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不大团圆
追着《权力的游戏》的粉丝,一定爱撇嘴:杀千刀的老马丁,每次爱上一个角色了,又被他弄死了!看原著《冰与火之歌》的诸位立即随声附和:对对!这老头,专门爱虐观众!——可是,让您就此弃剧弃书?嗯,好像舍不得。许多人会嘴硬:倒要看看老头最后,会不会把所有人坑死!但更多的人,还继续跟这部书,其实还是因为:虽然死的人多,还不那么大团圆,但是,好看!
作者 张佳玮
偏不大团圆
实际上,大团圆,是这个时代人民的习惯性需求。一个恶人,如果做了坏事,结局最好是死掉。如此约定俗成。所以叙事作品里,一个恶人,如果杀了一个重要的好角色,大家就达成共识:“立起flag了!无法洗白了!”
刘德华在《无间道》里说,“我想做个好人”,但做过坏人,就是洗不白了。反过来,那个正面角色的“好人”,大家都期待其得到好结果。
但如果偏有人要违背呢?
18世纪,约翰逊博士曾经对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不满:善良的寇狄莉亚最后死了,令人无法接受。那年头,许多演出团队会擅自改动莎士比亚的剧本,安排寇狄莉亚和埃德加结婚,终成眷属。不然观众都要骂:凭什么?凭什么这么悲?
然而,莎士比亚从来不负责大团圆。哈姆雷特死了。李尔王倒下了。麦克白和奥赛罗都死了。布鲁图斯被安东尼搞定,而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又被屋大维干掉。莎士比亚并不给出因果报应、善人得好报的结果。托尔斯泰先生为此很不爽:他认为莎士比亚抛弃宗教,也抛弃了人道努力。
如果17世纪初的英国设置一个审核机关,以正能量为审核标准,莎士比亚的作品一定会被禁演。居委会老大妈会堵着他家门口骂;中学老师会逼着孩子们写作文“论莎士比亚的三观如何不正确”。传统的绅士,会觉得他的剧作过火:暗杀、毒害、挑拨、刑虐、阴谋、鬼魂——这些幽暗离奇的元素,他的剧一个不少。
但是,这妨碍莎士比亚成为古往今来第一剧作家吗?
并没有。
与许多大师一样,莎士比亚擅长写坏人。实际上,他擅长描写邪恶的心机,也愿意给这些人以舞台。伊阿古在奥赛罗里经典的自言自语,提前揭示了一切阴谋,观众会觉得这家伙仿佛毒蛇,却又无法抗拒他的魅力;麦克白和他的夫人密谋暗杀国王时,仿佛惊悚片,你明知道他们两个人被野心冲昏了头脑,却会情不自禁地希望他们成功。
没有大团圆。没有真善美。没有政治正确的一切。但莎士比亚的剧,为什么那么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