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科技创新让文明实践更给力
6月7日上午,一堂特别的“微党课”在海淀区上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流动实践点——“后厂直播间”举行。这堂视频党课充满了科技范儿:年轻志愿者站在XR技术打造的历史场景前,浸入式讲述百年党史;主持人随时与志愿者互动,为镜头前的网友实时分享感受。
两年来,海淀区统筹整合区内科技、教育资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枢纽”,开展丰富多彩、有吸引力的志愿服务活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数字谷里的文明实践站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目前,海淀已有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9个实践所、648个实践站、100个文明实践基地、222个友邻志愿服务驿站。上地科技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办的“文明实践暖客厅之聚爱微党课”活动,就开到了科技园数字谷“后厂直播间”里。
“我们社区网格内有80多栋商务楼宇,近万家科技企业,员工十余万人,年轻人居多,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上地科技园社区服务站站长耿谦介绍,发起年轻人感兴趣的志愿服务活动,一直是他们的工作重点之一。
为凝聚“弹性工作”上班族,上地科技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在录制10部XR融媒体“微党课”。从脚本、讲述到剪辑、直播均由志愿者完成,辖区科技企业百度、滴滴出行、贝壳找房等的党员志愿者全程参与,提供技术支持,以沉浸式演讲的方式,带大家“走”进中共一大、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遵义会议、平型关大捷、新中国成立等重要历史时刻,让大家在“科技+”中学百年党史、思美好生活、悟拼搏精神。
如今,“后厂直播间”聚爱暖客厅已成为上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流动实践点之一。在就地过年的牛年春节,年轻人聚在这里一起分享家乡故事;5月,志愿者在这里共话科技如何服务咱爸咱妈……富有创意的志愿服务项目,把园区里的年轻人聚拢了起来,实践点也成了大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基地。
在东升科技园的北京外研书店,有首个入驻实体书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这里每半个月举办一次“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邀请相关学者讲理论原理、政策法规,为科技园的年轻人提供思想交流的机会。在学院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8所高校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讲习团”,不定期邀请院长授课。分享知识、启迪思想,党的创新理论在这些地方“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明实践充满科技范儿
在海淀区这个聚集了全市最多国字头研究机构、最多知名学府、最多知识分子的“双创”高地,即便是志愿服务,也带着科技范儿。
“海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醒您,文明出行……”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扫码骑行青桔单车时会“蹦”出这样的提醒。这是滴滴利用网络技术推出的文明实践语音播报。穿梭在大街小巷的10万辆网约车、10万辆共享单车变身“流动宣传站”。
辖区科技企业员工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除了海淀区科技先锋志愿服务总队,“小贝壳大梦想”“聋人事业促进会”等200余支科技类志愿服务队相继成立,组织发动北京邮电大学等20多所高校大学生开展科技助老等志愿服务项目。
在疫情大考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振臂一呼”,10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近10万名志愿者迅速集结。来自普天集团、旷视公司、驭势科技的“5G动态体温监护系统”、AI密集人流快速体温筛查系统、U-Drive智能驾驶系统大显身手;中国农业大学的“智能高效环卫消杀机器人”提高了消杀效率;东华医为科技有限公司300人突击队支援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科技力量有效补充了疫情防控力量。
为精准获悉市民需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开发了“点单派单”文明实践服务平台,市民在手机上提交志愿服务需求,实践所、站线上收集需求,大家的普遍需求有哪些,文明实践的“菜单”就制定哪些。目前,由市民自主定制的活动已经开展超6000次。
科技助力,成为海淀文明实践最醒目的标签。运用新科技手段,新时代文明实践正在提质增效。
好创意激发“人人参与”
新时代文明实践,既是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参与者,各实践所、站还积极采用创新的互动方式,挖掘辖区人才资源优势,助力基层治理。
在学院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附近,有一条131米长的文化墙,墙上不仅有温馨靓丽的彩绘,还增添了墙面靠背,方便接送孩子的家长歇歇脚。这是街道实践所“城事设计节”活动带来的创新成果。
故事要从2019年讲起。这条斜街位于石油附小二里庄校区边上,过去这一路全是开墙打洞门脸,整治后则变成了一面镶着橙边的白墙。白墙终究是单调了一些,能不能做一些墙绘?在当年的“城事设计节”上,学院路街道发出号召,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曾颖琪团队设计的斜街改造方案在比赛中获奖。
“学校是街区更新和街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应该听一听每天上下学都要经过斜街的孩子们的意见。”学院路街道办事处主任郑鹏回忆。街道将高校资源引进课堂,通过课外班记录学分,把社区教育融入社区发展。学生们自己在展板上挥洒创意,设计花园、装饰客厅、布置卧室,他们的作品经过专业设计师团队优化后,在斜街改造中上墙,成为校门口别样的风景。
如今,在海淀,高校、高知社区主打社区共治;回迁、城乡结合社区主打文明风尚塑造;高档社区、科技人才社区主打思想引领……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吸纳地区各类人才资源共同参与,把蕴含在驻区单位和群众中的创意与设计力量激发出来,人人参与文明实践,打通基层治理的短板弱项、难点堵点。
(原标题:科技创新让文明实践更给力)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任珊
流程编辑: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