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年老街重现“京韵风采、大市风貌”,东四南北大街全新亮相
沿东四北大街一路往南,青砖灰瓦的传统建筑一路相伴,“万字不到头”的挂檐板、古老的台明石、梅兰竹菊的精美砖雕、“黑红净”的院门……处处见京韵。
继2019年崇雍大街北段——雍和宫大街呈现“慢街素院”的古都风貌后,昨天,崇雍大街中段的东四南、北大街综合提升主体工程完工,全新亮相。通过沿线建筑风貌、全线景观、道路交通环境等综合治理,这条拥有着700年历史的老街重现“京韵、大市”的古都风貌。
和冠欣/摄 资料图
■ 修旧如旧 还原京韵 ■
东四北大街、东四南大街一线,北起北新桥路口,南至干面胡同西口,全长2.74公里。从元代开始,这里就是一个商业中心,商贾云集、南来北往,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随着城市发展、业态更迭,东四南、北大街出现了风貌杂乱、人车混行等一系列问题。
去年7月起,大街启动综合治理提升。在建筑风貌上,延续大街现状及历史上“北古南新、多元并存”的风貌结构肌理,通过保护性修建、恢复性修缮,还原“京韵风采、大市风貌”。
东四北大街44号的吴裕泰茶庄,历史上的多次装修让其风貌渐失:加盖二层、现代的大型广告箱、店面风貌杂乱……设计团队参照店面的历史老照片拿出方案,改造后,重现了大气庄重的老字号味道。青色老砖筑就的墙面、棕色实木的梁柱、顶天立地的铜板、梅兰竹菊的砖雕、造型雅致的大红灯笼……
修旧如旧,古法还原。在修缮中,整条大街共使用了86万块“老砖”、18.2万块旧瓦,一个个老物料、老工艺还原了这条街的京韵。
■ 文化八景 串联全线 ■
在提升中,东城区通过挖掘历史,沿街塑造了“北新典故”“九曲寻幽”“府邸旧事”“合院朝夕”“商铺集锦”“大市天际”“灯市骈集”“十步芳草”的文化八景。漫步其中,老北京历史商街的文化内涵让人抚今忆昔。
位于东四北大街43号的北新桥自行车信托商店,是本市仅存的最后一家信托商行。为了留住这个珍贵的历史记忆,提升中就设置了“北新典故”的文化景观。地面上,细心雕刻的纹饰、文字展示着信托文化、商行文化的演进;门前现代、抽象的自行车雕塑,带领人们追忆那些难忘岁月。
而在位于九道湾社区的微型口袋花园中,人们可探访“九曲寻幽”。沿着脚下的标识步行,九道湾东巷、西巷、南巷、北巷、中巷和新太仓胡同、板桥胡同、石雀胡同、八宝坑胡同等铺陈出的外巷内巷弯曲通达、交错连接。人们在此休憩娱乐的同时,也可领略老北京胡同的曲直宽窄、形态各异。
■ 让路于民 健步悦骑 ■
重焕新生的不只大街风貌、文化记忆,还有舒适性、便利性。通过拆除违建、还路于民,行人健步悦骑更为方便。
东四北大街62号,是一栋二层小楼,青砖灰瓦、雕梁画栋,颇具古韵。门口,两个方形的花坛分列两旁。“提升前,花坛的地方全是违建,损坏了风貌,还挤占了步行空间。”东城区环境办副主任王涛说,拆除违建后,62号门口建起了可步入式口袋花园,供市民歇脚休闲。
优化提升、还路于民的空间还有很多:通过对电线杆、变电箱等城市家具“多杆合一”“多箱并集”,整条大街两侧可视的各类杆体从660根削减至268根,箱体从707台削隐至24台;部分路段通过道路大修、拓宽人行步道、将沿街商户占道台阶退入室内等,让人们畅快行走;北新桥路口、东四十二条、魏家胡同、钱粮胡同4处老式公交站台被改建变为“港湾式”公交站,为慢行、公交腾挪空间。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