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街坊花了近10万元买了超3万张一毛钱!街坊:是我贪了.
4月13日据媒体报道,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我们似乎很少使用到现金。更别说用一角钱去购物了,有街坊向我们报料说自己的妈妈花了近十万元买了超过3万张的一角人民币,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婆婆说的贪心,究竟是想贪些什么?这一切都是这堆一角纸币惹的祸...
李婆婆今年在一间从事钱币收藏的公司,花了186元买了一套等值的人民币,工作人员说这套人民币编号后三位数字相同,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李婆婆还成了该公司的会员客户。随后工作人员又向这位VIP客户抛出了一个“一本万利”、“稳赚不赔”的赚钱秘诀。
原来工作人员推销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角纸币,每324张为一套。当时,李婆婆稍有迟疑,但也没能抵住“金钱的诱惑”。最终李婆婆以一套980元的“优惠价”,一口气买了100套,花了98000元。
为了凑够这98000元,她用手机支付了40000元,又在银行取了58000元现金,最后拿着提货单,拖了满满一箱的一角人民币回家。直到上两个星期,回家看望妈妈的麦先生才发现不对劲。
麦先生:
因为她是花98000元才买到3000元的纸币,这个对于任何收藏或者经济价值而言,都不存在这个等额,(也不存在)有升值的潜能在这里,所以我认为她在这个事件里可以说是上当受骗了。
4月8日下午,记者跟随麦先生和李婆婆一起来到这家钱币收藏的公司作沟通。工作人员称,是李婆婆主动“加料”,公司是出于人道主义,没有做威逼利诱。麦先生觉得这家公司并没有把相关的内容讲清楚,误导消费者购买这些钱币,希望得到全额退款。
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这都是有授权的,工作人员也不会夸大销售。他还坚称销售的“四冠一角冠号大全”系列人民币,极具收藏价值。
但记者查询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25条明确规定,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而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角纸币仍是流通人民币。
4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中心支行,联合禅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来到季华五路的金海广场写字楼内,对李婆婆反映有公司出售流通中人民币一事进行核查。在该公司仓库内,执法人员发现了流通中的各种面额人民币
询问中,公司员工承认有买卖流通中的一角纸币的情况。其它流通中的纸币是否也进行了售卖,执法人员会作进一步核实。而且,人行佛山市中心支行的检查人员在展厅又发现了其它问题。
展厅中挂放的样票并没有明确标识写明是“样票”,尺寸没有按照人民银行所规定的尺寸来进行缩小和放大。
有纸币的图案使用了人民币的图案,执法人员表示人民币图案只认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有相应的授权,但直到检查结束,该公司的员工也未能提供所谓的“授权证明”。
市场监管的执法人员现场责令公司员工整改,撤下所有不合规的展品,存放在一起等待后续的调查取证。
目前,经初步调查,该公司买卖流通人民币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25条的相关规定。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接下来市场监督管理局会进行核实取证的工作,最后由市监部门作出一个处罚决定。
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中心支行特别提醒各位街坊,收藏钱币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投资更需谨慎。
贾京顺 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中心支行货币金银科副主任科员:
我们也建议广大人民币收藏爱好者,一定要以正规的网站,比如说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所发布的信息为准,不要轻易相信市场的一些广告或者是推销 ,以免遭受财务的损失。在清明节期间,我们也建议广大市民要抵制使用人民币图样的祭祀用品,人民币图案是不允许随便使用得,要由人民银行同意批准才能够使用。
延伸阅读:
警惕人民币收藏骗局
常见的以人民币收藏品为噱头的骗局特点如下:
小利招揽: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声称开展等值兑换、赠送等活动,吸引贪图小利或者好奇的公众上门。
洗脑营销:以等值兑换为诱饵,一旦公众驻足观看,销售人员便把等值兑换和赠送先放在一边,转而向群众宣传其他产品的所谓稀缺性和升值前景,哄骗群众购买。很多公司设置了独立的VIP室,专为对有大额购买意向的顾客进行营销。
冒用名义:通过在产品宣传中声称“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人民银行高价回收”,或在产品中附带伪造的“中国人民银行监制”字样的收藏证书,或使用伪造的中国人民银行人员工作证等方式,冒用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名义虚假宣传。
高价销售:此类公司销售的装帧流通人民币产品、外币产品等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产品面值,也远高于当地钱币市场上的价格,一旦销售成功,就能获取暴利。
虚假宣传:在报纸、电视、网络发布广告,或通过电话推销等方式,夸大宣传升值前景,诱骗群众购买。
规模小,品种多:注册资本较低,营业面积小,很多位于居民楼或商务楼内,转移方便,出现较大纠纷时人去楼空。同时经营钱币、邮票、玉器、青铜器等各种收藏品,普遍价高质低。
手段狡猾:销售人员一般流动性极强,口齿伶俐,对有购买倾向的公众(特别是老年公众)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哄骗公众购买。一旦购买者事后发觉上当,要求退款,收藏公司就换了一副嘴脸,拒不退款,甚至驱赶、殴打购买者。
限制销售群体,反侦查意识强:骗子公司会通过定向发短信等方式,选择特定销售对象,逃避监管视线。
骗取信任:一些收藏公司,花少量资金换取某某社会团体的理事资格、监制证明,以此博取购买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