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揭秘贺友直谢幕之作率真如故 生前友人回忆贺老

2016-03-24 12:00 网络 TF005

2016年3月24日讯,3月16日,连环画的一代巨匠贺友直先生搁下了钟爱的画笔,永远离开了我们。与贺老相识多年,最后一次见是2012年。那年春节前夕,我和同事赴上海拜访贺老,91岁高龄的贺老谈笑风生,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充满激情的对话中,饱含对连环画热爱之情。

5

贺友直

贺老是《连环画报》的老作者,一生与《连环画报》结下不解情缘。2013年,92岁高龄的贺友直先生主动请缨,创作短篇连环画《所谓免费》,这是贺友直先生最后一部连环画作品,按他的话讲“可算是谢幕之作”。故事针砭时弊,诙谐有趣,亦如他率真性格。

贺老从事连环画创作五十多年,一生共创作了百余本连环画作品,如《山乡巨变》、《朝阳沟》、《十五贯》、《小二黑结婚》等。1963年,连环画《山乡巨变》在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会上,荣获一等奖,被文艺评论家们称为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2009年贺老获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奖。

完成了《所谓免费》的创作,贺老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我过去虽是个连环画专业人员,画过不少作品,也得过许多奖,但那是过去。久不画连环画,生疏了,再说年已92,老了,首先脑子老了,体力精力衰了,视力不济了,画出来的画恐怕不堪入目,反正你们看着办,若采用,恳请保持原状,若不采用,只要告知一声,决不生气。

我把导游画成彩色,意图是表示目前凡是骗人的东西,多打扮得好看诱人,设计的版面是便于说明内容,或者说期刊式的连环画应充分利用版面“说话”。总之,一切听从你们决定。

在信的结尾,贺老谦逊地说:我曾是贵刊的老作者,也可说曾蒙受贵刊的培养也画出过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如今这个东西在贵刊上发表,可算是谢幕之作。但是其水平实是太差了,惭愧。

回顾作品,睹物思人,贺老的音容笑貌,永远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因为留恋 所以怀念

贺老走得很突然,突然得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他一直身体挺不错的,总听看望过他的人说他还是那么可爱,整天乐呵呵的,和别人讲话妙语连珠,经常逗得人捧腹大笑。

如果说贺老的艺术之路从画连环画、配插图开始,那么80岁之后的贺老,便是在凭自己的记忆作画了。贺老心中一直有种“平民情怀”,他曾谦虚地说道:“我是个文化程度不高吃文艺饭的人,由于脑子里储存的只有社会底层人的事和物,所以只会画这一方面的现象及故事。”从《申江风情录》、《老上海三百六十行》,再到《弄堂里的老上海人》、《走街穿巷忆旧事》,他画的都是少时见过的东西,都是老上海稀松平常的情景,吃的、喝的、玩的,一边画他还一边配图说……

为什么我们现在爱怀念?其实是因为不舍,城市变化的速度太快,以至于还来不及观察,身边的人和物就已消失殆尽。为什么贺老能回忆,能记录下来?是因为他对于这片故土的深情,以及他多年来一直坚守自己30多平方米“四室一厅”的那份执着——“共享”着邻居炒菜时的油烟,“共享”着邻里之间因琐事的吵吵闹闹,毕竟,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画不在大小,在于自身修养的深浅。修养深,小幅求大气,修养浅,大幅亦单薄。”贺老一生对中国连环画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有人说他把“小人书”画出了“大气象”。看贺老37岁时为《边疆小故事》作的插图,线条的勾画格外精致,意境也渲染得好,这本薄薄的小故事书,留下了很多人的童年印记。

平日里,贺老爱和年轻人聊天,也愿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更多人交流,他不止一次地倡导连环画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要善于从别的艺术表现形式当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要能跟得上时代的节奏,不拘泥不保守。尤其当下,连环画的发展处于转型期之时,贺老的观点显得更加重要。

记得《走街穿巷忆旧事》的封面,印了一个大脚印,正如贺老一生的写照:一直都在不停向前走,不断向普通人群中走,不断往深了走。走的时间愈长,留下的痕迹愈深,慢慢地,也就嵌入老上海的城市肌理。2013年6月,浙江美术馆举办“谈情·说爱——贺友直艺术展”,眼见工作人员的细心负责,贺老深深感动。同年秋,贺老创作了风俗画力作《走街穿巷忆旧事》54图,并于2014年4月9日决定将这套的原作、创作草图、文字稿等文献资料捐献给浙江美术馆,以示感谢。殊不知,馆方最初只是想帮贺老做一个好展览而已,而贺老却一直记着……

贺老走了,带着他熟悉的老上海,带着上海“石库门”的老黄酒,带着无数人对他的思念。老酒需陈酿,年头越久,味道越香,贺老的画如是,时间,总会给人们带来留恋与怀念。(张逸良)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晚年的贺友直始终坚守于连环画创作,他一讲到家乡,就会泪目

怀念贺友直:不散的酒香

“一代宗师”贺友直驾鹤西去 与友告别一语成谶

94岁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去世 曾是陈丹青汤沐黎授业恩师

连环画界泰斗贺友直去世 他笔下的老上海影响几代人

大凉山“慢火车”成彝族老乡“致富车”,她见证了这24年的变化

“尾款人”、“秋天的奶茶”......2020汉语盘点,等你来“盘”!

九位历史文化遗存负责人登台,《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原创戏剧《新西厢》中西结合,重解“中国古代爱情”

上周4部新片票房表现不佳,《金刚川》上映10天票房过7亿

2021北京风景年票正式发行 新年票出游新增4家知名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