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服务行业

《燕山八月初飞雪》现身华艺国际北京春拍,名作背后的故事是?

2021-05-30 13:33 网络 wyzx

今年正值“长安画派”成立60周年,在何海霞先生的家属吕亚芳、吴大雍夫妇的鼎力支持下,华艺国际(北京)2021春季拍卖会将他们珍藏数十年的长安画派名家作品重磅推出。

一系列纪念“长安画派”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华艺国际北京春拍集结“长安画派”名家作品,悉数呈现于“纪念长安画派六十周年—晚晴居珍藏名家作品特展”中。展览已于2021年5月19日-21日亮相北京华艺空间;于2021年5月23日-24日现身西安力邦艺术港。

除特展外,华艺国际还联合云杪文化在北京、西安两地举办学术研讨会,以此重新梳理与重塑长安画派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西安是长安画派的发源地,北京是长安画派登上全国的舞台。双城联动,不仅提供了认识“长安画派”艺术成就的重要窗口与视角,同时也为当下和未来带来更多有意义的思考。

此次特展汇集了以石鲁、何海霞、赵望云为代表的“长安三杰”精品力作,以回望长安画派崛起60年与时代精神;同时展现黄胄、王子武、方济众、康师尧、叶访樵、崔振宽等艺术家的多件精心之作,见证“长安画派”巨大的艺术成就与广泛的社会认同。

北京站展览当天,学术沙龙活动“纪念长安画派六十周年——晚晴居珍藏名家作品”同期举行。特别邀请到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登科(荣宝斋《艺术品》主编、著名书法家),张鹏(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薛良(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谢晓冬(策展人、在艺科技及云杪文化创始人)共同与会。

附:现场精彩对谈

谢晓冬:欢迎各位来到“纪念长安画派六十周年——晚清居珍藏名家作品”特展的现场,本次同名学术沙龙有幸请到四位重要学者,分别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张鹏先生;荣宝斋《艺术品》杂志主编、著名书法家王登科先生;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明先生;北京画院展览部主任薛良先生。

今天有幸在何海霞先生的作品前聊一聊长安画派,以及这六十年间长安画派的发展情况。一甲子前,一批以石鲁、何海霞、赵望云、康师尧为首的西安画家在北京做的展览,引起当时中国画坛的轰动,学术界予以极高评价,长安画派因此声名鹊起。三位主要画家——石鲁、何海霞、赵望云,便因地域而得名“长安画派三杰”。

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中国的美术创作意识形态和创作环境已发生巨变。本次特展和相关学术活动,旨在考察应如何以长安画派为切入点,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看待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画发展。这不仅是对长安画派六十年发展脉络的回顾,更是思索其对于未来中国艺术创作的启示。先请王登科老师跟我们谈一谈。

王登科:进行当代绘画史研究除了需要考察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基调和风格,还要考察时代对他们的馈赠,关注艺术家个人在时代背景下的心路历程。一提起长安画派,就想起那句诗“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身处20世纪这个特别的历史时段,长安画派的几位代表艺术家(石鲁、何海霞、赵望云、方济众)的身世也像诗中的表述一样令人感慨。长安画派和京津画派、金陵画派、岭南画派很不相同,后者的文人情绪非常浓郁,而长安画派的代表艺术家石鲁、何海霞、赵望云的创作皆以贴近生活为特点。一从传统笔墨中出走,便一头扎进生活,代表西北,表达那里独特的风土人情。

谢晓冬:“贴近生活”确实是长安画派最重要的特质,其他画派多具文人气韵、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进行取舍,但长安画派更接地气,更加生活化。

王登科:这和西北的地域性有关系,这个地方总是徜徉于苦难中。黄土地走起路来都会特别粘脚,这样的土地会塑造人们的坚韧。

谢晓冬:何海霞先生的女婿吕亚芳曾回忆说,长安画派三杰都是极其有性格、极其讲真话的人。何海霞在文革时期被命令去扫厕所,有一天厕所里出现反动标语,有人诬蔑是何海霞写的,只有石鲁先生站出来为何海霞辩护,指出这不是何海霞写字的风格。据何老回忆,当年石鲁被批斗,实在忍受不了逃跑,因饥饿被迫掰农家的玉米吃,吃完后把兜里仅有的硬币放在土下面。可以看到石鲁在最艰难的时候都是一个君子,西北这块土地培养的一代人物都非常了不起。王老师整体回顾了长安画派的地域性,接下来请陈明先生谈谈长安画派在六十年艺术史中的定位。

