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社交,不只是“招”与“聘”
2016年5月18日讯,当经过数轮面试终于收到应聘公司发出的入职通知时,许多求职者却在最后时刻犹豫了:新公司到底和我预期中的一样不一样?由于信息不对称,传统的招聘行为从来都是买方市场。企业扔出说一不二的“霸王条款”,求职者只能成为人才市场的“待宰羔羊”。但是近年来,随着招聘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一系列职场社交应用软件的出现,买、卖双方市场的角色发生了极大转变。虽然在结果上仍就是“招”与“聘”,但在形式上却发生了根本变革。
看员工吐槽,让我躲过了e租宝
小张现任一家在线教育公司的品牌推广部经理。在该公司工作一年来,他对工作氛围、工作内容、公司离家的距离和薪酬都比较满意。换过三家公司的小张表示,这是他跳槽最成功的一次,而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找到“伯乐”,与他使用的一款职场社交软件有很大关系。
这个26岁的年轻人回忆,从去年年初投出第一份简历到最终入职现公司,他的求职时间大约为半年。“最开始我主要通过传统的招聘网站网申职位,但投出去的简历多半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反馈。后来听朋友说,这种求职方式已经out了,现在流行用职场社交软件‘刷’工作,我就下载注册了一个。”小张介绍,刚刚使用时,他发现职场社交软件与招聘网站一样,也需要填写真实信息、上传头像和电子版简历,但不同的是职场社交软件可以让他直接与用人单位的HR互加好友、直接沟通,没有了招聘网站这一中间环节。“与HR加好友后,我有问题可以随时问,不用等到面试,HR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
再后来,小张发现该职场社交软件有个十分强大的“匿名八卦”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职场人发牢骚的地方。当然包括很多爆料,比如哪家公司要被收购、哪家公司有员工猝死、哪家公司福利下降了,都会有人在上面吐槽。我在求职时也有很多困惑。因为面试官大多对薪资福利、企业规章制度等细节介绍得不明确,我又不好意思当面问,就在匿名八卦上面问。有一次我面试了一家公司的文案策划,当时感觉聊得还行。回来在匿名八卦上求助,结果没想到吐槽的人一大片,说这家公司加班费计算总出问题,福利虽说是有,但总跟业绩挂钩。我一看就决定重新考虑了。”
除了作为求职的重要参考,该软件的匿名八卦社区还帮小张成功躲过了投资雷区。“去年5、6月正是e租宝最火的时候。我也想投一点,就问一搞互联网金融的哥们,e租宝靠谱吗?他说不用他跟我说,让我上匿名八卦上看看就知道了。我一搜e租宝,全是裁员啦、发生争议啦、快挂啦等消息。吓得我没敢投。现在看来,真是万幸。”
推新书,找新闻,职场社交能量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职场社交,归根到底还是社交。既然是社交,就天然地具有信息集散和传播的属性。这也意味着,职场社交软件的能量绝不止在招聘和求职领域。
“东邪先生”是网易签约的网络小说作家,著有原创小说《青梅未竹马》、《繁华路口有点堵》等。作为职场社交软件的活跃用户,“东邪先生”说他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刷这些软件的消息和动态。“写东西总要有话题和灵感,许多职场社交软件每天发布一些热门话题,我的一部分素材就来源于这些话题和大家讨论的内容。”“东邪先生”表示,在这些APP上,他能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学到很多东西。“自己脸上的黑自己永远看不到,不管他们(通过职场社交APP认识的朋友)是不是专业,他们都是热爱写作的人,他们提的意见我都很重视,这些意见对我个人写作提高比较大。”正是看中了社交软件聚拢的人气,“东邪先生”把他的新小说的首发也放在了一款职场社交软件上。“新小说描写的是北漂职场小人物,反映了社交软件用户群的生活,在这里发比较容易产生共鸣。”他说到。
