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家医院,看病拿药跑腿少了
记者 孙乐琪 刘苏雅 实习记者 柴嵘
2023-09-19 14:45

今年7月,北京发布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实施方案”,要求各医疗机构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质量,其中“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内容切中患者就医痛点。如今两个月过去了,这些举措落地了吗?执行得怎么样?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中关村医院给使用“信用就医”模式的患者提供贴心服务。

“刷信用”先就医后付费

探访地点:中关村医院

根据《实施方案》,本市将在确保医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一次付费”“移动线上付费”。如今,“信用就医”模式已在中关村医院试点先行。

在中关村医院,记者看到门诊大厅内摆放着多个“易拉宝”宣传架,指导有需求的患者开通“信用就医”。在导医志愿者的帮助下,记者体验了申请“信用就医”的整个流程:关注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点击“信用就医”选项,进入海淀智慧医保信用结算平台,然后点击“交通银行惠民就医”选项,向交通银行申请信用就医额度。短短30秒,银行就在线批准了记者的申请。获得授权后,记者开通“信用就医”服务,进入办理页面,上面显示着10000元的信用额度。

“通过‘信用就医’,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就诊流程,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让患者的就诊时长大大缩短。”中关村医院信息科科长李梦男介绍,目前,医院信用医保模式的服务群体为18至62周岁、在本市正常缴纳社保的居民。“‘信用就医’的授信额度一般在2000元至10000元,能充分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中关村医院党委副书记许影丽说,中关村医院是全市第一家开通“信用就医”服务的医院。为打通系统、实现服务,医院与市、区卫健委,市、区医保局,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及首信公司等多单位、多部门共同研发、准备了两年多。“试点先行,迈出了‘信用就医’落地的关键一步。”许影丽说。

■体验

来看病只需刷一次医保卡

申请人除了自己能够“先就医后付费”“移动线上付费”,还可以通过在小程序添加“额度共享人”,来为亲人办理“信用就医”。

“我看病都是儿子给我付费,自己不花钱!”来中关村医院取药的史大妈说。史大妈70多岁,住在医院附近。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病,每个月必来看病、检查、取药。全科诊室在门诊楼6层,验血在1层,要是拍片子还得去位于综合楼的放射科……过去,无论在哪个环节之前,史大妈都需要寻找自助机进行缴费。“我岁数大了,腿脚不灵便,用智能手机扫码付费用也老弄不明白,时常感到吃力。”

中关村医院开始试点“信用就医”模式后,史大妈的儿子李先生第一时间就开通了服务,将母亲添加为“额度共享人”。现在史大妈来看病,挂号、检查、检验、取药“一气呵成”,只需要离院前在自助机上刷一下医保卡,就能自动完成医保分解,待支付的费用会自动显示在李先生的小程序上,李先生只要在一个月内完成线上支付就行了。“这下不用来回跑腿、反复排队,也不用颤颤巍巍地操作智能支付,真是太省事儿了。”史大妈高兴地说。

大医院治病家门口康复

探访地点: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完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增加康复医疗服务供给,医疗机构按照功能定位和患者需求提供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实施方案》中的规划,在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落地。

几个月前,年过七旬的陈老爷子突发急症在大医院连续抢救了68天终于好转出院,但丧失了站立能力,一直卧床不起。他在老伴儿的陪伴下来到附近的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训练。

当记者来到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中心时,陈老爷子正在康复师范允珊的引导下练习重心转移。只见他用双手抵住膝盖,身体前倾用力,连续试了多次,但是都没有成功。“抬头,往前看,肩膀要超过膝盖……”范允珊耐心地为陈老爷子讲解动作要领。为了促进腿部血液循环,陈老爷子被转移到康复站立床上。床板缓缓抬升至90度,他终于“站”起来了。面前正对着一扇窗,窗外蓝天白云,树影婆娑。“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看见窗外的景色!”陈老爷子激动地说。范允珊在一旁鼓励道:“您一定能站起来!”几十分钟的训练很快结束,陈老爷子有些不舍地询问下次什么时候来。

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负责人白硕说,患者度过了病情凶险的急性期,后续康复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就诊便捷的医院。“开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如能提供康复服务,能省去居民奔波之苦。”对有需要的患者,中心还提供家庭康复指导。

■体验

免去了奔波之苦

从半信半疑到全身心托付,不少患者都经历了这个转变。王女士患脑梗后行走不便,在这里接受康复治疗已有两个多月,现在她的步态越来越自如。“刚开始我还有疑问,但大夫一上手,立马感觉不一样了,第一周身体状态就有了明显改善,而且不用奔波了。大夫的态度和技术,我给打满分!”

23个专病中心让患者不动医生动

探访地点:清华长庚医院

本市鼓励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扩展多学科诊疗覆盖的专科和病种,提供“患者不动医师动”的MDT(多学科诊疗)服务。目前清华长庚医院已建立了23个专病中心,通过“单病种 多学科”诊疗模式一站式解决患者就医难题。

不久前,周女士92岁高龄的老母亲突发头晕、恶心,持续呕吐,无法起床,她立即将母亲送往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科。“根据症状看,我们当时怀疑是脑梗。”周女士说,母亲没有高血压,发生如此严重的眩晕还是头一回。但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老人并没有脑卒中的迹象。在周女士困惑之际,护士告诉她可以前往门诊楼三层的眩晕专病中心寻求帮助。经过详细问诊,眩晕专病中心负责人、主任医师伊海金判断,老人的症状是耳石症引起的。接受两次治疗后,患者身体逐渐恢复正常。“我们之前从没听说过这种病,特别感谢专病中心的对症治疗!”周女士说。

“突发眩晕挂内科、神经外科还是耳鼻喉科?对于患者而言,第一时间选对合适的科室并不容易。”伊海金说,临床中患者因挂错科室耽误病情的情况并不少见,专病中心的设置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眩晕中心为例,汇聚了耳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可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精准高效诊治。老年人是眩晕的高发人群,同时往往合并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对此,专病中心可为患者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

■体验

在一个中心进行综合性治疗

“有了专病中心,我不用在各个科室之间跑了。”肝癌患者任先生回忆起曾在地方医院辗转各科室问诊、检查的经历感慨万千。在清华长庚医院的精准诊疗肝癌中心,任先生由首诊医生全程负责,多学科专家共同诊治。介入治疗、靶向免疫治疗、门静脉栓塞……他在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综合性治疗,都由肝癌中心的医生全程“护航”。当晚期肝癌实现了降期后,中心负责人、主任医师杨世忠为他进行了根治性手术。

杨世忠说,肝癌在不同的临床分期的治疗策略存在巨大差异。即使是相同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也具有灵活性。“每名患者到底该选择哪种或哪几种治疗方式,这涉及多学科知识和经验。”肝癌中心联合肝胆胰外科、肝移植科、肝胆介入科、肝胆肿瘤科等多个亚专科,多学科专家每周开展线上和线下会诊,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 

(原标题:这几家医院,看病拿药跑腿少了)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孙乐琪 刘苏雅 实习记者 柴嵘

流程编辑:u027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晚报
    记者 孙乐琪 刘苏雅 实习记者 柴嵘
    2023-09-19 14:45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