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画说正能量

北京姑娘海外学琴六年回国做志愿者 用琴声奏响生命乐章

2016-05-11 11:39 网络 TF005

2016年5月11日讯,北大肿瘤医院外科楼大厅人来人往。忽然,从大厅的角落传来了舒缓的钢琴声,候诊的病人和家属纷纷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姑娘安静地坐在钢琴前,玉指轻弹,琴声悠扬。

1

张时慈今年28岁,她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家庭

原本嘈杂的大厅瞬间安静了下来,路过的人纷纷放慢了脚步,沉浸在这悠扬的音乐里。这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心音坊”音乐治疗工作坊的志愿者张时慈正在进行演奏。

与志愿服务结缘

张时慈今年28岁,她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家庭。她说,从小学习钢琴只是出于自己的兴趣,那时家人虽然支持她的爱好,但是并不愿意让她进入音乐学校学习音乐,认为女孩子还是应该找一个朝九晚五的踏实工作。高中毕业后,张时慈决定把爱好变为职业,她前往澳大利亚的音乐学院进修钢琴演奏。

“当初决定进入这行,是因为我是真的特别喜欢钢琴,也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演。”回忆起当初为何能如此坚定地选择音乐这条道路时,张时慈这样回答道。但在她意料之外的是,正是这次出过留学的经历,使她对钢琴演奏的认识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澳大利亚学习钢琴的6年中,一次偶然的经历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张时慈说,在澳大利亚那几年,她和老师经常要前往各个音乐会或者演出现场表演,那时她一直认为,音乐会是展示自我的舞台,只有这种场合的表演,才是真正的艺术。“但有一次,我和老师来到了当地一家养老院,整整一个上午,我们都在为老人们演奏音乐,在演奏结束后,我走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面前时,她在护工的搀扶下艰难地站起来,拥抱并亲吻了我。当时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从那时起,张时慈发现,其实舞台上的表演并不是音乐人唯一的选择,有很多像那位老人一样的普通人,也应该有机会去聆听钢琴演奏,走进音乐的世界。完成学业回到国内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时慈在朋友圈中看到北大肿瘤医院的“心音坊”正在招募志愿者,志愿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医院里为病人和家属演奏钢琴曲,舒缓人们的不安和焦躁。看到这,张时慈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每周来医院演奏

今年1月,张时慈开始了自己的志愿者之路。每周,她都会抽出半天时间,来到医院为患者和家属进行演奏。张时慈坦言,刚开始她也很紧张,担心她的演奏不能被患者接受。后来,她发现自己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

“患者和家属们对我们的志愿活动大多都很支持,在长时间的排队与等待中,有不少人会听着音乐休息放松。看到人们少了一分焦躁,多了一分安宁,我的心里也感到很充实。虽然可能他们不懂钢琴,不懂乐谱,但是音乐能传播的感情是不需要靠乐谱的。”张时慈说。

用音乐做志愿服务,这条路走的人还很少,作为全国第一家为病患及家属提供音乐演奏的三甲医院,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们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张时慈说,在志愿活动的初期,一些志愿者只能弹奏自己熟悉的曲目,有的节奏比较快,并不适合患者,但随着心音坊的日渐成熟,这些志愿者不断地与患者和家属交流,并且每天会在微信群里做专门的讨论,不断完善自己。

像张时慈这样的志愿者,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还有很多。在这个志愿者的大家庭中,既有十几岁的小朋友,也有年近花甲的老人;有科班出身的音乐人,也有业余爱好者。尽管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行业,但他们对音乐有着共同的理解和认识:音乐具有强大的力量,超越语言,可以治愈人的心灵。

目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志愿者团队,并在每天的上下午就诊高峰期,为病患及家属进行音乐演奏。对于心音坊的未来,心音坊的倡导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唐丽丽的一句话,代表了整个志愿者大家庭的心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希望这种人文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深入到整个医院。让患者的就医环境,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都得到改善,让医院成为一个更加人文化的地方。”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陈圣禹 张林 摄

分享到

中山音乐堂古琴专场纪念大师成公亮 女儿成红雨将到场追忆父亲

中秋古琴雅集高山流水遇知音 庆云楼琴缘“三峰”

湖北曾国墓地出土春秋早期古琴 改写中国音乐史

大师揭秘古琴音乐传统的个人理解 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

七弦琴与文人为何不可分割?孔子司马相如都是弹琴高手

心灵艺术书法与古琴:知音难知字更难

“国酒茅台·国之栋梁”2018脱贫公益计划启动 又将有万名贵州学子受助

苦命姑娘挺住!黑龙江女孩赵千千晕倒北京街头,此前刚考过一本线

2018顶新公益基金“明日朝阳奖学金”启动:300人每人提供4000元

字节跳动与贵州慈善总会达成战略合作,聚焦这两件事

既严惩十三陵天堂别墅案嫌犯又宽恕偷手机的学子,昌平彭燕检察官很暖

消防官兵不但管灭火也管落水,密云这名男子所幸遇到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