对于媒体人来说,职场社交软件是寻找新闻线索的新工具。在“魏则西”事件中,最初的发帖人“涓总”提到,他通过职场社交软件领英,搜索到了康新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武警二院的关系。另一款职场社交软件脉脉也为媒体记者组织了一场“新闻线场”的线下活动,活动主题是反职场暴力。三位职场暴力事件的当事人讲述因各种“奇葩”理由被单位辞退的亲身经历,并请来三名相关领域的律师,现场就事件原委进行解析,提供法律援助。一些参与活动的记者表示,他们平时也会在脉脉的“匿名八卦”版块寻找劳资领域的新闻爆料。
职场社交和微信聊天有啥区别
同样是社交软件,职场社交和微信聊天有啥区别?“东邪先生”体会,微信是熟人和熟人之间联系的渠道,一旦要拓展朋友圈,必须有线下互动才行;职场社交软件可以让你认识陌生人,拓展人脉,但是陌生人是实名认证注册的,你认为跟对方有共鸣才会互加好友。另一个区别是微信重在聊天,而职场社交软件用户的目的性更强。“我也有过微信公号,但是文章发出去之后绝大部分人就是点个赞而已,没什么有价值的反馈。而且微信群里闲聊的居多,没有什么讨论业务的。脉脉群里都是职业人,我遇到难题跟他们交流,能得到一些有意义的评价和回复。”
不过,正因为职场社交软件用户的目的性太强,也有一些人不愿意将自己的信息挂在网上。知乎上一位网友评价到:“人们对于网络社交的需求,更多的是交‘玩友’,而不是交‘事业伙伴’。一些职场社交软件,人来了以后就是来发广告。商务合作,求职招聘,抱大腿,目的性太明确。可是这些事情,都不是在网上聊几句、私信里赞美几句就可以完成的,很多人不介意在网上跟人聊聊,但是张口就要介绍工作,或者商务合作的,就不会轻易回复。” 此外,对于本已人脉丰富的高端人群,不一定愿意使用职场社交平台。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微信。因为将自己的人脉挂在网上,会暴露自己的相关信息,这对他们来说容易带来危险和不便。
社交软件招聘:省钱,但是太费时间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经理来说,职场社交软件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传统招聘中聘请猎头的成本,但这也意味着招聘经理要花更多的时间泡在网上找人。
小马是一家生物制药企业的招聘经理,她最得意的招聘案例是利用领英从美国挖回了一个华裔科学家。“以前如果我想招聘一个研发高端职位,传统渠道就是猎头,或者我平时圈子里认识的那些人。但是通过领英,我接触到一个在美国一所大学实验室工作的华人科学家,发现他想回国发展。当时我们并没有合适他的职位。我就给他发站内信,表示一旦有机会就会联系他。很快,我们有个研发岗空缺,我就给他安排越洋电话面试,最后几乎没花什么钱就把他弄回国啦!这种高端职位要是请猎头招聘,少说也要给猎头十几万。”
不过小马表示,并不是所有通过职场社交网络的招聘都如此顺利,更多的情况则是耗费很多时间却徒劳无功。“虽说搜索时会有大数据匹配,可以定位候选人在哪个城市、从事什么行业、拥有什么学历,但这也就是大概其。由于搜索关键词的限制等原因,很难有完全符合我需要的搜索结果。找到差不多的候选人之后,我还要逐一跟候选人聊天,了解情况,基本上把猎头干的活儿自己都干了,投入的时间成本还是相当高的。”
自2005年天际网开启了中国职业社交元年,职场社交网上应用软件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经日趋成熟。互联网行业的专家分析,未来招聘行业将会呈现三大趋势——移动招聘、社交招聘与垂直招聘,而这三种趋势将会呈现互补之势。目前的领英、脉脉、赤兔等软件,尚不能完全取代智联招聘、58同城等传统招聘网站。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年中国职业社交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职业社交市场已经经历起步期、调整期,2015年已经正式进入了爆发期。在过去的一年里,职业社交网站涌现各种各样新玩法,也不断获得资本的青睐。在职业社交网站这个江湖,谁能成为真正的侠客,还有待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