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今日主打

上班路可预约?北京地铁预约出行试点成功,独家揭秘如何做到

2021-10-17 14:31 北京日报客户端 u019

昨晚,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召开“可持续交通与可持续城市”主题会议,作为会议发言人之一,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向多国与会者介绍了北京地铁预约出行和“北京绿色出行MaaS平台”的实践。

通过预约出行技术提高公交专用道利用率、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研究设置居民交通出行碳账户,利用经济杠杆减少小汽车依赖……会后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时,郭继孚对未来北京交通可持续发展、出行模式变革做出了展望。

公交专用道可尝试“预约”,试点通勤族按预约“时间表”上班

“疫情期间,我们在北京地铁做了一个实践,成功地让市民由地铁站外排队,变成在家等待。这也是未来出行的一个趋势。”郭继孚向多个国家与会者分享了北京地铁昌平线沙河站、5号线天通苑站试点预约出行的经验。

来自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沙河站日均预约进站量4400人,人均节约排队时间5分钟,日节约排队时间221小时,97%的乘客对预约进站服务表示认可和满意并希望扩展到更多车站。

通过预约出行技术,建立一个不堵车的城市交通系统或成为可能。“现有城市交通系统是随机开放的,因此存在盲目出行、无意义的拥堵排队。”郭继孚以西三环交通仿真研究举例说,所有车辆争抢高峰时间点的道路资源,造成整体通行效率下降明显,而如果进行预约调节,高峰小时路段平均车速可提升44%以上,总通行时间可节约30%以上。

“像预约看病一样实现预约出行,首先要有一个预约系统支撑,有为大家出行排好序的技术;其次还要有一个保障机制,确保预约后不被加塞儿,按预约顺序享受公平服务。”郭继孚坦言,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做这样的计算可谓“超级难题”,但难不代表无法实现,地铁预约进站试点就是成功实践,“小汽车预约出行可分步骤走,一个一个瓶颈节点去消除,比如从最拥堵的桥区做起,像地铁进站一样设计一条预约通道。”

郭继孚指出,北京有超过一千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可以很大提高公交车通行效率,但是研究显示,公交车道利用率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尝试赋予公交专用道“预约车道”功能,在合理的时段、向合理数量的预约车辆开放,让供需之间高度匹配,在提高公交专用道利用率的同时,实现缓解拥堵、降低油耗和交通污染排放的多赢局面。

郭继孚透露,即将在本市堵车现象严重的办公园区进行试点,招募通勤族按照预约“时间表”上班。“预约出行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人的观念转变,需要交通参与者共同实践。”

研究设置居民交通出行“碳账户”

昨晚的主题会议上,郭继孚分享的第二个“北京方案”就是“北京绿色出行MaaS平台”以及碳普惠激励机制,即通过平台收集市民绿色出行节碳量,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再对市民绿色出行进行奖励。

在郭继孚看来,未来升级版的绿色出行MaaS平台,应该是每个居民都有一个交通出行“碳账户”,绿色出行就会产生积分,如果驾车高碳出行就会被扣分,如果想开车,积分又不够,就需要到公开的碳交易市场买积分,低碳出行的个体则可把积分拿到市场上卖,相当于形成一种新的“出行定价机制”。

因此,他建议研究设置居民交通出行“碳账户”,出台将城市交通纳入碳交易体系的工作方案。“这实际上就是利用经济手段,减少小汽车依赖,促使大家绿色出行、低碳出行,从而调节机动车的空间和时间出行结构。”郭继孚指出,这套机制还可与预约出行联系起来,“都想预约最佳时段出行,谁先谁后?从公平角度讲,哪个时间段价值高,付出的出行成本或者说积分就高。”

此外,绿色出行MaaS平台未来还有望加入更多交通方式。“比如,合乘出行,驾驶新能源车出行,P+R换乘等等,这些交通方式都可以纳入进来,根据碳减排量进行积分计算。”郭继孚说。

以轨道为中心进行城市更新改造

在主题会议上,多国代表形成的一个共识是——可持续交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支撑。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与城市发展还不够协调,一些没有轨道交通支撑的地方,开发强度也很高,无法实现真正以公共交通、绿色出行为主导。”郭继孚认为,可持续交通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城市跟着轨道走”,结合轨道微中心建设和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将居住、就业和公共设施等相对集中于轨道交通枢纽和站点周围,并配合土地混合使用和宜人的步行环境设计,营造出人性化的就业居住空间,实现15分钟生活圈,打造低碳生活模式。

郭继孚拿市郊铁路举例说,想培养客流不能只靠等,毕竟铁路资源也是稀缺的,应该通过“站城一体化”建设,把人“挪”到轨道上。“比如市郊铁路副中心线上的北京东站,与CBD只有一河之隔,如果地上地下实现与CBD快捷联通,肯定会对客流有很强吸引力。”郭继孚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通过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城市群和都市圈吸纳人口和就业的潜力,构建公交导向、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城市布局。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宏阳

流程编辑:U019

分享到

北京今年入冬时间可能略提前!明晚北风再起,很难彻底回暖

北京这个社区十天建成可充电车棚,8位居民自发当“棚长”

一秒入冬!北京今年首个气温破冰点日期比往年早来20多天

正式授牌!海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言城市更新:城市更新应同步实施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