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首批“美丽院落”亮相!居民直呼“老北京四合院”回来了
穿越古制的门廊,青砖灰瓦的四间房怀抱一座小院儿,院中央三棵老杨树虬枝盘曲,居民正在座椅上悠闲地晒太阳,许多作家笔下老北京四合院的怡然风韵展现眼前。
昨天,东城首批“美丽院落”之一前门街道草厂头条3号院亮相,传统的四合院宽敞明亮,院中间的大树静待春天发出新枝。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这是刚刚完成“微治理”的前门街道草厂头条3号院。昨天,东城首批44个“美丽院落”亮相,违建拆了、花园座椅有了、公共空间宜人了、老树乡愁留住了。老城502户居民住上了风貌古朴、环境宜居的美丽院落,还自发约定《小院公约》,让小院长长久久美下去。
“订制小院”养眼宜人
去年7月起,东城区发动前门、景山、安定门、交道口等7个街道的居民自发举荐,选取试点平房区院落,打造首批“美丽院落”。“美丽院落”围绕拆除私搭乱建、清理卫生死角、完善便民设施、加强自治管理4方面开展“微整治”,一院一策、分类推进。
前门街道草厂头条3号院的改造就是“私人订制”。“打我进院儿这三棵杨树就在,必须得留着”“堆物堆料把一二进院的门廊都堵了,应该疏通”“自行车、电动车没地儿停,得开辟专门的停车区”……居民们一股脑提出很多意见需求,负责这个院子改造的清华同衡设计师张喆一一记了下来,最终尊重居民需求形成方案、建设实施。小院儿变了样:棕色座椅高低错落、环绕三棵杨树,形成休憩空间,青砖青瓦的外立面、原木色的门窗、一家一个公用储藏柜以及无障碍扶手等暖心细节,“老北京四合院”回来了。
变化不止在草厂头条3号院,东四街道育芳胡同2号院拆除违建后,夹道内通行空间从1.5米拓展到了3米,通行区、功能区、种植区、休憩区井然有序、格外敞亮;琉璃寺胡同12号院,错落有致的弧形阶梯打造出独特的“墙根儿花园”,小院儿居民可观赏、可休憩。
老院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四合院的家居生活要“有里有面儿”,通过解决居民实际的生活需求,老院居民过上了现代生活。
朝阳门南小街205号坐落在史家胡同最东端。院内面积191平方米,“如厕不便”问题一直困扰着全院住户。“早年建房时,家里都没有接下水管道,院里也没厕所,上厕所都要奔700米外的史家胡同、干面胡同的公厕,着急了都得骑车。”居民于大哥说。
增加污水初级处理设施,改造院内下水管线,为卫生间入户预留条件;划定自行车停车区;设置休憩廊架……在提升方案上,设计师将居民们的心愿化成了8条具体实施内容。
不久前,院里添了微生物净化槽,居民新修了户厕,自来水管线、污水处理系统完成更新换代,足不出户就能方便如厕。“真是实现了我们十多年以来的最大心愿!”居民们赞道。
今年计划再打造50个
首批“微治理”的小院儿均地处老城,存在着不少老建筑、老工艺、老门楼,蕴含着传统建筑的精华。在治理中,设计团队和古建专家在现场仔细研究,对这些老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
在对草厂头条3号院的勘察中,设计师和专家发现,3号院门廊灰色墙壁上凹凸不平、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是颇具清末民国时期特色“堆灰掸浆”老工艺。“专家鉴定,这种工艺在故宫宝蕴楼也有,比较珍贵。”设计师张喆说,为此,在“微治理”中,施工方清理门廊杂物、对其进行原貌保护,让院落独有的文化内涵延续下去。
在东四街道育芳胡同2号院,古建专家马炳坚建议,如意门是这个院落的特点,要最大限度恢复它的原本风貌。施工中,如意门两根腐朽严重的支撑柱被更换,更新了破败的顶棚,重新上色。大门上方则用小停泥砖砌筑,再做铜钱砖雕,并在门洞左右上角各挑出一组“如意”形状的砖雕,做成“如意头”,重现“如意门”的 独有风貌。
院落改造结束后,居民们还自发制定《小院公约》,建立维护院落环境的长效机制,让小院长长久久美下去。2021年,东城计划再打造 50个“美丽院落”,让更多居民过上宜居舒适的现代生活。
(原标题:传承传统建筑精华 留住胡同居民乡愁 东城首批“美丽院落”亮相)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李瑶
流程编辑:u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