陈明:在20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中,长安画派拥有毋庸置疑的地位,总体而言,最近六十年中影响最大的地方画派还是长安画派。回顾20世纪中国画发展脉络,自晚清已降,中国画受西方艺术的冲击和文化的影响,加之自身的变革,开始分化为三个发展路径:一是,引西润中,东西融合。代表人物为徐悲鸿、林风眠。这一派在中国美术院校教育当中占据主流,院校教育体系便是以此为基础加以发展的。

二是,将传统笔墨语言推到极致,这以黄宾虹为典型。这种绘画语言对高度和学养的要求太高,导致后续真正的追随者并不多。

三是,汲取民间美术营养,将文人笔墨与民间意趣相融合,这以北京画派的齐白石以及众弟子为代表。

总体而言,20世纪百年中国画发展道路基本不出这三个方向,但长安画派与之相比还较为特殊,他们一方面重视传统,另一方又时刻关注时代生活。既讲求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吸收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又积极与民间文化发生关联。若从技巧层面看,其中的重要画家石鲁和黄胄都是有西画的底子,但都突出了笔墨语言的重要性,最后都回到中国传统和时代的文化上。

因此,长安画派既不是典型的文人画集体,也不是仅仅融合东西方绘画元素进行创作的画派,而是脱胎于西北地区的土壤中,成长于深厚黄土地上的以传统笔墨为基础,兼取西方艺术和民间艺术两端元素的画家集体。这样的画派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因为它植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传统,又和时代同步,它不仅具有绘画史的意义,还有文化史上的意义。

谢晓冬:陈老师将长安画派置于更广的维度,通过比较百年中国绘画史中几大画派的风格流变,可以更清晰地探究长安画派独特的本质性特点。接下来听一听张鹏的意见。

张鹏:一百年前,中国结束千年帝制走入共和时代,今年正是中国艺术走入现代性范畴、开始强调民族性、现代性的一百周年。放在中国文化的千年文脉中,一百年时间或许尚显短暂。但在这一百年中,中国艺术处于不断被建构,同时不断被回望省思的状态,历史交叠展开,因此这样的回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20世纪前、中期,中国形成了很多被称为画派的画家团体。虽然进入新千年后,艺术家之间的联系随着全球化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变得频繁而紧密,地域画派的概念在当下语境中逐渐被淡化,但若回溯至六十年前,以地域为基础的画派,无论是长安画派还是新金陵画派,对中国艺术史脉络具有重要的塑造价值。

请横向观看

何海霞 燕山八月初飞雪

具体而言,长安画派在画史演进中,即当时所谓的中国画改造的过程中完成一些重要现代性转换,作品中强调的西北人情风物的碰撞很大程度上消解山水画中的古典主义价值取向。对生活全面的刻画,表现生活的本质,温暖的,真实的,也有对苦痛经验的把握。既有山水风物,外在世界,也有其在人类精神世界的投射。面对20世纪中国画命运发展的大课题,我们都需要思考“如何对之进行理性新变”或者 “如何为它注入新的生命力”。无论是深扎入传统里面再脱化出来,还是直面更加广阔、更加真实的社会人生,都是一种选择。把“长安画派”作为今天研讨的对象或者反思的范本,对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依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因为不少当代画家在刻画社会人生和外在事物方面,那种艺术的穿透力是不够的。如何变成一种更为内在的经验和规律,并自然植入到今天中国画创作传承过程中,这才可能让“长安画派”永远写到画史上,永远被赋予新的生命力量。

谢晓冬:长安画派的内在能量总是力透纸背,谈论长安画派必须回到60年代。当时所有画派都怀抱着对即将开始的新时代的信念,在探讨着怎样推进中国画步入新的阶段。如何继续革新?如何发挥传统?怎样创造属于时代的艺术?这些属于时代的议题,在当下看来仍具现实意义。北京画院经常举办20世纪大师的展览,请薛良谈谈你的想法。

