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飞絮北京20万株杨柳打针 揭秘为何年年治理不见改善?
2016年4月12日讯,北京进入一年一度的飞絮季节。本市正在使用多种方案治疗杨柳飞絮,在各项园林绿化工程中,已严禁使用杨柳树雌株,从源头上治理杨柳飞絮问题。预计到2020年,杨柳飞絮现象将有明显改善。市园林局昨天表示,杨柳树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乡土树种,更是北京的绿化功臣,本市不会大规模砍伐雌性杨柳树。
随着京城气温上升,恼人的杨絮随风到处飘飞 胡铁湘摄
回应
杨柳飞絮属自然现象
“飞絮是杨树、柳树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王小平介绍,杨树和柳树是雌雄异株植物,产生飞絮的是雌株,其实是种子的附属物。飞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在北京,杨柳飞絮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月上旬至5月上旬。
园林绿化普查结果显示,到2015年,本市城市规划建成区共计有雌株杨柳树200万株,占园林绿化乔木总量3700万株的5.4%。目前,全市雌性杨柳树已建档管理。
王小平介绍说,正在飞絮的杨柳树大部分种植于上世纪60-70年代,“当时,我国尚处于温饱阶段,城市绿化处于起步阶段,能用的树种很少,主要以杨柳为主。它们是北京的乡土树种,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省水,养护成本低,因此广泛种植。我们常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杨柳依依’,正是北京城市绿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和表现。”王小平说,虽然,当时也考虑到飞絮问题,但因树种有限、经济投入低,苗圃育苗水平不强等,混杂种植了部分雌株,随着栽植数量和年限增加,飞絮问题逐步显现。另外,当时城市人口少,高层建筑少,有利于飞絮迅速扩散,问题并不明显。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和高大建筑密集,飞絮问题就凸显了。
杨柳是北京绿化功臣
很多市民都不知道,中国是杨树和柳树的起源中心,原产于中国的杨树有53种,占世界杨树种类的50%以上,其中中国特有种35种。原产于中国的柳树有257种,约占世界柳树种类的50%左右,其中179种为中国特有种。杨树和柳树是我国最主要的乡土树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和应用历史。
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处长杨志华表示,“我们必须替杨柳树说句公道话,它是北京乡土树种,也是北京城市绿化的大功臣,园林部门绝不会因为治理飞絮,短期内砍掉大量的雌株杨柳树。”
他介绍说,杨柳树景观生态功能突出。“像柳树,每年发芽最早,落叶最晚,是北京城镇绿化中绿期最长的树种;杨树高大笔直,通常能长到二三十米,是城市绿化中不可缺少的背景色。如果市民觉得北京的公园和街道很美的话,那其中的杨柳树就功不可没。”
“杨柳垂金”的美景是我们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却是,杨柳树有着强大的固碳滞尘功能:一株成年杨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释放氧气125公斤,滞尘16公斤。一株成年柳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释放氧气204公斤,滞尘36公斤。
“这些正当壮年的杨柳树如果被大量砍伐,势必会引起城市环境质量和绿地景观的下降,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损失。”杨志华提醒说,飞絮治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杨柳树生长寿命周期内,采取逐步过渡和更新的办法,这是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和过程。所以,短期内杨柳树种植密集的区域仍会有一定的‘飞絮’危害——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20多天的飞絮,就否定365天的贡献。”
应对
今年20万株树打预防针
从3月底开始,北京市为20万株雌性杨柳树打“预防针”。也就是用钻头在树干上打孔,然后将抑制飞絮的药液注射到树体中。注射的这种药液是植物调节剂的一种,其原理是通过药液减少花芽的形成,从而抑制飞絮产生。
注射药剂对飞絮的抑制率达90%,但成本也不低,“药剂加人工,平均一棵树要30元。”另外,这种药剂只能管一年时间,要想年年不飞絮,就只能年年注射。
去年,全市注射了10万株,今年预计注射20万株。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人流密集区域,如公园、居住小区、医院、幼儿园周边。
以东城区为例,今年将有8000余株杨柳树雌株注射预防针,占到该地区雌株杨柳树总数的90%以上。
雌株杨柳今后不再种植
除打预防针外,本市治理杨柳飞絮还有5项措施:“堵”“换”“修”“喷”和“隔”。
“堵”,即从源头上控制飞絮。今后,本市新建或者改建绿地工程,无论是城区还是非城区,一律不再采用雌株杨柳树。一旦发现种植了雌株,绿化施工单位必须及时更换。
“换”,即对树势衰微的雌株杨柳树进行更换,优化树种结构;另外对部分雌株柳树进行“高接换头”,即通过嫁接枝条的方式,由雌株变为雄株,就不再有飞絮产生。“修”,即对生长旺盛的杨柳树进行枝条修剪,减少飞絮总量;“喷”,即在飞絮量大、人流稠密地区,用高压水枪喷射树冠,压制飞絮,避免飞絮随风飘移。“隔”,通过改造、建设绿化隔离带,形成有效的立体缓冲区,增加对杨柳飞絮的吸附滞留能力。
此外,市园林绿化局将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共同发起“绿色公民行动——首都杨柳飞絮治理项目”,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到行动中来,群策群力,最大限度降低杨柳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共同打造世界一流、和谐宜居的绿色北京。
释疑
年年治理不见改善?
杨志华表示,北京杨柳飞絮已连治15年,通过更换树种、嫁接变性等方式,城区内的雌株杨柳树15年间减少了200万株。而市民感觉“不见减少”、“越治理越厉害”,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
一是,四五十年过去了,雌性杨柳树到了生命力最旺盛阶段,产生的飞絮一年比一年多。虽然采取了部分人工抑制手段,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二是,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路网日渐密集,绿地相对减少,绿地对杨柳絮的滞留、吸附作用也相应减少,在车辆的碾压下,飞絮起起落落,给市民造成了飞絮“越治理越多”的假象。
■小贴士
飞絮有三大危害
短期、轻微少量的飞絮对生产生活并不会构成明显的影响。大量、集中飞絮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飞絮易飞入市民眼睛、鼻孔,引起不适甚至炎症,导致过敏人群皮肤过敏,刺激加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二是,飞絮会堵塞汽车水箱散热片致使开锅熄火,遮挡行人和车辆视线,影响交通安全。三是,飞絮接触明火极易导致火灾,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市民可通过佩戴口罩、墨镜遮挡飞絮;车辆应及时清理汽车散热装置,避免开锅熄火;提高防火安全意识,禁止用明火引燃飞絮;不要随意丢弃烟头;注意检查排烟道及老化电线线路等。(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