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罗生门:艺人出书代笔非秘密 出版社称一线有格调才配出书
2015年4月17日 通常而言,明星出书是通过出版社和明星经纪公司共同完成的,但谁找的谁,怎么完成的却各有说辞,艺人也有自己的小想法。同时因为涉及到各方面隐私,接受采访的大部分人不愿意在媒体上透露姓名。
当红艺人,总嫌记者问题八卦肤浅。有倨傲的,自会不时发作一番,连带着粉丝群起夹攻。刘若英出散文集,新书发布会上看见了脸熟的娱乐记者便做出了不解状,回头就问出版社:“怎么来的不是文化圈儿记者?”然后又笑吟吟地对着摄影记者说:“我右边脸比较上镜……”
如今出名要趁早。艺人但凡碰到点事就写书,出趟国转一圈要写书,参加个电视节目要写书,并不以写书做盖棺定论之用。谈请说爱谈儿论女谈天说地,依旧既舍不得黑别人也不会黑自己,更不会揭黑幕说说“潜规则”。毛病同样是矫情二字。
让时下艺人能写出神作,实在有点苛求。
第一,写作不是本行,大家都很忙,应景之作不能苛求文法。再说,时下文学界又拿出了多少有水准的作品呢?至于捉刀一事,中外皆有。王宝强就很厚道的表示,他的书说是自传,其实是自述,自己只是对着录音笔说话,自会有人拿去整理成文字出版成书。
第二,如今艺人红得快被忘得也快,就像超市里的西红柿,多是催红的。如果把明星当做大众流行文化的一个产品,那么在艺术修养和文化品质上,当今时代对艺人的质量标准认证实在宽松太多。非要奔着《卓别林自传》、伯格曼自传《魔塔》的水准去出本书,恐怕会急死出版社,现在哪里去找中国的卓别林、伯格曼?
第三,何谓艺人就不太好说。韩寒和郭敬明都是票房大卖的电影导演,可不可以算艺人?还有主演《神探亨特张》获了金马奖的“老六”张立宪,其主编的《读库》是不是可划归“艺人文丛”?早些年更有靠着一本自传跻身演艺圈的杨二车娜姆。把时下艺人全都赶去大学进修不是现实,倒是可以期待文化界多多去娱乐圈试水,好歹能多靠近点学问。这样跑娱乐口的和跑图书口的记者也可以合兵一处了。
经纪公司:都是出版社主动。出书?不如接部好戏!
提到书经常写得不好看,经纪公司还不满意了,我们家星星还不愿意写呢,费力不讨好的,性价比极低。
“很少有我们主动的,第一大部分活跃在一线的星星们没那个文化底蕴,二来出书不如接部好戏来钱。”经纪公司的知情人们如是说。有关人士透露,明星出书多是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来,很少有自己上赶着要出书的。还有此前因综艺节目爆红的某男艺人,他出版的秀幸福新书也是出版社先抛出的橄榄枝。
“星星一经纪公司相对客观地说:“我接触的艺人都没出过书,但大部分都被出版社邀请过出书。基本是先提一个利润分成计划,然后是策划一个主题,找写手写书,然后出版这样一个过程。但都没到实际操作,基本是策划好主题就没下文了。”
“线上的诸位基本上很少主动去出书,也可以说是他们大多没有出书这个想法。”一位国内知名经纪公司人士这样解释,正火的艺人们大多忙着拍影视作品、参与综艺活动,代言、客串更是忙不过来,就算有空档,也是度假、休息,“你想想,正当红的艺人赶剧组忙到只能在车上、飞机上休息,精力不够用啊!”经纪公司小Z说:“如果没有出版公司找上来合作,出书基本上不在我们为艺人制写的宣传计划之列,艺人们更是没这想法,有功夫还不如接部好戏。”
经纪公司则认为,与出书风行的港台地区相比,国内明星并没有出书的惯例,即便是大型经纪公司也不会主动为旗下艺术出书,一是国内粉丝没有这样的追星文化,二来写书所收获的效应相较于参加一场代言活动或是为知名刊物拍大片,周期更长且收益不高,也就是费力不讨好。
一些小明星倒是愿意出书,但是一来是年纪小,怕无内容可写,反而起到反作用,被嘲笑太浅。二来,经纪公司想让出版社出钱买授权出书,之后负责销售,盈利之后还要利润分成。但如果不是特别红的明星,出版社也不愿意先拿钱给艺人,双方谈着谈着就淡了,最后终于黄了。
对于经纪公司,艺人出版物就分两种,图多和图少的。很多艺人出版物大部分是图片多于文字,这与“靠脸吃饭”不无关系。相较专业作家,艺人们的文化底蕴差强人意,怎么会主动去干露怯的事,所以即便有作品出版,内容方面图片比文字更讲究。
文字大部分由出版社编辑包圆,双方先探讨个意向,开个“碰头会”,捋出主题,艺人出“故事”、编辑落实成文字,一来二去书就有了个大致轮廓,严格上来说,这样的出版物更像是文字相对丰富的“写真书”。这一说法在邓超出书期间也得到了印证,邓本人就曾坦言自己的文笔不好,并表示书中文字部分以口述为主,先录下来再由出版社编辑整理。
真正进入出书环节,对于艺人提供的内容,经纪公司方面也会有专人进行掌控,无论是出版物中使用的美图,还是文字都要由专人与编辑对接,什么样的图能上,哪些话不该说,都关系着艺人的形象……,因此整个过程堪比一场公关活动。
还有一说,如果明星见长的领域或近一段的关注度持续增高,还会有出版社捧着钱来主动谈合作。“不过前期一般很少谈钱,反而是出版以后的版税、销售利润会由明星和出版公司按比例分成。”参与过明星出书的经纪公司某助理说,各方都特别累。
出版方:“一线且有格调的,我们才会考虑。”
出版社/公司为什么要出明星的书,原因其实很简单,好卖呗。但是否如经纪公司所说“上赶着找上门”的是出版社?