薛良:新中国成立后,长安画派以异军突起的状态出现在新中国的画坛上。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长安画派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征,首先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这都为长安画派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传统的滋养。另外,陕西地区还是我们抗战的大后方,是革命根据地,拥有着浓厚的革命美术氛围,在创作主题上有着良好的基础。所以长安画派以鲜明的创作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面貌屹立在中国画坛。时至今日,我们提及长安画派,马上便会联想到石鲁的《转战陕北》、《东方欲晓》等主题性创作。另外,长安画派对于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征的创新性表现,以及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也使得长安画派极具创新性,更是在面貌上与其他画派拉开距离。可以说深厚的文化积淀,浓厚的现实主义创作氛围,以及黄土高原独特的风土人情共同造就了长安画派。长安画派所提倡的深入传统和深入生活,成为他们不断发展创新的秘诀之一。尤其是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写生”是长安画派鲜明的特征之一,无论是赵望云先生还是石鲁先生,都在艺术创作中将写生置于极高的位置,更是身体力行的进行了多次写生活动,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一大批精彩的写生作品。长安画派的写生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写生有所不同,很多画家是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情感深入到自然中去、深入到生活中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去发掘创作的素材,在平凡的世界里去寻找情感上的触动,真正找到了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而这份真实与情感也成为长安画派很多经典作品能够深入人心、打动观众的原因。相比于长安画派风格特征的总结,其内在核心往往容易被忽略。这次展出的何海霞与石鲁先生的作品,便展现出一位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山水的多元化表达。例如,何海霞先生《燕山八月初飞雪》描绘的是北方山水,其中既有其传统笔墨功底的展现,也是其晚年自由创作心境的抒发;《蜀山忆》表现的是西南地区的山水景观,与北方的苍茫有所不同,用水较多,而在创作的心境上怀念了自己的恩师张大千先生,有一种师徒情感上的交流。理解长安画派的画家,不能只看他们笔下的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坡,还要看到他们对于桂林山水,以及其他题材的表现。可以发现他们有着非常自由,非常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谢晓冬:欣赏长安画派的作品不能忽略历史原因和背景,要看时代的背景对画家创作的影响。我想补充一点他们对生活的把握,以石鲁先生《九羊图》为例,据吕亚芳称一看到它就能立刻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五七干校放羊的经历,因为这幅画对于羊的刻画非常生动。从这个角度讲,长安画派的画家对于生活的观察力跟表现力是非常到位的。如果这个时代不去丰富自己的精神高度和维度,可能这个时代真的不如前一个时代,因为历史就是这样有起有落,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是在高点还是低点。最后听听薛良的意见。

薛良:经典作品之所以能够感动观众,背后的原因是多元的,无论是形式语言上的创新,还是作品中饱含的情感,一定是两者完美融合的作品才能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今天的中国画发展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作品的数量和形式手法是远远超过了前人,但是能够感动观众、触动人心的作品却并不多见,这就是因为今天很多画家忽略了对生活的观察,对情感的表达,失去了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在今天讨论长安画派,感受老一辈艺术家在“伸向传统”、“伸向生活”时所做出的努力和探索,无疑对今天的绘画创作具有启示意义。另外一方面,陕西地区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脉,它既能滋养长安画派的诸位老先生,也会成为今天年轻画家们可以不断汲取的文化源泉。今天资讯发展的迅猛,写生条件的便利,这是我们比老一辈先生们优越的地方,陕西地区还有很多经典的碑拓、金石、雕塑、壁画,都能为今天的中国画创作提供传统的力量,就看今天的画家们如何汲取、吸收,如何将之转化成自己的艺术语言。

谢晓冬:艺术完全要看艺术家自主的选择,任何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看你如何把握住机遇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成为时代的表征。今天回顾长安画派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只是开端,对于中国艺术史传统梳理是需要不断进行的。长安画派不仅是北方、更是中国的画派,是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史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三位代表性的艺术家,不为地域所束缚。他们代表的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画家如何看世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貌,怎样表征时代,只是他们恰巧都是在西安,我们要用动态辩证的视角看待中国画的发展。最后谢谢各位老师的参与,谢谢大家,请大家继续关注“纪念长安画派六十周年——晚清居珍藏名家作品”特展。

华艺国际(北京)2021春季拍卖会以全新姿态、至诚之心,呈献25个专场、近2600件拍品,从5月31日起,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开启璀璨新章。

来源:网络

分享到

“世界牛奶日”妙可蓝多走进社区倡导乳品消费新模式

网易云音乐8年造“村”赴港上市,爆款频出、营收翻番

性能改装类商品走红 京东618预售汽车品类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智能”成京东618关键词:可视猫眼锁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超12倍

北京最新“干饭”数据出炉!涮火锅、撸串成最爱

聚焦Z世代引领潮玩新趋势,中国移动咪咕助力中国街舞备战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