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封面

苏轼《寒食帖》三次劫火毫发无伤 天下第三行书如何“保命”

2015-12-02 12:00 网络 TF006

2015年12月2日讯,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系出同源,只是由于历史原因才分割两岸。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于是明清两朝的宫殿和皇室收藏尽归国家所有。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开门迎客,北京城连续几天万人空巷,人人都想看看深宫禁苑和历朝珍藏。谁想到,仅仅数年之后,故宫就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动荡:日军入侵华北,平津危机。为了守护国宝,1934年1月31日, 19557箱故宫文物分批南迁,这一去,很多文物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北京的故乡。从1937年到1949年,连续十余年的大规模战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一页,最后的结局是两岸分隔,数十万件故宫文物就此留在了台湾。

1_调整大小

护送文物南迁的老兵出现在特展

迁台文物开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馆舍,因为当时的台湾当局还想着反攻大陆,于是文物只能暂栖在台中雾峰乡的库房之中。到了六十年代,台湾当局开始逐渐明白,反攻什么的似乎是不太可能了,故宫文物老放在台中的库房里也不是个长久之计,于是在台北外双溪兴建了博物馆,用于展示文物,那便是今天人们熟知的台北故宫。

一个博物馆要想长远立足,那必然是要发展的,所以故宫的行政机构从1934年随文物南迁开始,直到迁台后的数十年间,一直在努力增加收藏。然而众所周知,中国文物的根源之地,是在中国大陆。1949年之后,大陆发掘了众多遗址,像妇好墓、曾侯乙墓、兵马俑、马王堆、满城汉墓、海昏侯墓这些世界顶级的重大考古发现,隔些年就会有一个,这也是大陆各地省级博物馆都水平不低的根本原因。台湾本地的中华文物并不甚多,年代最远也不过明清时代,所以这些年台北故宫的藏品增长有限,主要依靠的还是捐赠和购买,不过这么多年积累下来,也增收了数万件藏品,其中不乏一些珍品乃至于极品。2015年10月,台北故宫将这些珍品汇集一堂,集中展示,定展名为“天保九如特展展出了很多珍贵”,以庆祝本馆成立九十年,也算是一种对历史的肯定性回顾。

在开展的当天,台北故宫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还专门请来了京剧团唱连台大戏,似乎是想让重新回味一下老北京的气氛。最令笔者动容的,是台北故宫居然请来了两位当年护送南迁的国军老兵,他们年纪最小的都已经九十岁了,由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亲自颁发奖状。这些老兵是故宫的同龄人,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从炮火中救出的文物能迎来和平的时代,应该也会很欣慰吧。

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为何称,分成器物、书画、文献等诸多分类。不过其中如果有一件文物值得特别认真观看,那一定是人称“天下第三行书”的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天下第二行书公认为是颜真卿所写的《祭侄季明文稿》)。

黄州是地名,就是今天湖北的黄冈。寒食是一个古代的节日,是冬至之后的第105天,也叫百五节。

苏轼写这个诗卷的背景,是他受到文字狱的迫害,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被贬黄州,此后连续数年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困潦倒,多亏旧友帮他弄到了黄州东坡上的一些废地耕种,才勉强度日。苏轼在东坡耕种的期间,开始自称东坡居士,他在荒地里盖了一间草房,在墙壁上画上雪景,名之曰“东坡雪堂”节是春天过的,离清明很近,过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要去祭扫踏青。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介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专门用来祭奠对逝者的哀思,后来由于和清明节离得太近,干脆就由清明节一起过了

苏东坡本是个乐观的人,才高八斗,放荡不羁,志向云游。上过京师朝堂,游过名山大川。然而登的越高,摔的越惨,来到黄州,是他一生最低的低谷。他被政敌攻击文章中的词句,身陷囹圄,要不是宋太祖定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几乎就要被砍头了。苏轼出狱后,以戴罪之身赴黄州任团练副使(相当于民间自卫队的副队长),权势财富尽失,甚至连一日三餐都快成了问题。他在黄州一呆数年,根本看不到人生有任何希望,于是,在来到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的时候,他写了两首名传千载的古诗:黄州寒食诗。寒食诗的第一首是这么写的:“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第一首的主题还是“伤”,而第二首完全就是“悲”了。他苏轼写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看着就让人难过,因为它不再是对时光逝去的感怀了,而完全是实际的生活状态,而这个诗卷的背景,是他受到文字狱的迫害,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被贬黄州,此后连续数年郁郁不得志,生活太困苦,简直是没法过了。前四句说现在雨很大,江水涨得都要进屋子了,自己的破屋子快和渔舟没什么区别了。厨房里没啥吃的,勉强煮些冷菜来吃,但是灶里都没有干柴,只好烧点湿芦苇。抬头看到乌鸦衔着纸钱,才想起今天是寒食节,不该生火的,看来日子已经过糊涂了。寒食节是祭祖之日,但是祖坟离着万里之遥,根本回不去,有心求皇上开恩,但是君门深九重,遥不可及。想想自己穷途末路,可以大哭一场了,不过现在心都凉了,死灰吹不起,哭都哭不出来了上穷困潦倒,多亏旧友帮他弄到了。

《黄州寒食诗帖》之所以是“天下第三行书”,原因就在于苏东坡是带着情绪写的,他不光把心中悲苦写进了诗中,也写进了字里。古代的文字最早只是表意,是没有书法一说的。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艺术必须有作者的自由发挥才行,所以看似随意的行书其实是书法的最重要的表现载体,作者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到字里,别人哪怕不懂写的是什么,也能看出作者的心情,这才是高明之作东坡上的一些废地耕种,才勉强度日。苏轼在东坡耕种的期间,开始自称东坡居士,他在荒地里盖了一间草房,在墙壁上画上雪景,名之曰“东坡雪堂”。

分享到

北京慢行系统加速跑:5年治理3200公里自行车道

守护大运河 京杭再出发

明天起车险将有重大变化!责任限额提高,删减免责条款

少儿考级花样繁多,套路深

峨嵋酒家行政总厨开“宫保鸡丁”抖音号,退休打算拍“一周一菜”

白塔寺街区更新 优雅的精致这样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