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载人“龙”飞船首飞因担心触发雷电,被迫取消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的载人版“龙”飞船原定27日将两名美国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却因担心触发雷电在最后时刻取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当天携夫人梅拉尼娅赴现场观摩,晚些时候承诺30日再来观摩试射。
“猎鹰9”火箭 新华社图
发射前终止 火箭燃料已开始注入
路透社报道,27日的发射任务本应实现美国宇航员9年来首次从本土进入太空这一“历史性时刻”,却在“猎鹰9”火箭原定发射时间前16分54秒终止。
指挥中心宣布任务取消时,火箭燃料已开始注入。53岁的道格·赫利和49岁的鲍勃·本肯已系好安全带,在船舱座位上等候超过两小时。两名宇航员随后继续等待,直到燃料清空、紧急逃生系统解除设置,才由身着黑西装、戴口罩的工作人员护送,离开高约80米的发射台,回到他们先前接受防疫隔离的设施。
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在任务取消后解释,发射前“大气中带电粒子简直太多了……其实并没有出现雷雨之类天气,但有人担忧如果我们选择发射,可能会触发雷电”。
发射任务总指挥迈克·泰勒说天气条件不符合多项发射规定,但没有具体说明。
美联社报道,宇航员走向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台时雷声作响,进舱后不久,当地气象部门发布龙卷风预警。担任“龙”飞船指挥官的赫利说:“我们能看到窗户上的雨滴,认为不管发生了什么,都距离发射台太近。”
法新社报道,火箭及其升空时产生的烟云可能成为导体,在大气带电粒子浓度处于低水平时触发雷电。美国阿波罗12号飞船升空后曾两次遭雷击,致部分非关键设备损毁,但依然完成任务。
正副总统观摩 特朗普30日再赴现场
指挥中心宣布,定于30日再次发射。赫利说:“理解大家可能都有点失望……我们会再做一次,我想可能在周六。”赫利2011年曾从同一座发射台升空,完成美国造航天飞机“谢幕演出”。按照原本计划,赫利将与本肯同乘“龙”飞船飞行19小时、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并一直待到8月。
布里登斯廷表达乐观情绪,说航空航天局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起作出了“正确决定”,以人员安全为重。他说,临时遭取消的任务相当于一次很有价值的“带妆彩排”。
路透社和美联社都注意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迈克·彭斯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一齐在指挥中心现场观摩,给这场备受关注的发射任务执行者增添更多压力。特朗普在27日任务取消后不久离开佛罗里达州,随后经由社交媒体“推特”宣布,他30日会再赴现场观摩。
综合多家媒体分析,这次发射任务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具有多重意义。对马斯克个人而言,任务如果成功,意味着他创建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为首家完成载人航天任务的私营企业,企业研发的可回收火箭同时实现又一突破。
对美国整体而言,这项体现美国自主研发能力的任务如果成功,不仅意味着美国可摆脱对俄罗斯航天器的依赖,也意味着美国航空航天局今后可把部分低地轨道任务“下放”给私营合作伙伴,从而集中更多资源完成重返月球、登陆火星等远程太空任务。
首次载人试飞三大看点
美国飞船时隔9年
载人重返太空
2011年7月8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最后一次发射升空,这次“谢幕之旅”标志着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的终结。自那以后,美国不得不“仰仗”俄罗斯飞船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后航天飞机时代”,如何将本国宇航员送上太空成为美国航天的一块“心病”。201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波音公司签署了总额68亿美元的合同,目标是尽早用国产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美国宇航员。
私营公司飞船载人“首演”
“龙”飞船开启了美国航天史上首次由私营公司建造和运行的载人飞船执行“太空的士”任务的新篇章,将美国商业航天运输飞行和低成本空间探索向前推进了一步。此次载人试飞也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立18年来首次进行载人太空任务,将全面检验“猎鹰9”火箭、“龙”飞船和地面系统的运行状况以及在轨飞行、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和返回地面等各环节的细节。
紧急逃生装置
确保宇航员安全
与货运版“龙”飞船相比,载人版“龙”飞船更大、更重,装有生命支持系统。它配置的8台“超级天龙座”发动机,可以为逃逸系统提供动力,在紧急状态下使飞船脱离火箭,供宇航员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