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动力研制试验团队:胖五飞天他们最给力
谁能想得到,他们是一群乐观豁达、忍耐坚定、乐此不疲的人,长年累月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与极冷和极热的产品、环境打交道,从来不道一声苦和累,在“冰”“火”两重天中寻求人生的另一种快乐。长征五号一飞冲天,首战告捷,他们却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长征五号人称“冰”箭
“冰”箭,就是在这里“炼”成的
长征五号人称“冰”箭,是因为他所用的推进剂都是低温推进剂。其中液氢和液氧的温度分别是—252℃和—183℃,101所不仅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低温技术研究机构,也是目前我国产能最大的液氢生产单位,靶场指定的液氢供应单位,同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低温阀门、管路和容器的设计生产,以及低温技术工程化应用项目拓展等工作。
101所生产的液氢大量用于火箭研制试验和靶场飞行发射,研制的低温阀门和真空绝热输送管路等广泛应用于航天地面研制试验设备、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等。长年与这些低温介质和产品打交道,他们养成了冷静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习惯。特别是在推进剂加注时,长征五号的储箱为有史以来的最大储箱,液氢液氧的加注量惊人,对管路、设备和加注的流程、安全措施等都提出极端特殊的要求。
新一代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验台液氢系统是动力系统试车所有分系统中规模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质量控制最困难、技术安全风险最高、制作安装周期最长的系统。101所为此新增了2台170立方米的液氢贮罐,设计、建设了长度800多米长的DN150真空多层绝热管道,无论贮罐容量,还是管道长度和口径,均为国内首创和之最。
为了保障试验液氢供应,液氢组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始终坚守在各自岗位上,对系统进行了近3个月的调试。液氧泵压式加注在试验台是第一次应用,流量指标在国内低温流体机械行业首屈一指。这套区别于以往挤压式加注的新系统,调试工作技术跨度大、遇到困难多、耗费时间长。在系统调试时,每天启泵次数都在10次左右,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
从启泵前工作流程开始规划,制定提高过冷度的技术措施;对液氧泵上下游设备匹配关系进行梳理,固化操作流程;对液氧泵调试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启泵必判技术参数……形成了一整套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方案和操作方法。
为了进一步满足更“大块头火箭”的胃口,他们不断深挖系统潜力,在调试中提高系统加注流量,验证设计指标的上限值,以满足最大加注量的需要。
热焰喷涌,他们的心也沸腾了
新一代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验是火箭三大地面试验之首,其重要性备受瞩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国防科工局、集团公司和六院等各级领导经常亲临指导。101所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完成了长征火箭三型全部模块十多次试验任务,创造了该所大型地面试验历史的新纪录。要知道,101所上一次承担火箭动力系统试验任务,可是在20多年以前,更何况时过境迁,今天的试验技术要求与往日相比早已不在一个量级上了,其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
101所在火箭动力系统试验台设计建设和承担完成新一代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验中成功突破了动力系统试验台总体设计技术等10余项关键技术。其中设计建设长征五号试验信息指挥管理系统是101所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我国火箭地面研制试验领域技术最先进、集成度最高、功能最完备的大型可视化系统,可以说,长征五号试验信息指挥管理系统就像一个插入了“智能芯片”的超级大脑,操控着整个试验过程,该系统荣获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研生产数字化标杆项目”称号。
承担动力系统试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培育、锻炼试验队伍的过程,一大批年轻的技术、管理和技能人员脱颖而出,快速的成长和成熟,为后续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储备,积累了丰富扎实的大型试验任务组织管理经验。在承担动力系统试验的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占到80%以上,通过“传、帮、带”和实战练兵,这支年轻的队伍在风雨中得到了磨砺,更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长五首飞成功了,他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这群默默无闻的航天人将继续战斗在自己平凡而又特殊的岗位上,无怨无悔的在“冰”与“火”的考验中努力创造着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