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伦勃朗:我不像大师巴赫那样过艰苦人生
2015年12月4日讯,古龙出了名的爱凹造型、掰台词。著名的决战紫禁之巅,西门吹雪和叶孤城站在紫禁城琉璃瓦上,一身白衣如雪,被大家围观,还不急着打,先开始念台词。刨掉一些“你说”之类的废话,概括如下。
西门吹雪的主要观点:剑的精义在于诚。唯有诚心正义,才能到达剑术的巅峰。叶孤城,不诚。
叶孤城的主要观点:你既学剑,就该知道学剑的人只在诚于剑,并不必诚于人。
完事了,开打。
二位的意思,可以这么概括。一方认为,钻研技艺需要待人真诚,简单说吧,要成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另一方认为,只要对技艺真诚就可以了,德就算了吧。
咱们怎么看这问题呢?
话说,1654年,荷兰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48岁了,被教廷传讯,他不去;教廷只好传讯他的女佣兼情人亨德克里琪,逼迫亨德克里琪承认“我犯了妓女的罪行”。实际上,亨德克里琪的罪行只有两条:其一,她作为女佣,和伦勃朗同居,没有婚姻名义;其二,她比伦勃朗小二十岁。第一个勉强算个罪名,第二个简直是扯淡嘛。
顺便说下,伦勃朗无法和亨德克里琪结婚,不是因为他们彼此不相爱,而是伦勃朗第一个妻子于1642年死去前,为了保证伦勃朗的权益,把遗产都留给丈夫,但约定同时如果伦勃朗结婚则遗产归儿子支配,以便不让其他女人侵吞伦勃朗的资产,但当时伦勃朗需要这笔遗产做抵押来对付他的债务,所以不能和亨德克里琪结婚……总而言之,一笔糊涂账,就被教廷认定是道德沦丧,有罪了。
又话说,理查德-·瓦格纳先生,一般公认是史上第一的歌剧大师,古典乐史上如果要列五个人,怎么也得有他一个座次。与此同时,他的人品,客气地说,公认相当一般。夺人之妻、不讲信用、傲慢自负、利用人,等等等等。实际上,他自己也放过话,无意做巴赫那样虔诚的圣徒。
“我生来与众不同,我生来就要享受一切,我才不像你们的大师巴赫那样,过艰苦的人生。”
所以呢,他和他的歌剧一样,争议颇大:爱之者奉为宇宙真理,恨之者恨得咬牙切齿。甚至还有尼采这样,对他先爱后恨的大师。但只有一件事:没有人可以忽略他的伟大存在。无论爱他或者恨他。
这两个例子想证明的,大概是这么回事:秉持道德观念,是好事;但道德观念,是被外界认定的,是随时代变化的。许多在18世纪看来算是道德沦丧的事儿,在如今看来很合理;许多我们如今认为无比正常的事儿,在古代却会被认为是道德沦丧。
与此同时,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很可能与他的性格息息相关。仅仅想象一下:如果瓦格纳是个温柔善良的人,他还能做出那样黄钟大吕、力量纵横的大歌剧么?
即:艺术家的道德也许很糟糕,但对其作品未必是坏影响。甚至这种黑暗面,许多时候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人民都熟悉《水浒传》。李逵是杀人魔王,鲁达为了打抱不平下手很重拍死了人,孙二娘开黑店卖人肉包子。依照政治正确的角度而言,这些都不是什么好人。实际上,如果您稍微看远一点:许多伟大的作品,都不是为了导人向善存在的。
《伊利亚特》里的英雄嗜血残忍,莎士比亚戏剧里麦克白是篡位者、奥赛罗暴躁吃醋害死了妻子、李尔王耳根软结果亡了国;《红楼梦》里两位主角一个纨绔浪子一个刻薄姑娘;《西游记》里猴子也不是什么善人,唐僧迂腐不堪;堂吉诃德虽然人不错但说到底是个精神有问题的家伙;《巨人传》里都是屎尿屁;《追忆似水年华》就是个有病的人臆想——但这些不妨碍它们是伟大的文本。
所以,伟大作品,包括文本、画作和音乐,有一部分是歌颂理想纯洁之美的,我们喜闻乐见;但也有一部分,不是奔着真善美、政治正确、道德高尚去的。鲁本斯的画作充满肌肉之余也有暴力,博斯喜欢画地狱,戈雅的绘画里有许多阴暗的东西;瓦格纳的歌剧里并不都是真善美,莎士比亚也并不总是歌颂美好的人间。您可以不喜欢他们,但如果否认他们的艺术价值,就有些不对劲了。
所以,这些话可能不大好听,但是:道德是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是相对保守的,是推崇不互相伤害的。
而艺术品(包括文学、音乐、绘画及其他一切)则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外,恶、侵略性、破坏性是其关键的一环。
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多少与其性格相关。许多时候,性格的幽暗面,反而会雕琢伟大作品。
所以,大师们的道德好坏,是会影响艺术家及其艺术高度的——但坏道德,未必会导致坏作品。许多时候,不那么高明的道德,对作品价值,反而是有益的提升。如果古龙不是个好酒疏狂的浪子,而是个斯斯文文每天规律饮食的健康写手,他写字的风格会不会变得规矩些?那么,他的小说会因此好看些吗?未必吧。回到开头。
西门吹雪认为剑客要诚。而叶孤城认为,剑客就只需要诚于剑,而不必诚于人。
我们敬重那些德艺双馨的大师,但伟大的艺术家对我们的价值,其实主要是他们的作品。所以,他们只需要诚于剑,而不用诚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