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卖瓜记 果贱伤农大兴西瓜原来也愁卖
2016年11月16日讯,郭弘波最近火了。并非因为他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大兴北高各庄村的“第一书记”,而是他整个夏天都忙着在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里帮着瓜农卖西瓜。
“第一书记”卖瓜记
大兴西瓜原来也愁卖
事情的由来得从头儿说起。去年11月,作为市直机关工委选派的第一书记,34岁的郭弘波“空降”大兴北臧村镇北高各庄村。
这个村子距离南六环不到6公里,人口有700多人,与村子一渠之隔,步行不到10分钟的地方,就是鼎鼎大名的庞各庄镇。
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里,大兴西瓜又脆又甜,是北京本地农业一个响当当的名牌农产品,肯定不愁销路,上任第一书记前,郭弘波也是这样想的,直到今年5月底的一天,他下村和瓜农一起在大棚里摘西瓜,才发现自己以前的认识全部被颠覆了。
当时,正是西瓜大量上市的时候,隔壁庞各庄镇的西瓜节也早在一个月前就如火如荼地开始了。看着大棚里卖瓜大姐满头的汗,郭弘波随口感叹了一句:“今儿可够热的啊,这日头毒的!”没想到,大姐看了看大棚里一地的瓜,回了一句:“再热点才好呢!越热,瓜才卖得动。”
这一句话,顿时让郭弘波噎住了。大兴西瓜品质好,又有这么多年的品牌效应,难道也愁卖?
随着与瓜农们的接触,郭弘波这才了解到,往年4月底的大兴西瓜节,这个时间段,外地瓜还没有上市,大兴西瓜曾经能在很长一个时间段里“雄霸”水果市场,不过这些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地也开始引进新品种,并加大温室大棚的硬件投入,靠打“时间差”的大兴西瓜,优势在慢慢地减弱。
现在除了声名远扬的庞各庄瓜外,其他村产的西瓜并不好卖。而且,这两年的收购价格越来越低,经常西瓜都熟透了,也不见瓜贩来收。往往这个时候,瓜农担心大半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只能把口感并不逊色庞各庄的西瓜低价贱卖。果贱伤农,几户瓜农向郭弘波抱怨:“要这样下去,明年就不再种瓜了。”
年轻人不愿意再种瓜
瓜农的话,郭弘波惦记在了心里,他专门针对村内瓜农做了一次摸底调查。
北高各庄村现有农户200多户,常年种植西瓜的有19户,共48个大棚,产出西瓜260吨。现在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赚钱,村里从事种瓜的最年轻的只有一位39岁的大姐,其余的瓜农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 农业靠天吃饭。每年春节前后,瓜农们就要忙活起来了,翻地、堆肥、育苗、养护……一直到七八月份西瓜下市,一年的回报就靠这几个月的努力了。
以前瓜农们种的最多品种是大西瓜,现在根据人们的喜好,他们也开始种植小西瓜。可小西瓜的精细化管理,要比大西瓜费劲得多。为了防止秧苗相互交叉影响生长,瓜农们几乎每天都要到大棚里查看每颗瓜苗。尤其到了摘瓜的季节,早上四点就要起床去地里,晚上八九点收工回家,披星戴月,三餐不定。 “太累了!”郭弘波跟着瓜农多次下到田间,他深刻体会到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到城里工作,一月能挣几千块钱,而种西瓜又脏又累,忙活一年,收入也只有两三万元。” “郭书记,你帮我们联系联系,找找销路。”看着瓜农们热切期盼的目光,郭弘波第一反应就是决定自己要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