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始终视此地区为蛮荒之地,事实的确如此吗?
2022-05-13 14:30

“中国内陆”是个广泛的概念,提起这个词人们一般会想到孕育中华文明的源头——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然而在《古代中国内陆: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古代四川盆地、三峡和长江中游地区》这本书当中,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傅罗文和台湾大学人类学教授陈伯桢这两位学者将目光聚焦于中国西南地区,以此地区作为研究重点,将古代中国中心与边缘的概念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在历史与考古的视野下对这片长期处于中国边陲的地区,重新审视,从时间的长河中解释中心与边缘的差异。

《古代中国内陆: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古代四川盆地、三峡和长江中游地区》
[美]傅罗文、陈伯桢 著 戚轩铭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古代中国有关中心和边缘的差异感是巨大且明显的。书中所说的“古代中国内陆”,“古代”指的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晚期这段时间,而“中国内陆”特指的是四川盆地、三峡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涵盖了今天的湖北和湖南两省,以及四川、重庆大部分地区。在那段时期中,中原王朝始终视此地区为蛮荒之地,长期处于文明边缘地区,但事实的确如此吗?傅罗文和陈伯桢两位学者利用“景观”考古,帮助读者分析构建这块区域的历史。

书中“景观”定义为人群与其居住的环境以及他们与其他居住于此的人群之间发生互动的地理环境整体。通过政治活动、文化联系、社会记忆、环境变化、历史学的研究、认知与经验、仪式习俗以及经济关系等多层次互相重叠的“概念格局”,尽可能地看到地区在历史中的整体样貌。景观处于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它随着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改变而不断发展。

比如政治和文化要素关联极其紧密,基本上是在一个模式下运作的。而在“古代中国内陆”,则有两个边缘化的中心——一个是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另一个是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洞庭湖以北地区。对于四川来说,无论是古称的“蛮夷之地”,还是现在所说的天府之国,人们对于它的印象始终是在华夏中心之外的存在。四川常常被“边缘化”的刻板印象所影响,既可以成为世外桃源,也可作为极苦的流放之地。

如果从先秦时期中原的视角看,中原争霸以及文化影响都与四川蜀地关联不大,但如果我们聚焦于四川本地,我们会发现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上,成都平原附近的遗址正是蜀王国的政治中心。芒城、宝墩、鱼凫等文化遗址均发源于此,人们从遗留下来的古城墙遗址中,找到了防御工事,也从城墙之中找到了有组织的政治活动的证据,这基本可以知道古代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这一区域,存在着与中原文明不同的人类文明。

著名的三星堆文化遗址更是证明了这种独特文明的存在。根据考古人员的发掘,人们发现这时的四川盆地,从宝墩文化时的简单聚落已经发展到了三星堆文化时期那种有着高大围墙的大型聚落。那些曾经松散的小聚落,已经成为人口密集的社区型聚落,人们在此集体劳动,创造文化成果。

书中通过对仪式活动的探讨来阐述地区的文明认同。祭祀是早期人类聚落的文明象征,是大型集体活动,极具社会凝聚力。已经被发掘的三星堆祭祀坑遗址则表明,古代蜀地人民的占卜习俗。作者试图以文化理解占卜的意义,在先秦时期蜀地的占卜与国运、君主权力密切相关,是一种阶级垄断的神秘权力,这塑造了蜀地的文化。而今我们更多地从墓葬与旧时的铭文中来窥探古代地方的神秘世界。墓葬的奢华程度象征着墓主人的地位,墓葬可以通过物质为我们解答地域的文化阶级与社会结构。

不同地域的墓葬习俗展示的是当地人不同的仪式习惯及祭祀理念,书中力求通过对墓葬的解释让人们理解在不同的风俗仪式框架中,构建阶级、尊卑等身份认同模式的。比如在新石器时代宝墩文化时期的墓地,包括成都南郊的十街坊、金沙遗址群的化成村、置信金沙苑等人们发现的零星墓葬中,人们发现很多墓葬不一定有随葬品,但一些骨制的装饰物可能反映了社会身份的认同。男性中拔牙的比例过高,因此在研究中发现拔牙也可以作为当时人们表明身份的行为。

成都平原代表的本土文明互相继承融合,也凸显了成都平原的重要地位,使得成都平原逐渐在地方产生文化向心力,成为整个四川盆地的中心地带。而作为“内陆”的另一个中心,长江中游区域因为位置更靠近中原文明,因此在考古、历史中它的关注度更高,不像四川地区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甚至在东周时期这里还成为了天下政治的中心区域,楚国文明作为区域的权力核心与中原文明分庭抗礼。楚国的文化有着强烈的地域性特点,其人物服饰、生活、礼仪、墓葬等均与中原文明不同,但同时随着时代发展,战国时期楚国文化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

楚作为文化强势政权,与长江中游地区的地域文化有着怎样的联系?从墓葬中作者能看出楚国从政治中心向周边扩张的迹象,不光是政治、文化交流,很多经济活动也是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中心,向四方延展。三峡地区的人民与楚国人民的交流更多的是盐的生产和分配,尽管蜀地的盐也是从长江中游的中心传播而来的,但在楚人与蜀人的互动中却没有被具有凝聚力的楚国而吞并。这让人们对蜀地的文化自主力有着别样的认知。

书中紧密结合着历史与考古的成果,以人类活动和文物为线索,挖掘这片地区下隐藏的文明史。作为古代中国的内陆,这片区域显示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大量的遗迹与遗物让人们对巴蜀、楚地的文明有了完整的认知。

(原标题:天府之国的古与今)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洪宇

流程编辑 U003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晚报
    2022-05-13 14:30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