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2016-07-11 13:59 网络 TF003

2016年7月11日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一部《黄河大合唱》,写于中华民族抗战救亡的关键时刻,激荡着曾经的时代最强音。不朽的旋律,澎湃着冼星海毕生的激情,如今仍翻涌在人们的胸口。

冼星海aa349b033b5bb5b938

冼星海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周恩来听闻此曲后的赞誉,成为冼星海40年短暂而伟大人生的注脚。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他在缺衣少食、频频失学中与母亲相依为命,度过少年时代。酷爱音乐的少年冼星海,刻苦钻研音乐,演奏小提琴和单簧管,有“南国箫手”的美誉。他先后在广州岭南大学、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院”半工半读。1929年夏,冼星海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于当年冬天启程前往巴黎求学。写下三重奏《风》引发关注,冼星海因而结识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随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成为杜卡斯的学生。

“1935年冼星海回到了上海,加入了上海演剧第二大队,到中国各地宣传抗日思想。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武汉组织群众歌咏活动时,冼星海见到延安来的青年,发现他们“非常刻苦、有朝气、有热情”,深受感染。他决定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春,延安一个宽大的窑洞里正举行晚会,诗人光未然一气呵成地朗诵完新作《黄河吟》。冼星海听罢,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要为诗谱写成“中国第一部新形式的大合唱”。精心的准备后,冼星海6天完成《黄河大合唱》八首歌曲,并指挥鲁艺学员反复排练。

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一周年纪念音乐晚会上,冼星海指挥100余人的鲁艺合唱团,成功地演出了《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以其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不仅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赞扬和欢迎,并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各个战区,进而蜚声海外。

受中共中央委托,冼星海离开延安前往莫斯科,为完成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后期制作与配乐工作。然而,突然爆发的苏德战争,让他进退维谷。受困在蒙古和前苏联期间,他疾病缠身,却笔耕不辍,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神圣之战交响乐》等作品。1945年,因病重他被送往莫斯科治疗,病榻上完成最后一部作品《中国狂想曲》后,病逝他乡。 据新华社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毛泽民:从韶山冲走出来的“红色大管家”

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后发赶超”的助推器

从窗口到试验田——记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浦东

纪念建党95周年民族脊梁 李大钊:创建青春之国家

孔繁森: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党旗高高飘扬”庆祝建党95周年专题图片展举行

《解放》把“人民的选择”说透 用影像诠释历史真理

北京晚报推出建党95周年纪念特刊 全景盘点光辉历程

建党95周年珍贵红色文物大盘点 北京自主设计的第一辆小轿车

建党95周年珍贵红色文物大盘点 海关902艇与邓小平的渊源

建党95周年珍贵红色文物大盘点 冀南银行小石印机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