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谁变了个发型、谁谁换了身时装?公共平台别给明星“捧臭脚”了
封杀劣迹艺人,关停违规账号,严打粉圈乱象……近段时间,文娱行业迎来重拳整治,网络空间随之清朗起来。不过就现实来看,娱乐至上的风气并未完全“翻篇”,有网友吐槽,“平台门户上,依然充斥着明星鸡毛蒜皮的动态。”
一些狂热粉丝在机场追星,升级为“机闹”,也有些明星将机场变成拼流量的新秀场。 作者:李嘉/北晚新视觉供图
谁谁变了个发型、谁谁换了身时装、谁谁拍了组“大片”、谁谁又有了婚恋绯闻……毫无营养的八卦消耗大量注意力,显然是对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今,网络愈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平台发什么、推什么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可放眼很多平台,格外感兴趣的就是明星身上这点鸡零狗碎,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地为一众流量明星“捧臭脚”。网站首页、APP首屏,娱乐信息占据半壁江山,且内容极尽琐碎,表面看是信息传播的偏误,深里挖则是社会责任的缺失。凡此种种让人不由追问,网络平台到底是公共信息的集散地,还是流量明星的“朋友圈”?
娱乐八卦纷纷扰扰,舆论环境一地鸡毛,根源就在于背后一整套流量兑现机制。为了捧红人、赚快钱,很多明星的经纪公司将制造话题当成主业。正面营销缺少爆点,就炒作负面新闻;单打独斗热度不够,就引导粉丝吵架互撕,在这个过程中,本应肩负把关责任的平台,反而提供了劣质内容和过激情绪的出口,进而通过明星带来的流量提高自身活跃度。在这种不择手段、沆瀣一气的流量制造下,平台、资本、明星形成了利益共谋,整条产业链也日益坚固。在一场又一场娱乐狂欢中,“高流量低水平”的明星来来去去,资本与平台持续跑马圈地,“贵圈真乱”的病根则越来越深。
事实说明,所谓流量明星,不过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清理整顿“贵圈”乱象,就必须对背后的造星方式和运作逻辑开刀。谁在给“水星”“捧臭脚”,谁在宣扬“唯流量论”,要拿出一套判定标准和约束手段,尤其是要让那些恶意炒作者付出代价。对平台方而言,绝不能仗着手握渠道资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挣快钱。在这一轮集中整治中,很多社交媒体关闭明星排行榜,部分论坛也在进行功能整改,取得了不小成效。期待类似行动不只是一时敷衍,而要成为一种常态化纠偏。
从根源上杜绝八卦横行、流量至上,是给敬业、守道者的一个交代,也是对全社会负责。遏制流量冲动,守住价值底线,行业才能长久健康发展,舆论场才能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