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个娃先修炼成“千手观音” 练就一身技艺就差上天入地
2015年6月1日,一岁两个月大的曼曼发烧了,却没有其他症状。家里人都急着要带她去医院,还急着要给孩子吃抗生素,都被曼曼妈拦了下来:“再观察一下,我觉得像是幼儿急疹。”三天后,烧退疹子出。曼曼妈松了一口气:这三天以来,她顶住了来自家人的巨大压力,在“专家妈妈”的进阶道路上又升了一级。
为娘不易
陪娃上小学 学完英语学奥数
“小祖宗学英语,我就得跟着重温语法,好辅导她的作业。更大的考验是奥数,我高考数学都没及格,现在被逼得自己上网找教材学。”吕女士有个11岁的女儿,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她就踏上了“漫漫陪读路”。
“学校里好多作业其实都是给家长留的。”吕女士说,例如做班级相册,需要把相片用图形处理软件调整过,再按照统一格式编排好打印出来。这样的活计孩子不会,当然得家长来干。还有办主题小报,指望孩子从写到画到排版根本不可能,所以就得家长承担绝大部分。还有手工课,劳技课……
虽然冯女士家的儿子上的是寄宿小学,但她觉得自己一点儿都没少操心。“我遇到过最难的一个挑战是做蛋糕。”冯女士说,年初学校亲子日要求家长带着蛋糕来。很多妈妈介绍说自己带来的是亲手做的蛋糕和饼干,而她是买来的,儿子当时就不高兴了,觉得没面子。冯女士受了刺激,回家就买了烤箱自学烘焙,儿子终于吃上了妈妈亲手做的蛋糕饼干。
养娃学知识 小儿护理百事通
从知道自己怀孕的那天开始,曼曼妈便热衷“用知识武装自己”,国内外经典的育儿书、知识手册认真研读了不下60本。女儿出生后,她更是把崔玉涛、张思莱、郑玉巧这些妈妈心目中的“儿科医神”著作一一读了个熟:孩子发烧如何降温如何用药,婴儿湿疹的基本处理,辅食添加的先后顺序……不光用心读,还要做笔记。
“你叫我是‘专家’,其实我只是略懂皮毛而已。”曼曼妈向记者表示,“我把养孩子当一项事业来做,读书学知识可以让人心里有底,不会在遇到事的时候抓狂。还有,我希望能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让她知道通过学习,一个人可以变得更强大。”
但是曼曼妈说,她时常觉得“心累”。“我努力去搜集和学习最新的育儿知识,但我不能改变其他人的想法。”例如在孩子要不要补钙的问题上,她坚持只吃维生素D,家人却总是要给孩子吃钙,经常为此冲突。她想坚持纯母乳至少两岁并自然离乳,但孩子满六个月之后,妈妈、婆婆轮番来游说她断奶,理由是“六个月以后的母乳就没有营养了”,这些都让人又气又无奈。
为母则刚
给娃拍照片 开了摄影工作室
今年38岁的林女士有两个孩子,老大贝塔6岁,老二悠悠3岁。生老大的时候她辞了职,两年后开始经营一家亲子摄影工作室;到了老二出生,这家工作室已经很有口碑,想约拍需要提前两个月才能排上档期。
林女士学的是出版专业,跟摄影几乎不沾边。她说,自己的工作室能开张而且生意越来越火,全靠她给自家宝宝拍照片打下的基础。“从老大出生当天开始,我就给他拍照片记录,我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任何一个瞬间。”光是拍大头照没意思,她便得空就钻研摄影技术;只看资料掌握不了的,她找到专业的摄影师去咨询。再后来,她发现自己对摄影的天赋和兴趣远远超过了对工作的热情,索性辞职去读了一年摄影课程。
为娃选保险 考下保险经纪人
今年36岁的黎女士有着双重身份:她是一家媒体的文字编辑,兼职还做了友邦保险的经纪人。黎女士最初接触保险这个行业,就是从给娃选保险开始的。
“我是个特别有危机感的人,生了孩子,想给他更多一份保障。”那一段时间黎女士的状态几乎是“走火入魔”,她查阅各种关于保险的资料,给好几家知名保险公司打电话咨询,约见了很多位保险经纪人,了解了各种产品。最后她选定了保险公司,也决定参加保险经纪人的考试,在已经很少的空闲时间里再给自己安排一份兼职。
在“千手观音妈”的道路上,黎女士并不孤单。她的好朋友中,有人为了给孩子买到优质纸尿裤组织“团购”,活生生从日本进口了一个集装箱的货。有人陪着孩子学钢琴,从黑白键不分一直弹到理查德·克莱德曼。还有人孩子还在襁褓中,就已经去参加了早教师培训……她每天看着朋友圈都在感慨,妈妈们真可谓是“练就一身技艺,就差上天入地”。
延伸
“新拼妈时代”的十八般技艺
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出创意;搞得了活动;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
这是近日朋友圈热传的一份“时下当妈标准”。还有网友称,“拼爹”已经OUT,如今已进入“新拼妈时代”。在记者随机调查的十几位妈妈中,上述18条全都掌握的一位没有,但也同样没有人一项都不会;有一多半妈妈表示其中“大部分技能get”,而做蛋糕、教奥数和琴棋书画太难。还有人严肃地向记者表示,这应该改名叫“时下做家长的标准”,因为养娃不应该只是妈妈的责任:“爸爸们不需要学学吗?”
评论
避免“用力过度”
在记者采访中,听到妈妈们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相比于“拼爹”,“拼妈”更多的是考验妈妈的个人能力,这并非中国独创,国外有很多全职妈妈也会为孩子倾尽全力付出。
但与国外全职妈妈的快乐自信相比,更多的中国妈妈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焦虑”,而这样的“焦虑”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生存环境的焦虑。无论如何,这个十八条的“当妈标准”只能是一种期望和集优点之大成,妈妈能做到当然不错,但做不到也无所谓,无须强求:“凡事用力过度,必有问题。”焦虑的妈妈很可能会把情绪传染给孩子。
在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孩子的成长不能只是妈妈的单方面付出,爸爸应该共同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任务。爸爸带孩子有自己的优势,不计较、能吃苦、敢于担当等等很多父亲拥有的特质,对孩子的成长格外重要。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本报记者 窦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