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洋:市政建设问题可以深追原因
一座新建的城市又一次遭到水淹。市委书记近日在全市政协会议上说:“……新建的城市怎么就总淹呢?……那天我到××(视察水涝),我说这么一个交叉路口,你中间下一两个水篦子,不就解决了吗?——城市管理的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
据媒体报道,这位书记曾现场批评,××水涝水深有五六十厘米,一淹两三个小时堵住路口,这么严重都没列入改造项目,“就进一步说明我们官气十足,这种作风能是一流吗,同志们!”
我在手机微信转发这条新闻时,写了一句话:一次修好,谁还每年拨专款呢?微信跟贴有点类似中医的针炙,需要找准穴位,一针下去,直奔要害。
新建的城市总被水淹,大概不是官气十足的问题。一个城市,书记官最大,按说官气也最大,但书记视察时,一下子就指出,遭受水淹的交叉路口,中间下一两个水篦子不就解决了吗?我估计书记并不是学习城市排水专业设计的,他只是实地考察后,根据常识做出判断,提出解决方案。
论专业,书记未必有当地城市规划、市政管理人员更加清楚应当如何解决积水问题。非专业人士知道的解决方案,专业人士却迟迟不能解决,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根据我多年城市生活的经验,以及曾经若干年在跑新闻时对市政管理方面的了解,我们的大城市根本不缺乏专业规划设计人才,也不缺乏城市建设方面的资金,而是缺乏好的财政管理制度。一个地方积水,年年拨款,年年改造,年年出问题,然后就循环往复。无论是规划设计人员还是市政管理人员,乃至下面的施工队,年年有活干,年年有钱花。
一次搞好了,到位了,明年怎么向财政要钱?没有工程了,大家干啥呢?吃啥呢?这几年,我经常各地走一走,接地气去。我发现,越是一些比较穷的城市乡村,越能看到一些粗大的树木,越是有钱的城市,树木越来越细。
我反复琢磨里面的门道,终于有所心得:不把大树搞死,每年的绿化经费花在什么地方呢?一个地区,能够植树的土地就是那么多,甚至越来越少,如果绿化经费年年增加,除了把原有的大树搞死或搞走,买来新树苗栽上,还有什么办法把钱花掉?总不能直接把钱装进个人腰包吧?
市政建设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财政经费怎么花、达到什么效果和如何监管的问题。如果不在这方面花费一点时间,认真加以研究改进,那么,问题就会层出不穷。任何一个部门都想做大做强,人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前提是总有一堆问题需要解决。没有问题,怎么要人要钱?
好比一家医院一年营业收入到达57亿,前提是要有那么多病人,病人还要有点钱。因此,现在有一些医院或医生为了创收,千方百计在人身上没病找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下面,隐藏着经济利益问题。有关经济利益的制度设计好了,问题会逐渐减少。反之,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在利益机制趋动下,有些人是不愿意解决问题或故意制造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