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 | 电动车无处安放成隐患?疏堵结合要做好这三点
仅3分钟,火温即可高达千度。
只需30秒,有毒气体就覆盖整个房间。
……
带来交通便利的电动自行车,一旦发生火灾,所带来的危害可不容小觑。
近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多发于居民楼。数据显示,有80%的电动车火灾在充电时发生,而致人员伤亡的,90%是因将其置于门厅或过道。可见,规范停车、安全充电,已刻不容缓。
8月1日,《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明确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然而,多家媒体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后,不约而同地指出——尽管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有所提升,但乱停乱放、违规上楼、“飞线”充电等现象依旧屡禁不止。
顽疾难以根除,究竟症结何在?
“社区里没有充电桩,推回家充电是最好的选择。”居民们也表示无奈。事实上,不仅充电,连停放都成了大问题。占用自行车棚,还是楼道公共空间?一方面,停在户外,车主担心丢失,另一方面,停车堵塞消防通道,造成很大安全隐患。
无处停放,无处充电,成为社区管理者和居民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疏堵结合”方能有效治理
电动自行车之痛,已经有社区率先尝试对症下药。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今年5月,月坛街道白云路7号院新安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投入使用。新安装的智能充电桩共有10个充电位,可以同时满足10辆电动自行车充电。
充电桩的使用很方便,先把插头放在对应的插孔内,按下“1”键,同时在手机上选择“1”,即可开始充电。只要打开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就能充电,不会使用的居民还可以办卡通过刷卡充电。没有支付费用时,插座通过保护机制是无电状态,更加安全。
而在朝阳区南磨房的平乐园小区,2018年投入使用的智能车棚则是由小区的旧停车棚改造而来,采用无人看管模式,前来存车的居民都是刷卡出入。走进车棚,靠墙的两侧停着电动车,中间停着自行车,每个车位都有划分和标识,电动车位靠墙都有充电接口,可为大约100辆电动车同时充电。
智能停车棚设有门禁系统,每辆车进出都有记录,车棚内部安装有无死角监控,居民在家中利用手机APP就可以监控设备和电池充电状况。
以‘疏堵结合’的方式,持续推进治理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和电动自行车进楼现象。确保安全性的同时,在老小区原有规划和现有布局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满足居民的便利性。——社区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达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社区的实际需求。
专家:资金和场地是关键
城市更新投资平台、筑福集团总工程师董利琴在谈及电动车社区安全时表示,“这是许多社区更新时都会面临的问题。”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她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规范管理电动车停车、充电,最佳的办法就是集中规范安装充电桩或充电柜。所谓“规范安装”,是指根据防火要求来设计规划,对自行车、电动车、小轿车等不同类型的车辆分类停放。不仅从设计规划阶段就要符合安全要求,在管理运营中也不可忽视安全问题。
其次,筹建充电装置,资金和场地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根据社区情况,以及居民实际意愿来制定方案。比如,有些社区没有安装充电桩的资金,有些社区居民不愿意占用绿地建设车棚,需要综合考虑有车及无车的居民,给出大家均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在实际改造更新中,立体车棚、地下充电桩等创新空间利用方式,都是可参考选择的方案。
第三,为解决居民难题,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在资金难题上,可以通过筑福集团目前主推的BTO模式引入半公益社会资本,最大限度盘活现有空间成为可运营的资产,同时解决电动车安全隐患。这一模式也广泛应用到城市更新的各类项目之中。
电动车安全的解决和探讨,是城市治理的一个老问题,却是城市更新的一个新视角。在现代化城市,人们的生活工作状态是与时俱进的,而建筑及周边生态作为服务人类的配套设施,更应随需应变。以人为本,才是最好的城市更新理念。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