根管治疗的描述中也提到了,“天然牙处于完整及生物学的适当状态”等专业术语,老人只能猜着看。
随后,她预约了一家私立口腔诊所想听听专业医生的建议。医生检查后给出了一种治疗方案:“您属于根管堵塞,根管治疗效果不好,只能进行根尖手术,去除牙齿根尖周的病变组织,预防复发。”
经过反复沟通,郭彩霞大概弄明白了,根尖手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需要切开牙龈,去骨并且截取部分牙根,创伤较大,手术具有一定难度,费用自然也比根管治疗更高,价格约为2300元。一般,根管治疗费用在500元左右。
由于价格差距悬殊,郭彩霞决定再去海淀区的一家公立医院问问。医生建议她进行根管治疗,暂时无需进行根尖手术。“根管治疗与根尖手术通常是先后进行的关系,也不是二选一的关系。”医生的话里也充满了各种名词,“根管治疗是通过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或防止根尖周病变发生。而根尖手术则是通过刮除根尖周病变组织、切除根尖等方法使根尖周愈合。”
“治疗同一颗牙,两家医院给出的办法完全不一样。每人都说了很多专业名词,听得我云里雾里。”老人被治疗方案弄得头昏脑涨,“根本没听懂,怎么选最佳方案?太难了!”最终,考虑到自己患有高血压,老人选择了进行根管治疗。她说:“治疗完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选对了。反正实在太疼了,赶紧选了一种治疗方式。”
72岁的毕玉军老人几天前刚做完根管治疗,在复查时,医生说又发现了侧支根管的问题,需要继续治疗,还得再支付一笔费用。虽然搞不懂治疗方案为什么是这样,他也只好听从医生的意见。“怕上当受骗,怕花冤枉钱,但是真的看不懂治疗方案。”
第2关 花不起
种6颗牙 号称最划算也得6万多
前几天的一个上午,方庄地铁站附近的一家私立口腔诊所门外,约有五六十名患者排队等待就诊。分诊台前,4名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患者们推荐着各种优惠“套餐”,每一款都价格不菲。
折腾了快两个小时,69岁的陈华辉老人终于见到了医生,检查一番后得到建议:“您有6颗牙已经坏了,最好全部做种植牙。种植牙越早做效果越好,建议您尽快预约。”
国产单颗种植体4500元、桥体修复每颗牙2071元、种植可摘修复植入费7965元……种一颗牙,可不是花一笔钱,所需支付的项目多达近10项。不同的材质选择,价格也不一样。
站在分诊台前,陈华辉急忙咨询价位。一名工作人员一边推荐某品牌的种植牙组合“套餐”,一边抽出一张价目表,飞快地按动计算器,“现在我们有优惠活动,您赶紧做种植牙,比平时更划算。”计算器上显示:64000元——这是种植6颗牙打折后的所谓最划算的费用。
“太贵了!这么算下来,如果满口都做种植牙,赶上买一辆小汽车了。”拿着价目表,陈华辉连连摇头,转身坐在候诊椅上陷入沉思。一旁候诊的老年患者周庆,凑过身来,和陈华辉感慨:“种颗牙太贵了,尤其是老人,需要一次种好几颗,真是种不起!”
周庆之前有过一次做种植牙的经历,对“种植牙贵”深有感触。去年,他在朝阳区的一家三甲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做了种植牙,种完一颗牙总共花了16000元。今年,他还要种植一颗牙,所以先到私立诊所打探价格。
“私立诊所价格相差太多,韩国种植体加牙冠1万多元一颗,美国种植体加牙冠3万多元一颗,搞不懂差别在哪里?”周庆坦言,工作人员不停地推荐做高价进口种植牙,作为普通患者根本看不懂其中的玄机。“我还打算再做做功课,毕竟这么大一笔钱呢。”
第3关 看不上
挂号费劲 看一次全家上阵抢号
“在公立医院和私立诊所做种植牙还有一个区别,大医院挂号太难了。”周庆说,去年自己在一家三甲医院看牙,还不算是热门口腔科医院,也是排了两周才挂上号。
采访过程中,很多老年患者表示看牙挂号很费劲,经常是一家人一起努力,儿子孙子都上手,才能抢上号。一位70岁的患者说:“几年前女儿帮我用手机挂过号,但是密码早就不记得了。老伴儿再想帮我从手机上挂号看牙,先得拿着我的身份证去趟医院,重新绑定身份信息,之后才能线上预约。”
在东城区王府井附近的一家三级医院口腔科诊室前,拿着挂号单的张顺宝老人有些着急。他今年82岁,这两天牙疼得厉害。5年前他得过脑卒中,至今腿脚不便,子女也不在身边。由于嫌麻烦,每逢牙疼,他总是能忍则忍,受不了了才会挂号来看。医生检查后发现,老人口腔里的左上角、右上角分别有一颗龋齿。“一次先拔一颗龋齿,另一颗龋齿两周后才能拔。”“好不容易来趟医院,能不能一次都拔完?”“拔几次牙、来几次医院,医生要根据患者自身病况来决定。”分诊台的一位护士解释,考虑到老年患者体质较差,一次性拔掉两颗甚至更多龋齿不利于创口恢复,因此医生一般建议先拔掉一颗,待局部创口恢复后再拔另一颗,以免诱发严重后果。
至于为何要隔两周,除了因为创口恢复需要时间外,还因为患者人数多。“一个大夫一天接诊二三十名患者,时间有限。”这名护士无奈地表示,医生需要优先保障每位患者都能及时看诊。其实,如果是轻微龋齿等问题,也可以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
建议
尽量对看牙老人多些包容和耐心
怕麻烦、怕被骗,是很多老年患者看牙时的“两怕”。对此,北下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医生辛颖解释,一方面,在口腔诊室里,老人面对着各种陌生的治疗器械,容易联想到钻心的牙疼,再加上对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感到恐惧也是人之常情;另一方面,牙钻转动时的嗡嗡响声、钳子放入口腔的冰冷触感也会放大老人的恐惧心理,这时需要医护人员多点耐心,帮助他们克服恐惧。“老人看牙时难免有恐惧心理,这在临床中很常见。”
由于听觉、反应能力退化,老人的理解力可能也随之下降。辛颖建议,医护人员可以在诊疗开始前多花些时间和老年人沟通,详细介绍治疗方案、治疗次数、术后效果以及治疗费用,消除老人的顾虑和紧张感,“医护人员不能一开口就是术语,而是要用通俗的语言和老人对话,有时使用简单的比喻效果更好。”
“目前,老人的口腔健康意识还有待加强,‘牙疼不是病’的错误认识是要不得的。”辛颖说,相较于高血压、心脏病等常见疾病,很多老人对口腔健康的危害知之甚少。根据世卫组织提出的“8020”计划,80岁的老人至少应拥有20颗不松动的功能牙。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老人能够科学地清洁和护理口腔,将会极大减少口腔问题的发生,免受看牙之苦。以北下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口腔科医务人员会定期为社区老人发放口腔科普资料,提供现场义诊,解答口腔问题,介绍日常保健方法。
来源:北京晚报 实习记者 王瑶琦 柴嵘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