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脱发严重,杭州萧山一姑娘花一万多做这个,网友说她被坑了!
前天,萧山一姑娘在萧内网App发帖:脱发星人最后的挣扎,理发店的洗脑项目,我终究还是没逃过。
姑娘在理发店做头皮护理
▼
花了一万多
▼
评论区不少网友都觉得,姑娘这钱投进去,大概率没啥效果,充其量只能起到一个自我安慰的作用。
“
网友@酸菜鱼没有酸菜:我感觉这钱花的没啥用,价格太高,还没效果的。
网友@云绝情:都是有钱惹的祸。
网友@93年的小鸡仔:这也信吗?脱发连医生都医不好,这个没用的,自我安慰而已。
网友@森挽:没用的,虽然不想这么说,但是希望以后别去做了。当时我也做了这个,说的一套一套的,回头我就找浙一皮肤科的博士学妹去了解了,这个不能反应皮肤头皮状况的,都是吓吓人的。也不能治疗脱发,你可以理解为这个钱只是做了个清洁。
网友@慢慢升空:全世界都知道你脱发了。
网友@Mikey:你这顶多算防脱发,能生发都是骗人的。
网友@thx3639:还不如去邵逸夫医院看脱发门诊。
网友@韭菜盒子:人傻钱多,去医院看看总比这个有用。
网友@春峯:大概率这钱扔水里了。
网友@氧气姐姐:智商税。
姑娘在评论区补充说,她现在还没秃,就是掉发比较严重,「每次洗头掉一大把,真的很影响心情,要抑郁的。」
她也去过很多次医院,「但是医院皮肤科医生看你不秃不会当回事的,真的去看过脱发的小伙伴一定知道。」
姑娘这次在理发店做的是头皮护理,她说做总比不做好,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钱可以赚,头发没了就真的没了。」
延伸阅读:
打疫苗、囤补剂、防脱发健康消费渐成年轻人“刚需”
因为在镜子里发现自己发顶不够蓬松,刚上大一的南京女孩雅丽在2020年“双11”当天赶紧补单了一款能防止脱发的“头盔”,完成了这个月“血拼”的最大一单支出。
“头盔”并不是中国年轻人在2020年“双11”购物车里唯一新奇的健康投资品。秋梨膏棒棒糖、发热卫生巾、胶原蛋白吹风机、免疫力软糖……尽管专家声称不少产品功效只是营销“噱头”,但年轻人依然乐于拥抱这些产品带来的安慰感——为健康而消费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刚需”。
“我也知道全靠外力实现身体健康不靠谱。但买了这些东西可以告诉自己,今天我也有好好爱自己。”雅丽说。
进入2020年11月,以“双11”为代表的消费大潮折射着民生百态。大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催动健康消费更加火热,且开始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和西部地区;健康消费的用户“画像”正越来越年轻化,其中“00后”“95后”更青睐创新型健康产品。
“健康消费年轻化的背后,是年轻一代对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视,折射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升级。”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电商首席运营官赵子强说,“90后”“00后”与上一代人的健康观念大为不同:上一代是“治和补”,而年轻一代则是“养和防”。
作为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往年同仁堂线上、线下只是销售燕窝、虫草、海参等高端滋补品和礼盒产品。为适应年轻消费群体的特点,今年“双11”他们开发出一批即食、便捷、价格门槛更低的轻滋补产品,比如枸杞原浆、“1g”虫草、即冲燕窝等,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各大电商平台的数据同样验证了这一点。2020年“双11”期间,体检套餐、医用敷料、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即食燕窝和安全套,成为天猫医药“‘95后’最爱买的健康类单品”前五位。京东健康上,医疗服务类消费增幅迅猛,其中疫苗类服务增长20倍,口腔保健服务增长12倍。苏宁超市的医药品类增长突出,特别是家用医疗器械,如紫外线消毒灯、血糖仪、血压计、小型按摩器等,销量持续火爆。
打疫苗、囤补剂、防脱发、忙健身……这一届年轻人,已在健康消费的路上越走越远。“熬最晚的夜、吃最贵的保健品”的朋克式养生渐渐过时,“带着父母一起养生”成为新趋势。
“我给自己入手了一台跑步机,还给爸妈和自己都买了高端体检套餐,包含一些常见癌症筛查。”北京“80后”张伟对记者说,疫情极大冲击了他的健康理念,以前是“有病治病”,现在则是“健康管理”,以后也会坚持给家人每年做一次深度体检。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消费还呈现出明显的下沉趋势。阿里健康的大数据显示,小城市的健康消费增速明显高于大城市,其中,安徽省宣城市人均健康消费额增长了136%,远远超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在“95后”人均健康消费小城市排行榜中,揭阳市、温州市、赣州市、保定市、阜阳市位列前五名。
“买买买”同时,“年轻人不敢看体检报告”“‘90后’成植发主力”等话题冲上热搜,也引发了人们对年轻人健康问题的关注。
“我今年20多岁,我的肩膀47岁,我的膝盖51岁,我的背60多岁,我的腰快90岁了,我的很多头发已经入土为安……”有网友如此调侃自己的“散装身体”。一份2019年职场人健康力报告显示,仅两成白领认为身体状况良好。健康问题已实实在在成为年轻人的困扰。
“年轻人养生的形式不拘一格,但科学理念和良好习惯的内核不能改变。”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检医生戴瑛提醒说,健康消费群体年轻化的背后,也折射出疾病年轻化、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盛行、社会压力加大健康焦虑等诸多问题。
中国抗癌协会的相关报告指出,当前年轻人饮食偏重“红肉”,摄入过多高脂、高油、油炸、多盐食物,生活“不洁”,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引发癌症发病年轻化的高危因素。
对此,戴瑛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年轻人追求健康应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比如不要长期熬夜,面对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应对,加强平日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食绿色健康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