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服务美食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七宝五味的腊八粥还有一个别名

2017-01-05 09:03 澎湃新闻 TF008

数九寒冬,寒气逼人。但是腊八节里的一碗热粥却展现了人间的温情。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还有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隆冬的尽头就是春,冬日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北京广化寺的居士在腊八粥上做点缀。(资料图)

《说文》上说:“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这说明汉代已经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当然,那时的“腊日”还没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只是就将它作为祭祀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每到这一天,人们举行仪式来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东汉以后,由于佛教文化的传播,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也被称为“佛成道节”。佛教信众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关于腊八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七宝五味粥”,喝腊八粥的的历史,据说最早开始于宋代,也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清代的腊八粥风俗更是盛况空前。宫里帝王爷等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中国的许多风俗,是有宫内时兴,然后迅疾向民间普及。清代北京在雍和宫东院行宫设粥锅厂,大铜锅上熬“腊八粥”,也是一场难得的佛事盛典。从腊月初一开始准备,由内务府派人把大批粥料、干柴运到雍和宫,直到初五才能运齐。初六皇帝派大臣和内务府总管率员来到雍和宫,监督称粮,放果料,准备煮粥。初七开始生火,直到初八凌晨腊八粥熬成。

清宫内的腊八粥,士庶百姓是不能相比的。它一定要熬六锅,分配的方案大致是:第一锅供佛;第二锅供皇帝和后妃食用;第三锅给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锅给文武官员和各省的封疆大吏;第五锅给在京的文物官员和众喇嘛,第六锅才施舍给京城百姓。腊八粥也体现出阶层的森严。当然用料也是不一样的,前三锅里有奶油和全份果料,后三锅则无奶油,果料也递减。煮粥时专门的官员监制,第一锅粥要先在佛前供奉,那场景,香火袅袅,鼓乐齐鸣,全体喇嘛上殿颂经,在宫灯照耀下,做完供佛的法事,而后以次献粥,直到最后施舍给百姓。

所以,京城和佛教寺院也都在腊八这天煮粥供佛,并举行施粥给百姓的佛事活动。这一传统习俗延续至今,所不同的是,“腊八粥”这一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供品,逐渐演变成为寻常百姓家的食品,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时序进入腊月,气候逐渐寒冷,尤其是中国北方,谚云“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意思就是这一天非常冷,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所以,我总觉得“腊八节”和“腊八粥”,很具有人性的光辉,特别是对于那些一贫如洗的穷人,它送去了温暖,是一个寒冷与肃穆的冬天赐予人们的颇具温暖与温情的习俗。

原标题:关于腊八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七宝五味粥”

 

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

过了腊八就是年(组图)

今年腊八,来得似乎格外早,你有没有喝一碗腊八粥?

腊八节熬腊八粥既要煮透也要粘稠,十余种食材下锅顺序很有讲究

正宗腊八粥真的只有八种料?“粥好坏可卜家之盛衰”未必是句空话

北京丰台郭庄子“农时荟”启动腊八大集 将招募百人一起泡腊八蒜

《少帝康熙》浓情腊八 小玄子邀您来清朝喝粥

腊月五道利口小菜 老北京家户户舌尖上的记忆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 与佛教又有何渊源?

大蒜绿不绿不是因腊八 两种方法打破大蒜“休眠期”

北京广化寺腊八粥配方改良 市民摆起长蛇阵排队喝粥祈福

过腊八跟王致和一起话过年 老北京人这天都有啥讲究

2021北京米其林指南发布,北京30家餐厅获评星级

老字号王致和进社区 展示351年非遗技艺

饺子、砂锅都安排上了!北京老字号立冬暖胃美食集体“上线”

2020中国(廊坊)国际有机食品展将办

豆花鱼!黄豆焖猪手!大厨揭秘四川饭店“老菜新做”新菜品

以梦为马 与食为伴 首届北京马拉松美食节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