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舆论

看清美国话术背后的“旋转门”,事实是对虚伪的最好回击

2021-09-10 13:23 北京日报 u063

话语联动、名词构建、双重标准……近日,央视前驻美首席记者王冠在媒体发表题为《驻美八年,算是见识了“美国话术”》的文章,结合自身在美见闻经历,揭露美国媒体在国际政治报道中的惯用套路:在对待自己或者盟友时经常会选择“好词”来形容报道对象,而对待非友好国家或潜在对手时,则会刻意选择消极内涵贬义浓厚的词语进行定义。

9月6日,一名女子在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附近遛狗。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目前,学术界对这种在内容生产过程中选择不同词语来体现自己立场和偏见的传播技巧还没有共识性概念,一般将其归于政治传播,但在笔者看来,美国媒体的这种话术,其实跟政治传播有很大区别。美国媒体话术主要聚焦在文本生成过程,侧重于修辞方面。比如,把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称为“不公平产业政策”,而美国政府拿7万亿美元财政挽救华尔街就是“紧急经济稳定方案”。明眼人一看就懂,但是如果不对比,则很难看出其中的门道。如果把政治传播看成暴雨模式,那么这种修辞话术就是润物细无声的小雨,一步步渗透受众的心理防线,从而改变人们的认知。

当然,这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和解读并非由媒体直接输出,为了突显所谓的中立客观,它们往往会借用专家或智库之口。比如“修昔底德陷阱”,就是由学者最先推出,媒体紧跟造势。但与人们的固有印象不同,美国大多智库并非专注于学术本身,反而会根据政治人物或政党需求来“定制”研究。一旦启动,他们更会像复印机一样批量制造出符合政客政治斗争需求的名词。2017年,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发表题为《锐实力:日益增长的威权影响力》的研究报告,攻击中俄两国在国际上影响和塑造全球舆论和认知。随后,美国的《外交事务》和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竟然在同一天刊发全文,在西方舆论界形成舆论风暴,进而设置了全球议题。

完备的话术机制背后,是“政治-媒体-智库”的“旋转门”。很多政治人物,离开政治舞台后,随即成为新闻评论员或智库学者;而一些智库表面上是学术机构,实际上发挥着媒体功能,经常以发布报告的形式左右报道的风向。比如,被称为美国“大脑集中营”和“超级军事学院”的兰德公司,每次发表报告后,全球主要媒体都会在重要位置为其宣传。可鲜为人知的是,兰德公司最早是以研究美国军事尖端科学技术和重大军事战略而著称,随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研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思想库。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让政客、媒体、智库三方都有利可图,彼此关系愈发坚不可摧。

这些年,随着美国自身霸权能力的式微,在外交策略全面收缩的大背景下,隐藏在客观中立面纱下“看不见的话术”愈发多样,各种概念也层出不穷。对此,我们不能随风起舞,不能循着它们的逻辑,掉入它们的话语陷阱,而要更多从国际关系、事件属性、公理公义等角度主动作为,抢占概念定义权。事实是对虚伪的最好回击,不断破解西方话术,推倒西方依靠宣传机器营造的舆论幕墙,我们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

(原标题:看清美国话术背后的“旋转门”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聂书江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

流程编辑:u063

分享到

阿富汗败局让拜登打造的人设坍塌!美国是“靠不住的”……

他才是“合成冠状病毒第一人”!若相信阴谋论,美国应该先“自查”

《零K》 时下最热话题:人体冷冻与永生诱惑

赵立坚:人类抗击疫情的史册上,必将记下美国这丑陋的一页!

美国会众议院新规:不戴口罩者,逮捕!共和党:这是疯了吧

福奇:美国正沿着“错误方向”发展!

“美国国歌从来没有为我说过话”

美国空袭叙利亚和伊拉克边境地区

美国佛州住宅楼坍塌事故搜救不力,失踪者家属:政府做得不够

美国军舰进入黑海,俄罗斯密切监视

美国一热气球撞电线后坠毁致4死1伤

谁谁变了个发型、谁谁换了身时装?公共平台别给明星“捧臭脚”了

组团闯灯过马路,你在其中吗?塑造路口文明须破“法不责众”思维

北京蓝天“含金量”提升了!大气治理没有捷径可走

中纪委建立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受贿行贿一起查,斩断“围猎”之手

养成“车让人”“人礼车”的共同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