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万”助推数据智能 毫末智行CEO顾维灏首次详解企业技术版图
100万+辅助驾驶公里行驶里程、100万台+乘用车搭载量,规模化应用将革新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数据智能”。9月28日,在中国自动驾驶领域超级新星毫末智行举办的第三期品牌开放日上,CEO顾维灏首次详解了企业技术版图与规划,并分享了关于自动驾驶行业构建“数据智能”体系的实践,从感知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到维护运营,覆盖了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全产业链。
开放日现场,顾维灏等核心高管同时官宣了毫末最新的技术、产品及合作成果,进一步巩固了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乘用车辅助驾驶行驶里程突破100万公里;NOH智慧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将于2021年10月正式发布;物流应用再下一城,与阿里达摩院小蛮驴达成合作,助力小蛮驴规模化量产,2021年将落地1000台智能物流无人车走进中国校园;中国自动驾驶最强算力怪兽“小魔盒3.0”发布,到2022年中,毫末智行有望成为国内算力最大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规模化打基底 “双百万”助推数据智能
什么是自动驾驶行业的数据智能?顾维灏认为规模化是前提。“规模化是自动驾驶战役制胜的必要基础。如果只有1万辆车或者只有10万辆车做出来的自动驾驶,一定不会强过拥有100万辆车的自动驾驶能力,就是算法再强也不能取代数据的不够。毫末智行最核心的技术点,就是如何让有价值的数据可持续且高效的积累,在毫末我们称之为数据智能。”
现场,顾维灏公布了毫末智行最新辅助驾驶行驶里程已突破100万公里,是国内自动驾驶领域最快到达该数据的创业公司。“百万公里”包含WEY摩卡、坦克300城市版车主驾车里程数及毫末测试车辆测试里程数,其中WEY摩卡的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率达到30%,车主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单次行驶里程最长137公里,车主最喜爱的智慧躲闪功能已经累计开启上万次;除车主驾驶外,毫末智行路测测试车辆历时9个多月时间已经在深圳、重庆、北京、贵阳、昆明等超过100个城市展开测试,覆盖雨天、大雾、冰雹等多种恶劣复杂天气。
此外,毫末智行辅助驾驶系统预计未来三年搭载长城汽车总量超过100万台。届时,毫末智行将是行业内最快达到该规模的企业。
毫末董事长张凯分享的数据更为乐观于直接。据透露,2022年毫末智行承担长城汽车34款待上市车型高级别辅助驾驶的开发任务,占长城汽车全年待上市车型接近80%,这些车型中30%是标配,其余均是高配搭载——以此可推断,到2022年,长城汽车高级别辅助自动驾驶渗透率超过40%。“考虑到后续几年消费的升级 以及成本降低等因素,我认为,到2025年高级别辅助自动驾驶的市场渗透率非常可能达到80%。”张凯表示。而行业数据显示,2020年长城汽车销量超过110万辆,2021年上半年销量已突破62万辆,毫末三年搭载百万辆的目标或将提前实现。
100万辅助驾驶公里行驶里程与测试数据,以及100万台乘用车搭载量目标的快速挺进,也推动毫末的“数据智能”进入高速进阶。
顾维灏介绍,毫末智行的数据智能体系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布局: 首先,采用大量人工标注的方式不断扩大可用数据量;其次,使用离线大模型为车载模型纠错,同时使用无监督聚类的方式去挖掘更多潜在的困难场景;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流程的效率,离线大模型和无监督聚类都实现了高度的并行化训练和推断、依赖仿真引擎,毫末智行使用高度自动化的工具将场景库迅速转化为测试案例,极大提高模型研发效率。
匠心+慢功夫 实力解题自动驾驶“五问”
现场分享中,顾维灏将行业“数据智能”面临的问题层层递进,提出了五问及毫末的五答,包括了自动驾驶的数据采集与治理、模型升级、芯片应用、安全解决方案等方面,都是“只有在规模化量产后,才会遇到的问题”。
自动驾驶的数据智能五问——
如何解决数据偏见?
更多数据,如何训练得更快?
更多模型,如何更快地测试验证?
车端选择什么样的芯片、如何部署?
如何考虑自动驾驶安全?
在数据采集与治理上,得益于长城汽车的量产优势,毫末智行已经积累并拥有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同时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找出有问题的场景,有针对性地补充足够的样本数据,进行样本调配,从而训练出一个更好的AI模型。顾维灏列举了城市场景中,电单车遮挡车牌、植被遮挡车辆等的实例。
当有了巨量数据巨量模型参数,要面临的下一个问题便是“训练模型的难度及创新速度受阻”。如果工程师稍微改一下网络结构、参数配置、更换数据,迭代一次看到结果的周期可能高达近百个小时。毫末为了提升训练速度,除了常见的数据并行之外,使用了更精细的模型并行方法,在每块GPU上训练完整的模型,同时每层的梯度还会和其他GPU交互,大大提升了模型训练效果。
在模型研发中,毫末智行使用了ResNet50提取图像特征,随后进行了多传感器在BEV空间的融合,此处采用了Transformer相关的模型结构,最后经由多任务的方式,感知模型直接输出在三维空间中的所有结果。
在芯片使用及合作上,为了支撑大量的感知推理计算,长城汽车、毫末智行共同联合高通推出了目前全球算力最高的可量产自动驾驶计算平台ICU 3.0,即毫末智行“小魔盒3.0”,平台单板算力达360TOPS,可持续升级到1440TOPS。
顾维灏透露,基于强大的芯片及算力,毫末在汽车解决方案上将使用更高清的摄像头。目前,汽车搭载的自动驾驶系统主流摄像头是100万像素,毫末今年开始200万像素摄像头,2022年中将与长城汽车推出800万像素的产品。“这意味着,我们的摄像头可以清晰地看到200米开外的一个椎桶的清晰的纹理细节了。”这也意味着,车端单个摄像头的数据量会增加100倍、车端用的摄像头也会增加十几倍,传感器数据量的剧增显然会导致车载芯片算力再增加数百、上千倍。
在自动驾驶安全层面,顾维灏认为这是整个汽车行业升级面临的“第一课”,“所有的一切都要以安全为基础,安全是1,其它是0。”他表示,自动驾驶的安全是个系统工程,产品能力、用户的正确使用、政策的指引缺一不可。毫末脱胎于主机厂,安全是刻在毫末骨子里的意识。“‘安全’应该成为每个自动驾驶企业的DNA。”据介绍,毫末全栈自研的CSS安全认知模型、云端安全员等技术、措施都在加码多场景下的安全自动驾驶。
数据、模型、芯片等组成了毫末智行的技术版图,其不断解决“下一个问题”,也推动着毫末AI自动驾驶大脑的不断进化。 顾维灏介绍,毫末智行“小魔盒3.0”是中国自动驾驶界的最强算力怪兽,所有算法都是毫末智行全栈自研。2022年搭载小魔盒3.0的长城汽车在感知能力方面会是中国市场最领先的产品,同时也将覆盖城市通勤场景,助力车主驾车更安全更安心。预计到2022年中,毫末智行有望成为国内算力最大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毫厘之间分高下,微末之处见真章。毫末智行的每一次产品迭代,每一次追查程序bug,每一次为了客户满意寻求到性价比最合适的零部件, 每一次风霜雨雪恶劣天气下的路测……都是希望把最好的产品交付到用户、合作伙伴手中,都是毫末人与生态合作伙伴精诚协作的每一点进步。”。顾维灏以此作结,将毫末人定义为“技术匠人”,将用匠人精神,在自动驾驶领域长期聚焦、积累、攻克、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