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晚年的贺友直始终坚守于连环画创作,他一讲到家乡,就会泪目

2019-12-05 02:29 北京晚报 TF021

要比对过去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存真、扬善、留美,美术作品中离不开连环画。而在连环画家中,绕不开贺友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贺老根据周立波原著而创作的长篇连环画《山乡巨变》,即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

作者:徐建成


贺友直(1922-2016)

贺老离开人世已经三年了,很多人怀念贺老,感叹他的离去,结束了一个连环画的时代。在当代中国,要画出现实中国的民生场景,缺失连环画的创作,可说是一种遗憾。而真正能把中国绘画的白描艺术与现实生活完美结合起来的,不仅仅需要美术人士的一双慧眼、一双巧手,更需要沉静的心。对于这一点,贺老做到了。

任凭国内书画市场从兴起到滥热,晚年的贺友直始终坚守于连环画这一方寸之地。很多行内人士劝他转型画国画、人物画,名利也可倍增。但贺老的回答让人感到意外:“明白自己。”有人问贺老,你的作品多少钱一平方尺?贺老说:“开什么玩笑,我又不是开布店的!我富绝对不富,穷绝对不穷,能过日子就可以啦。”贺老诙谐、幽默的言辞似乎讥讽了美术界一些不守规矩的人。正因为如此,同行们称赞他为“英雄”。

贺老是一个很风趣的人。他的性格,正如他的名字,与人友善,直来直去。他很健谈,不避嫌,一口宁波话、上海腔,时不时夹杂几句洋泾浜英语。他能把生活中很普通的一件小事说得很生动,情景活灵活现,让听者很“入戏”。也能长话短说,一针见血地说出社会痹症和他自己的态度、看法。“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很多上海人这样评价。原因是,晚年的贺老所创作出的白描巨制《申江风情录》,以及《三百六十行》《儿时玩耍》《走街串巷忆旧事》等作品,功力深湛,嗅觉灵敏,又有来自社会底层文化土壤的草根味、烟火气,情趣盎然地展现了上海平民社会的世俗人情,又入木三分地表达了普通民生的精神诉求。这些作品既回望了上海的过去,让上海人找回了“街巷之趣、街巷之愁”,也像“照镜子”似的发掘了上海人身上未曾改变的生相基因。可见贺老的眼睛是何等锐利,何等温情,又何等的意味深长。贺老非常喜欢开涮自己,说自己也是上海人的一分子,上海人的优点和缺点,他都有,没有法子改变。他有两幅自画像,一幅叫《画小画的老头》,画中弯着背、戴一副眼镜在画画,桌子上摆着笔墨纸砚,还有平常他爱喝的茶。他说这个时候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另一幅画的是放满了菜的一桌子,自己给自己满上杯,咪酒时的沉醉状态。他说,这叫《成仙时刻》。

贺老重情。一讲到家乡,就会泪目。擦完泪时,他还会调侃,对在场的人解释说,“对不起,我喜欢哭,不哭不舒服。一哭,内心就温暖。”他的这番话,往往令在场者走心、动容。贺老常言,自己五岁时,母亲不幸去世,被送到宁波北仑乡村姑妈家抚养。他是睡在姑妈家的一张宁式床铺长大的。床铺上描绘的戏文人物、雕刻的花鸟虫鱼,让小时候的他百看不厌,并在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绘画的种子。后来入村中小学念书。当时的学校设在一座破旧的关帝庙里,条件非常艰苦。可那破庙有一个戏台,三国故事的彩绘虽已斑驳脱落,但隐隐约约还有显现,他给迷住了,以至于上课时画、下课了画,梦里画、醒来画,一有兴趣就画,无师自通地激活了天赋。老天爷看他勤奋和聪慧,也赏给了他一口吃饭的本事。所以,他不会忘记家乡,不能“忘本”。

2003年,在沪上闯荡了六十多年后的耄耋老人,因思念养育他的故乡,回到了宁波北仑新碶头,与家乡的父老乡亲、儿时同学相见、叙旧。之后,贺老以令人惊讶的记忆能力,创作了《新碶老街风情录》,奇迹般地还原了新碶老街的新碶头、凉亭、坝头、行号、油车、市日、谢年、唱新闻等旧时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浙东小镇的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完成创作后,贺老将原稿无偿地捐赠给了家乡北仑博物馆。许多北仑人惊叹,北仑的乡愁,一半留存在贺老的作品里。

说到乡愁,贺老说,愁是揪情的心。所有愁中,唯独乡愁是温暖的色彩。回到家乡,家乡的人对待自己就是一个字,亲。所以说,人世间最美的愁就属乡愁了。有人问他,您画上海,有批判锋芒,为什么画家乡,只剩下美好的呢?贺老回答道,乡愁里有一个童心的自己,还没有发现丑陋的能力。他还俏皮地说,生活与艺术,滤化的是情绪,升华的是状态。当有些“乡愁”遗憾成为“乡逝”的那一刻,理解贺老的这句话,就是保护、传承和重建乡村原生态中的美好东西。

一切都变化得太快了,对记忆是一种伤害。贺老曾说,在他那个生活的年代,家乡还属镇海,如今已是世界第一大港的所在地。但文化的碎片疏离了他能情之所至的地方。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贺老在家乡新碶头的原祖基旁新置了一处住房,每年开心而又眷恋地住上一个月。贺老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连环画是美术的小儿科”,但必须要像丰子恺那样,永有一颗童心,去画儿童的连环画。连环画是画给孩子们看的,是教书育人的。出版社要有所作为,要是永远是靠重版曾经的经典作品,是没有出路的。贺老在连环画创作中甚为出彩的“四小”(小道具、小动物、小动作、小孩子)手法,其实并不是他的什么创作秘诀,而是出自他不泯的童心和清澈纯真的眼睛。

2009年,中宣部批准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设立中国美术奖,贺老荣膺首届终身成就奖。后来,他把获得的10万元奖金捐赠给了自己曾经就读的大榭小学,帮扶困难孩子完成学业。那一次,他又落了泪。

前不久,在他的家乡新碶,重新布展落成的贺友直纪念馆(前身是贺友直艺术馆)开馆,引得中国美术界人士相聚。大家都说,贺老的白描艺术有古代绘画、民间绘画的优良继承,既讲究神韵,又注重意境。他对生活细节有一种过目不忘的能力,在洋洋大观之中,用一根根白描线条,千变万化地组合出天翻地覆的大时代留痕,塑造出普通中国人的精神肖像。贺老的夫人谢剑慧抚摸着雕塑铜像贺老的手深情地说:“这是多么好的一双手呀。”

正是这双描绘真爱的手,让连环画登上大雅之堂,让中国人文白描走向了世界。

 

 

(原标题:贺老的乡愁)

本版画作为贺老所画的故乡新碶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揭秘贺友直谢幕之作率真如故 生前友人回忆贺老

怀念贺友直:不散的酒香

“一代宗师”贺友直驾鹤西去 与友告别一语成谶

94岁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去世 曾是陈丹青汤沐黎授业恩师

连环画界泰斗贺友直去世 他笔下的老上海影响几代人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