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国内

一位北京设计师在林芝的非遗保护 从企业家到保护者的华丽转身

2015-05-27 12:55 网络 TF007

2015年5月27日,3年时间..直线3000公里距离。从北京来到林芝,从抢救性保护到生产式保护,独立设计师盖宏睿挖掘即将失传的传统手工艺,用现代技术恢复传承,给村民增加收入的同时,又不致离开土地。有人说,盖宏睿做的,不只是一名设计师的事。在义乌小商品占领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她帮助林芝传承的是不一样的民间手工艺。

q9

不计报酬千里赴林芝

q6

盖宏睿将才召村珞巴族女孩的作品展示出来

盖宏睿,出生在北京,成长在郑州。不久前,她以西藏林芝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总设计师的身份,出现在“集美自然”林芝地区生态旅游动员大会上。

这不是盖宏睿第一次面对媒体,却是最推心置腹的一次——面对来自全国六十多家主流媒体及旅游业界专家,林芝的生态旅游之路将如何走得更加扎实?珞巴族服饰、藏纸……这些林芝地区独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怎样在“生产性保护”的路上传承下去?

盖宏睿的发言引发了讨论,而这位北京设计师的藏区3年,是如何抢救了非遗、传承了技艺,同样引人关注。

林芝有藏族、珞巴族、门巴族、僜人等多族群特色文化,仅入选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名录就有3个,入选区级名录数量达38个。上海世博会后,林芝在这些入选非遗项目的民间手工艺的保护工作上,已经进行了摸索,可成效却不尽如人意。怎么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整合起来,再形成有标识性的产品走向市场,一方面优化林芝旅游市场的纪念品,另一方面使传统手工艺不失传,这时,就需要一位具有前瞻意识的设计师。最终,林芝地区行署通过文化部非遗司寻找到了“不计较报酬”的盖宏睿。

本心离不开设计

q5

经改良材料和技术后纺制出的藏式氆氇

盖宏睿最早是学油画出身,早前在一家大公司内担任要职。可这份工作总带给她被束缚、被异化的感觉。那段时间,她经常问自己,最真实的自我是什么?后来她花了三年时间为《探索》节目做记录片,这个机会让盖宏睿接触到了大量的中国手工艺人和传统手工艺文化。

内心深受感动和启发的盖宏睿,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然和自由。但她同时也意识到,民间手工艺在设计、实用性、以及运作模式上的壁垒和断层。“如果能把传统手工艺与文化、产品搭上桥梁,帮助人们重新振作手工艺制作的信心,将是一件多好的事情!”于是,2001年,她尝试在山西丁村成立“土泥工坊”:丁村的妇女们有织、染、绣、缝的手工传统技艺。盖宏睿将闲暇的农村妇女们组织起来,让她们用手工染织、缝制布包,自己在北京的工作室负责设计和销售。

10年下来,“土泥工坊”经历住了市场的考验,成为一个成功的耐用品品牌。虽然小众,但这并没妨碍“土泥”和盖宏睿有了自己的忠实拥趸。出乎所有人意料,就在“土泥工坊”越来越成功的时候,盖宏睿突然不想再做企业家了。

“从最早的16个人发展到135人,从把丁村一个废弃的小学校,改造成车间,从一开始他们不会用我买的进口设备,到建成一个大型的工厂……10年了,我想,我不能再做企业家了。”盖宏睿对自己此举的解释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己的工作和定位应该有变化的。只有在舍弃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跨区域的认识材料,学习更多的文化。

她把工厂免费“送”给了这些工人。最早的16个人变成了股东,盖宏睿和他们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她设计产品的时候只收设计费,然后交由土泥工坊的工人们加工,股东们收加工的费用。

从土泥工坊到林芝毛纺厂

q3

一位藏族母亲正在教女儿使用传统织机。

2012年来到林芝,盖宏睿扎根在了这里。她花了大量的时间走访民间手艺人。米林县珞巴族服饰技艺和工部藏族服饰技艺,两者均位列国家级非遗名录。盖宏睿走访了珞巴族服饰技艺的传承人雅依,也去了至今仍保留着工部藏族服饰制作传统的真巴村,却发现,用来织造的原料都是廉价、手感坚硬的羊毛。而且,村民染色用的都是土方法,发酵时间慢,发酵程度没法把控。

“要生产性保护这些非遗项目,太难了,毛线和染料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就在盖宏睿发愁之际,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建议她八一镇上有个废弃的林芝毛纺厂,可以去看看。

