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重磅发文,共同富裕示范区来了!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涵盖了哪些具体措施?看梳理↓↓↓
战略定位
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
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
到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争取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更高,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更加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部分具体措施
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率先消除户籍、地域、身份、性别等影响就业的制度障碍。
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之间分配格局,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支持浙江加快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
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
丰富居民可投资金融产品,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
鼓励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计划。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探索股权流转、抵押和跨社参股等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现新形式。
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支持浙江率先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健全面向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政策,拓宽技术工人上升通道。
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
支持浙江在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加大省对市县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建立健全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等困难人员生活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探索各类新型捐赠方式,鼓励设立慈善信托。落实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慈善褒奖制度。
探索建立覆盖全省中小学的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共享“互联网+教育”优质内容,探索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浙江示范,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综合能力素质。
推动实现城乡交通、供水、电网、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同规同网。
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
针对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探索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机制。
建立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社保事项便捷“一网通办”。
为何花落浙江?
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何花落浙江?有关方面认为,这是因为浙江各方面条件比较好,包括三项指标:城乡差距、区域发展、富裕程度;而且,基于其“七山一水二分田”地理条件,类似于一个缩小版的中国,也适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共同富裕的更大底气,来自浙江经济的三“高”。
高质量的跨越。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推进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发展,创造了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从1994年起,浙江GDP数值已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四。2020年,浙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6万亿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非常特殊的情况下仍然增长了3.6%。特别是2003年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三个跃变: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跃变,从对内对外开放向深度融入全球的跃变,从总体小康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跃变。
高水平的均衡。浙江是全国首个较高水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所有设区市人均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实现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医保门诊慢性病保障制度全覆盖。2020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踏上5万元台阶,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0年和36年居各省(区)之首,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6∶1。
高标准的均等。浙江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基础上,更重视“分好蛋糕”,着力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早在2018年,浙江就率先全面实现县(市、区)域范围内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消除了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保障上的差距。在浙江,低收入农户同步迈入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截至2020年底,浙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集体经济薄弱村“三个清零”。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这既是金字招牌,又是重大政治责任。浙江将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决扛起责任,有力有效落实,以浙江的先行探索为全国探路。
建设示范区有哪些意义?
第一,有利于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思想内涵。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将为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提供丰富理论素材和生动实践例证。
第二,有利于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为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探索出一条成功路径。
第三,有利于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通过开展示范区建设,及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能为其他地区分梯次推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示范。
第四,有利于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浙江多年来一以贯之践行“八八战略”,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现代法治、富民惠民、绿色发展等方面成果显著。通过打造共同富裕区域性示范,将助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优势,形成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重要窗口。
如何谋划部署示范区建设?
《意见》紧扣推动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围绕构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对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部署。
一是从目标导向出发,全方位聚焦以人为核心的共同富裕,重点从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谋划部署。在普遍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江南特色的文化强省,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民精神生活丰富、社会文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是从问题导向出发,瞄准阻碍实现共同富裕的最薄弱环节,提出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不同群体间收入分配差距的重点政策举措。要完善先富带后富的激励帮扶机制和制度设计,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持续推进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山海互济,率先探索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补齐民生短板,兜住民生底线,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基础上实现人人享有。
三是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持续推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创新。要一如既往地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率先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实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
浙江如何破题?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认为,共同富裕的重点工作是抓好“五块板”,即稳底板、扬长板、补短板、创新板、树样板。
“稳底板”就是要固本强基,不断增强风险防控和社会保障能力;
“扬长板”就是要强化优势,持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补短板”就是要消解弱项,着重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创新板”就是要创新提升,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和劳动力充分就业;
“树样板”就是要创先争优,率先打造现代化共富发展先行示范省。
袁家军告诉记者,浙江将按照“每年有新突破、5年有大进展、15年基本建成”的安排,用3个五年规划时间压茬推进,争取不断形成阶段性标志性成果。到2025年,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将滚动制定实施方案,研究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率先推动共同富裕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确保中央文件明确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地见效。将紧扣主攻方向,突出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瞄准群众所忧所急所盼,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点,加快形成破竹之势。要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打出组合拳持续缩小差距,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推动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未来社区、乡村新社区等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体推进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