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人们祭祀和怀念杨椒山的地方!松筠庵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
2023-03-14 14:33

我的读书笔记中,摘录了几句荡气回肠的绝笔诗,一是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二是明朝硬汉谏臣杨椒山的“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写下这些诗句时,文天祥48岁,杨椒山40岁,他们年轻的生命成为青史上的一抹亮色。文天祥乃杨椒山自幼崇拜的人生偶像,正是在文天祥浩然之气的影响下,杨椒山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铁骨谏臣。

当我在西城区达智桥胡同游走时,看到正在修缮中的杨椒山祠(松筠庵)。这里曾是人们祭祀和怀念杨椒山的地方,镶嵌在墙体上的标识碑显示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椒山祠

达智桥胡同

文保碑

直言敢谏心忧苍生

从宣武门外大街往西进入达智桥胡同,不远处便是杨椒山祠,门牌号是达智桥胡同9号。那里曾是杨椒山的私宅,他给自己的宅院取名“松筠庵”,意思是像松竹一样坚贞不屈。

杨椒山,姓杨,名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朝嘉靖年间进士,以直言敢谏名世。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35岁的杨椒山调到京师,担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当时,蒙古骑兵经常袭扰明朝北部边境,奸臣严嵩的同党、大将军仇鸾建议开马市以求和。杨椒山写成《请罢马市疏》,历陈仇鸾此举的“十不可五谬”。结果,不仅没有被嘉靖皇帝采纳,反而受到贬官处分,被罚至远离京师的陕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为典史。但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自暴自弃,即使身处逆境,依然心忧苍生,竭尽全力造福一方百姓。

当时的狄道为多民族混居地区,经济文化落后。杨椒山到任后,一改往昔谪官静坐不理县事的惯例,决定从教育入手,改变狄道的落后面貌。他拿出自己的俸禄,并卖掉自己的马和妻子的首饰,创办了一座东山书院,解决了府县生员的学习场所。又在圆通寺设馆,招收童生读书者百余人,聘请教读二人指导学习。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取得初步成效,“各生俱知揖让、敬长上,出入循礼,其资质可进者三十余人。其各父兄亦因而知道礼,弃番教,举忻忻然。”与此同时,他多方筹措款项,购置学田两千亩,解决了府县生员的生活问题。杨椒山呕心沥血的工作,使狄道的教育局面明显改观。

当时,“结褐”(织布)是边民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由于官吏低买高卖,巧取豪夺,致使织褐人家越织越穷,生活无法保障,“故有号泣于道者,有求死于河者”。为此,杨椒山明令禁止公差人员购褐,由上司定价后交给县府办理。整肃褐市,使百姓的织褐收入大大增加。此外,他还组织开采煤山,解决边民生火做饭及取暖的燃料问题;组织疏通淤塞水渠,解决菜园灌溉问题;组织核查户籍,厘清征收粮草的基础性数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让妻子无偿传授纺织技术,提高了百姓的生存技能。在狄道,杨椒山深受百姓拥戴,当地人尊其为“杨父”。他和妻子离开狄道时,“送于百里之外者千余人”。

明代文学家及史学家王世贞有感于杨椒山的为政之道,慨叹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

铁骨铮铮一硬汉

后来,杨椒山被再度起用,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因为一心报效国家,杨椒山并未在意以往的挫折。当时,严嵩专权,祸乱朝政,以致官场人人自危,百姓水深火热,边防懈怠,国力衰弱。杨椒山痛心疾首,忍无可忍,决定冒死弹劾严嵩。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他写成《请诛贼臣疏》,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但嘉靖皇帝听信谗言,不但没有惩治严嵩,反而将杨椒山打入刑部死牢。

杨椒山不仅直言敢谏,而且是一个铁骨硬汉。狱中三年,他受尽非人的折磨,却不屈不挠。据《明史》记载,受刑前,一位同僚担心他挺不住,特意送来一副蛇胆用于止痛。杨椒山拒绝了他的好意,慨然说:“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尽管被打得皮开肉绽,但他一声不吭地挺过了一百廷杖。

狱中恶劣的环境使他的伤口化脓,皮肉腐烂。一天夜里,杨椒山向巡查的狱卒借了一盏灯。只见杨椒山摔碎一个瓷碗,然后捡起瓷片,一片一片地切割自己大腿上的腐肉。他面色冷峻,仿佛已经没有了痛感。陶瓷片与骨头摩擦的声音清晰地在牢房里回荡,令人不寒而栗。关云长刮骨疗毒,而杨椒山刮骨疗伤,所谓刚强、无畏、铁骨铮铮,无非如此。