明星、艺人为什么出书?某出版社资深编辑杨女士表示,不同的星星有不同的想法。大部分星星是想增加美誉度,诸如表现正能量,显示自己有文化,也有的是为了顺便给自己一份纪念。
另一个出了不少明星书的出版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艺人其实是愿意出书,但他们自己也怕驾驭不了,毕竟那不是他们的专业。而且很多艺人年纪很小就出来拍戏,出个写真集还好,如果是一本以文字为主的书,从结构、内容到文笔上,他们都不知所措。但如果有人安排得很好,他们当然愿意出一本这样的书,毕竟也是有点分量的人才可能出书,说明自己在演艺圈的地位是被承认的。
不是什么明星都能出书,一线且有格调的,出版社才会考虑。
杨女士表示,在出版社来看来,选对了明星,且包装成功,那么意味着可以借明星效应使之快速登上畅销榜,毕竟明星借助自身影响力和拥趸们带来的销量不容小觑,但二线三线的就不一定卖得好,即使找上门来的也不会给出书。而一线明星,如果明星手中没有现成的素材,像她供职的大型出版社也不会主动提出为某人出书的。
而在众多有料的明星中,出版社会选择更具文化气息且符合出版社“格调”的目标下手。杨女士透露了一个小故事,当年林青霞有意向出版个人散文集时,有十几个出版社都主动找上门找她,但一家出版社的老板亲自飞到香港找到林本人谈合作,因为双方的想法一拍即合,再加上后续包装上苦下了功夫,找来张叔平为书作设计,因此这本当时标价近50元的《窗里窗外》在发行时就引起了两岸三地的瞩目。“虽然林青霞并不是专业的作家,但是看到她创作的散文并不弱,出版社只是在整体设计、结构梳理上下功夫。”
大出版社的杨女士表示:“出版社首先要认同明星自己写的素材,而且他们本身要有文化情怀,才会被我们选择成出书的对象。”此外,她明确说,不会给明星当枪手,出版社主要的工作还是帮助他们进行出版物的策划。
但并不是所有的出版社都这么牛气,不少中等规模的出版公司表示,他们出版过的几本明星书,都是明星口述,就是出版社找人代笔的,这在圈内根本不是秘密。
另外,杨女士强调,她参与的明星出版物中,出版社的掌控权很自由,这与明星本人提供的素材较为成熟有很大关系,因此一般这类书的出版周期与大多出版物不相上下,一般两、三个月就可以完成。
艺人:“即使想出书,合适的代笔不容易找”
黄安一共出过4本书,但是大部分明星是出不成好几本的。原因也简单,写书这事你得有知识面,有观点,如果只关注自己的故事,就会像被他称作妹妹的高胜美写的那本自传一样,出一本就写穷了,再也没有第二本可写的了,这也是为什么艺人很少能出系列的原因。
黄安以前的书,写过经历,爆过料(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他现在说话很小心),他现在则想通一件事,那就是永远不要离开音乐去谈其他。
明星大都文笔不大好,文笔不好,素材就表达不好。黄安说,林青霞如果驾驭能力再强一点,应该能把《窗里窗外》和《云来云去》写得更精彩。其实在记者看来,出第二本就已经有点勉强,内容跟第一本有交叉,放一起更是不成系统。
大部分明星不仅文笔不好,思路更谈不上清晰,找代笔就是必须的。黄安说自己很有表达欲,爱说爱写,即使演出路上没有写作条件,也会用手机录下自己的想法,所以成书的每个字都是他自己的。对于其他明星有人代笔,作为同行,黄安倒也不排斥,只要好看卖得出去就OK,总比写得乱七八糟好。
代笔也不那么好找,大红的明星当然不愁有人扑上来帮忙,但大红的就那么几个,其他明星可不那么容易找到合适的人--又当速记,又当心情垃圾桶,还能把杂乱无章的内容捋成有文化有观点的书,关键是,还不能署自己名。一位小明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几位艺人都曾跟出版社商谈出书的事,最后都因找不到合适的代笔而不了了之。(蔡岫、王萌)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