很多人对“高原牌”毛毯还记忆犹新。这在当时是林芝毛纺厂的拳头产品。毛纺厂的前身是上海毛麻公司维纶粗疏毛纺织厂。1966年,厂子连带职工全部迁到林芝八一镇。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林芝毛纺厂因为高昂的成本和陈旧的设备,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优势。到了九十年代,随着设备的清出,毛纺厂二十余载的辉煌最终落幕。

但是破旧的厂房却被盖宏睿一眼看中。在盖宏睿的努力下,这里成为了工业遗址,同时她还将这里改造,建起了散发着现代文艺气息的展厅。专门展示手工艺者们生产的作品。当地政府投资为毛纺厂购买设备重新启动生产,供给林芝各个非遗项目点进行加工制作。

在技术上,盖宏睿从纤维改造做起:她从山南地区收购羊毛,因为林芝当地植被太高,羊群活动其中,羊毛容易有刺,而山南的羊毛更适宜纺织。为了更柔软,羊毛选材会严格选取羊颈部的毛。可这个部位的羊毛却太短,不适宜将纱线纺细,制作出来的产品也无法更细腻。于是,盖宏睿又在北京服装学院专家的帮助下,加入水溶纤维,得出让羊毛变长的方法。染色步骤同样在毛纺厂进行:曾经就地取材的天然染料,如今代之以从瑞士进口的全球最贵植物染色剂,染色效果更加稳定,也能够保证批量生产的效率。

寻找最质朴的民艺

从最初寻找传统手工艺项目,到探索机器参与到手工生产中,在盖宏睿和她的团队带领下,“生产性保护”在林芝初见成效。可并不是所有的非遗工艺,都能靠机器生产来提高存世量。盖宏睿“抢救性”挖掘的金东藏纸项目就是这样的例子。

据记载,藏纸产生于公元七世纪中叶,而朗县出产的金东藏纸则为其中翘楚。它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成本也十分高昂,在古代为官方公文、典藏经书和货币的专用纸张。2006年入选中国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目前这项技艺的唯一传人是34岁的本地姑娘加理。

加理接触藏纸工艺时是在一家藏香厂。但是教授的老人并不愿意传授全部秘方,加理“传承人”的名号也名不副实。盖宏睿带着加理四处寻访,找到了一位83岁的老人,他既深谙藏纸制作工艺,又肯完整叙述制作过程。

盖宏睿把采访录音全部整理完,然后按老人的方法一遍一遍地去恢复。金东藏纸的工艺十分繁复,分备料、制浆、浇造、晾晒四个阶段,共计21个步骤。

“比如要先把树外面的皮剥掉,只要里面那层皮,然后晒干,干了以后再去煮。要用柴煮十几个小时。”煮完之后的捣料过程也是无比艰辛。为了韧性好,盖宏睿要求加理手握木槌敲打纸浆四五个小时,每次捣料都要记录下时间和纸张效果,这样反复做了一年多实验。

“有一段时间我自己开车到朗县,山路很难走,我早晨去晚上回。有时,我看加理没按步骤做,我就很生气地把她说哭。开车回来的路上我也一直在哭,哭到半路眼睛看不到路了,就停下来,站在路边再哭,然后再开车回来。”

这样的民艺传承注定充满了艰辛。不过,让盖宏睿高兴地是,自从去年成功挖掘出金东藏纸后,她利用自己的资源,向一些艺术家推销这种高品质的画纸,一位上海的版画家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将来如果有了稳定的客户,生产者就能保持积极性,手艺也就能保存下来。”盖宏睿说。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本期策划/文字 刘琳 摄影 真馆 插图 冯晨清

 

分享到

“国庆七十年·京城瞬间”地坛庙会话家常 民生情怀注解伟大时代

使用12项调查措施保持惩腐高压态势 北京两级监委已经留置61人

北京西城区为老旧小区更换39部电梯:困扰居民十几年的心病解除了

北京东城城管今天拆除14处自建房

北京地铁13号线五道口拥堵问题解决:“小手术”后大变样

政府办事大厅服务柜台该多高?标准答案:80厘米

北京“万能”便民服务中心对外开放:一个独特之处吸引市民注意

十亿元共享单车押金未退 中消协:预授权制“冻结”押金防挪用

北京最新天气预报:明天空气转差 后天北风再来

朝阳区小鲁店村有了集中充电车棚 电动车不进村居民更安全

小偷两度光顾张仪村路 盗走数万元财务仍未落网

《美在雅安》获纽约电影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大奖”

香港新增43例,其中13例本地确诊病例源头不明

31个省区市新增确诊16例 其中7例为本土病例

上海浦东医院4015人被隔离,张文宏给出最新判断!

警惕!天津一涉疫小区已发现8名感染者,关系链条全梳理

国家医保局加快推进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商保机构有望实现信息共享

国家医保局加快推进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商保机构有望实现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