最终,杨椒山没能逃脱严嵩的魔掌。行刑前,好友王世贞与他见最后一面。王世贞泪如雨下,而杨椒山泰然自若地劝慰道:“死得其所,有何惧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许他想到了年幼时私塾先生的教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官,杨椒山直言敢谏;做人,杨椒山顶天立地。杨椒山慷慨悲歌:“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然后从容就义,年仅40岁。12年后,即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即位,杨椒山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他被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

杨椒山遇害后,许多与他有关的人和事都受到了牵连。相传,在弹劾严嵩的过程中,杨椒山曾到一家烤鸭店就餐,见菜肴色香味俱佳,价格公道,便感叹说:“此店真是方便宜人!”随后,他应店家之邀,为这家饭店题字:便宜坊。他的题字被制成匾额,成了这家饭店的招牌。杨椒山被害不久,严嵩便派人找到店家,试图毁掉牌匾。幸亏店家机智周旋,此匾才被保存下来。

松筠庵数易其主

达智桥胡同坐南朝北的松筠庵也在杨椒山遇害后数易其主。因为杨椒山被尊称为“城隍爷”,松筠庵一度成为祭祀杨椒山的城隍庙。在我国神话传说中,“神职”往往由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担任,譬如,文财神比干与范蠡,武财神赵公明与关公。财神爷负责保佑财运亨通,而城隍爷则是一座城的守护神。由此可见,杨椒山在京城百姓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般城隍庙只供奉城隍爷,而松筠庵这座城隍庙除了供奉城隍爷,还供奉城隍奶奶。这是怎么回事呢?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杨椒山被判秋后处决后,他的妻子张氏上疏嘉靖皇帝:“倘以罪重,必不可赦,愿即斩臣妾首,以代夫诛。”这位弱女子不懂治国方略,也不懂朝廷的恩怨纠葛,但她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杨椒山是为国为民而获罪,所以情愿替丈夫去死。当杨椒山最终被害,并暴尸于市后,张氏悲痛不已,自缢殉夫。京城百姓感念其节烈,亦尊为神,与杨椒山一同供奉。

清朝初年,城隍庙又改回原称——松筠庵。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刑部官员得知松筠庵为杨椒山故居后,将其堂屋辟为祠堂,取名“景贤堂”,用作供奉祭祀。景贤堂门额悬挂着“杨椒山先生故居”牌匾,室内有杨椒山塑像,神像两厢有楹联:“不与炎黄同一辈;独留青白永千年”。可见,当时对杨椒山的评价很高。后殿匾额镌刻的是“正气锄奸”,那正是杨椒山一生壮举的真实写照。他起草疏稿的书房,被称为“谏草堂”。他弹劾严嵩的奏疏经海盐布衣镌石名手张受之刻石后,镶嵌在谏草堂墙壁上。因为张受之对杨椒山仰慕已久,镌刻杨椒山真迹时,可谓殚精竭虑,倾尽心血。谏草刚刚刻完,他便猝亡于谏草堂。清道光年间,杨椒山祠西南角曾建有一亭——谏草亭。杨椒山亲手栽种的一株榆树,就在亭子旁边。据说,当年杨椒山栽种那株榆树,寓意矢志不渝。

晚清时期,杨椒山祠的管理主要由河北乡绅负责,祭祀活动以外,还承担着一定的联络乡党的功能,成为直隶在京人士的公共活动场所。与此同时,士大夫经常在此集会,谈古说今,议论时政。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引起群情激愤。广东举人康有为起草了一份长达一万四千字的上皇帝书,历陈割地赔款的严重后果,并强烈要求变法维新。他与梁启超召集各省来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子开会,并在请愿书上签字,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虽然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史学界认为,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事件。当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举子们集会的地方就是松筠庵,即杨椒山祠。

1949年以后,河北会馆财产委员会在杨椒山祠办公,并负责管理。后来,杨椒山祠渐渐成为民居。用达智桥胡同一位老人的话说,小庙变成了大杂院。2016年,腾退修缮工程启动。按照规划,修缮完工后,杨椒山祠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对外开放。

(文中图片均为岳强摄影)

(原标题:松筠庵的前世今生)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岳强

流程编辑:u060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晚报
    2023-03-14 14:33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