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为什么走不出宫斗的LOW格调?
年度历史大戏《芈月传》开播之前,各种宣传和造势进行了足足有一年之久,有《甄嬛传》珠玉在前,观众对郑晓龙的这部新剧抱有极大期待。然而事与愿违的是,《芈月传》开播之后,却换来观众的一片唏嘘之声,豆瓣评分从预告片期间接近9分的高分,一路跌至不及6分,即将与雷片《武媚娘传奇》齐平。
是观众的期待值太高了吗?这恐怕不能赖观众。在《芈月传》的宣传阶段,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主演,都不希望大家带着“甄嬛”的包袱去看“芈月”,然而他们在去年年底的发布会上,是这样表述的:
导演郑晓龙:如果《甄嬛传》是一座高山的话,我们希望《芈月传》是另外一座高山。
编剧王小平:《甄嬛传》只是一个小港湾,《芈月传》是在惊涛骇浪的大海里面行船。
主演孙俪更是直言:“在《芈月传》当中,后宫的戏非常少,有很多大情怀大爱,很少有什么麝香、堕胎这些,都是讲国家的。”
然而一年过去了,《芈月传》开播,呵呵哒!
就在第一集,后宫戏中烂俗的打胎桥段就出来了,麝香当然不会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碎骨子”。不是说后宫戏少么?在我们的主人公芈月还没出生,宫斗大戏就开始了,王后一派、莒姬和向氏一派,勾心斗角好不热闹。好不容易熬到第三集向氏楚王前后脚死了,这一趴宫斗算是告一段落,结果芈月一长大,芈月与威后、芈茵之间的明争暗斗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这样编剧都嫌不够热闹,先是加入了威后与郑袖的婆媳矛盾,再是加入了芈月、芈茵、黄歇的三角虐恋,栽赃偷窃、饭里下毒……都是宫斗戏中最烂俗最Low的情节,演员们一本正经地演着,为什么我越看越可笑呢?
好像在历史剧之中,女人与女人之间除了阴谋与算计,就没有别的可讲了。
前十来集楚国戏份里,唯有郑袖设计让魏美人掩鼻遭楚王劓刑的情节还比较有些新意,为什么呢,因为这十几集里,只有这一段是于史有据的情节,在《战国策》《韩非子》里均有记载。
以上只不过是80集《芈月传》的开端,芈月尚没有嫁入秦国,未来还有漫长的秦国宫斗在等着她,而作为一个备受歧视的庶出公主,楚国的宫斗成为了她的热身场。将大段大段戏份设置在这样争风吃醋、勾心斗角中,足以看出导演和编剧对于宫斗的热衷,也足以看到其格局之狭隘和见识之浅薄。历史上的大秦宣太后,是以一位女政治家的形象而立足,她的一生充满传奇,但也充满了许多疑点和史料的缺漏。用怎样的情节补缺历史,成为一部作品格局与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可惜的是,在《芈月传》前十来集中,我看不到主创们所说的“惊涛骇浪”“大情怀大爱”,看到的只是女性之间十分偏狭的妒忌、报复、陷害、阴谋,以及漏洞百出的情节设计。
我并非反对影视剧展示人性丑恶的一面,但是一部自诩“高山”的剧,应有与之相配的情怀与持重。我更支持历史剧不拘泥于史实,而能够在史实之上展开超然的想象力,但你想象力的方向、水准与格调,则会形成整部剧的戏魂。远的不说,讲讲近的《琅琊榜》,架空的故事,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复仇的主题,很容易落入俗套。但贯穿全剧的价值观恰恰是超越私人恩怨的大义,剧中的主角梅长苏的复仇不仅仅是为了杀仇人而后快,而是为了让国家走向正轨,让正义不再蒙冤。格局大了,人物形象也立了起来。人家一个女性编剧,尚有如此境界,郑晓龙导演也算一大老爷们,怎么就对那种争风吃醋、鼠肚鸡肠的撕X那么有情结呢?
所以我十分遗憾地看到《芈月传》走在朝一条类似《小时代》的路上走下去,说好的“一个女人的史诗”,被一系列的小恩小怨小聪明小误会小阴谋拖住了后腿,显得格调不高,价值取向流于庸俗。对不住,这不是我所期待的《芈月传》,主创们也显然辜负了自己当初夸下的海口。
本文原载于《北京晚报》12月8日 28版 此处有改动
PS.不少朋友看到我上次发的“《芈月传》文化谈”系列第一篇文章《芈月的母国大楚这么厉害,为什么最终没有统一天下》,来加我的关注。这个系列当然还是要写的,跟剧的水准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我们主要聊的还是历史和文化。目前大致想法是这样的:
第二篇聊聊秦国的崛起和秦惠文王的历史贡献
第三篇聊聊战国争雄时外交是怎样与战争并重,成为兼并天下的利器的
第四篇让大伙跟秦王、芈月攀攀亲戚,讲讲现今的中华姓氏是怎样从战国时期奠定产生的
第五篇聊个劲爆的,战国时期的女性在性上到底有多开放?
第六篇给大家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黄歇黄公子,顺便聊聊“战国四公子”这个中国最早的偶像男团。
如果还有第七篇,估计《芈月传》也该播完了,追剧的各位也看得差不多了,咱们可以梳理一下《芈月传》中的历史事件,做一个横向对比。
另,据说《大秦帝国》第三部“崛起”播出有望了,受到王学兵的事情影响,《大秦帝国3》迟迟未播,从最新披露的消息看,王学兵饰演的白起一角被邢佳栋所取代。《大秦2》、《大秦3》与《芈月传》可谓同题作文,两部“大秦”在历史时期上与《芈月传》相同,可对比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