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观光业万人游行求生存:现在倒蔡当初为何投她
2016年9月13日讯,9月12日下午,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于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上演。旅行社、游览车、导游、餐饮等观光行业逾万人冒雨行进。抗议人龙绵延一公里,他们头上绑着“求生存”、“要工作”、“能温饱”的布条;有的人想到未来无以为继,甚至当场痛哭失声。
台湾观光业进入“寒冬”,皆因两岸关系转冷。
“今天站出来,是因为看不到明天!”这话可没有夸张。数据显示,5月份以后陆客每月较去年同期都下降百分之十几,8月份降幅更猛,达到约四成;如今相比于前年,陆客团已减少了八成。这断崖式下滑的数据背后,是许多人的生计凋敝。台湾的中文导游,从1万多人锐减到2千多,“连小孩的学费都缴不起”;八成陆客游览车在“晒太阳”;精品购物店则只剩下一两成客源……
台湾观光业进入“寒冬”,皆因两岸关系转冷。台湾观光业明显“命系”陆客,然而,不仅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一些绿营人士也一再冷言冷语,并在网络上散播“陆客不来,宁静来了”等恶意视频,弄得许多原本对台湾具有好感的大陆民众产生了“恶台”心理。说白了,观光业的“寒冬”并不是季节的自然转换,而是人为的,是蔡英文当局政治挂帅的必然后果。
作为一个“浅碟形”的外向型经济体,对外出口对台湾GDP的增长贡献率高达70%。在这其中,大陆占了很大份额。在马英九执政的8年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合作已经相当深入,且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多是台湾依赖大陆。这是摆在眼前的现实,而蔡英文却不顾事实、不顾经济规律提出“新南向经济政策”,试图以此改变两岸经济交流日益密切、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不过,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市场都重视同中国大陆扩大合作,台湾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小身板,怎么可能拥有反全球经济潮流的力量?通过摆脱与大陆的经济联系寻求所谓“独立”,实在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两岸气候遇冷,台湾观光业首当其冲地成为牺牲品。如果继续冷下去,那受损害的无疑将是台湾经济的更多领域,那万人抗争也只是蔡英文所需要面对的汹涌民情的“冰山一角”罢了。看岛内,没有安稳生活的百姓,自然会把这罪怪到“空心菜”头上,民意支持下滑也在情理之中。看岛外,由于不承认“九二共识”,民进党已陷入双重压缩的困局,战略空间日渐缩小。“九二共识”直接牵动台湾内外改革、发展以及稳定繁荣,再低估其威力,那一系列碎片化问题的积累,便很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
“人民走上街头,是执政者逼出来的。”这是蔡英文08年说过的话。看来,对于民众游行的原因,她并不是不清楚。然而,面对诉求如此清晰的请愿,她仍然继续坚持所谓的“政治正确”,推出三百亿元新台币纾困贷款。这项举措,治标不治本,有救市之举而无救市之心,被普遍认为是“请鬼拿药单”。有导游发问“接受‘九二共识’有这么难吗?难道比老百姓的生计还重要吗?”孰轻孰重,蔡当局是该好好掂量掂量了。
形势终究比人强。在很多人眼里,早已不需要对蔡英文抱持什么幻想,而在另一些人眼里,蔡当局最终还是会正视现实,正如有人说的——“最终的解决办法可能是,台湾经济实在不行了,就不得不承认‘九二共识’了,因为蓝绿终究都要吃饭。”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公道”,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来源:微信公众号 北京日报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