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孤独为啥能激发创造力? 独处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2016-06-17 12:00 网络 admin

西方哲学家和现代心理学都把孤独看作人生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例如最近微博上很红的一段话就是心理学家欧文亚隆说的:“人生的困扰大抵来自四个方面:不可避免的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我们追求的自由以及生活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

作者 李峥嵘


 

64_调整大小

心理学家看待孤独,是有不同认识的,例如精神分析流派认为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人类幸福和快乐的最主要的源泉,但是《孤独》一书却认为:亲密关系是人生有价值的重要部分,但是并非幸福的唯一源泉。人类就是这么奇妙,既可以和有情之人亲密相处,也可以对无情之物投入心力。《孤独》一书举了很多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在孤独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例子。就是普通人,很多工作特别是具有创造性地工作一样需要不和他人发生关系、而独立完成。

孤独,更多是指心理上的感受。《孤独》作者说:人类一生被两种相反的驱动力操纵着,一种是对陪伴、爱以及其他所有能让我们亲近同类的关系的渴望,另一种则是对独立的、孤单和自主的向往。

大部分的作家、音乐家、画家注定一辈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孤独的。孤独一书中说,有创造才能的人总是在不断寻找发现自我、重塑自我、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寻找宇宙的意义。

有成就的人对孤独的需求和对内在整合过程的专注,可以揭示一些东西,对普通人也是有启示的。比如,你想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那么到了一定年纪可以自得其乐的时候,让他们拥有一些享受孤独的时间和机会是很重要的。很多家长知道《彼得兔》的故事。《彼得兔》的作者波特小姐,从来没有上过学,和父母关系也很淡薄,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小孩子一起玩耍,大部分时间和宠物在一起,就把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投射在动物身上,创作出了不朽的儿童作品。

《孤独》引用了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观点,即如何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开始是在母亲陪伴下,然后母亲不在场。只有那些无论母亲在不在场都能体验到独处的满足与轻松的儿童,才能成为那种肯定能了解自己所需所想的人。

《孤独》一书中反复强调,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但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引导我们完成内在的整合和精神的升华。《孤独》一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外向的人也需要独处。我们似乎认为只有内向的人才需要独处。外向的人坦诚开放,喜欢交际,但是如果与外部世界纠缠过多,就会失去自我,与自己的主观需求产生隔膜。

我们总是说要适应社会,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是建立在迎合他人的愿望,而不是服从个人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他最终会感到人生毫无意义。“能否自我发现与自我实现,能否察觉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需要、情感与冲动,与一个人独处的能力息息相关。”

人际关系让我们丰富,社会成就让我们满足,但是一个人能感受到的某些最深刻、最治愈的心理体验都发生在内心深处。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