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四川一男子遛弯偶遇恐龙化石,专家:距今大约1.6亿年
“路边一处断崖上的剖面,颜色和轮廓与周围有所不同。因为职业的缘故,自己意识到这可能是个化石。”12月21日下午,家住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同家人外出散步时,偶然在路边发现疑似大型蜥脚类恐龙腿骨化石。随即,李先生将情况向自贡恐龙博物馆进行了报告,博物馆立即派专家前往现场勘查并妥善保护。
资料图 和冠心 摄 图文无关
21日晚间,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经专家初步认定,已基本确定为蜥脚类恐龙化石,距今大约1.6亿年左右。根据化石的肢骨判断,恐龙体型较大。“化石的长度还是很长的,约有1.1米左右。”
据李先生介绍,当时在路边发现疑似恐龙腿骨化石时,自己兴奋不已。他连忙走近仔细查看后,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推测。李先生认为,这应该是恐龙的腿骨化石,但具体是胫骨还是肱骨,自己不能确定。
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说,下一步,博物馆准备把专用机器和设备运往现场,将化石挖掘出来后,送到博物馆研究收藏。在这块化石周围是否存在其他关联化石,还需要进一步发掘研究。
据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江山介绍,侏罗纪中期,自贡地区为地势平坦的滨湖平原,大山铺正好处于河湖交汇处,属于湖泊三角洲的沉积环境,大山铺一带出露的多为中侏罗统地层,“侏罗纪时期是蜥脚类恐龙的繁盛时期,而之后的白垩纪,蜥脚类恐龙虽然体型变得巨大,但是种类与侏罗纪相比较少。”
他说。“自贡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内,至今已发现了161个恐龙化石点,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少见的。”江山介绍,20日发现的这个恐龙化石点,是第161个。而在大安发现的恐龙化石,占全市将近四成。
延伸阅读
黑龙江发现罕见化石!
12月18日,记者从白垩纪黑龙江海伦生物群化石研究调查成果发布会上获悉,黑龙江海伦大峡谷发现罕见白垩纪生物群化石。
据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树臣介绍,自2018年起,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多名古生物学家对海伦市动植物化石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了海伦大峡谷古生物群。“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个以白垩纪树蕨茎干化石为主的生物群。目前已发现白垩纪蕨类植物茎干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龙化石和鳖化石等十几种。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研究我国东北地区恐龙时代古生态、古气候、古环境、古植被演变提供了重要证据。”
海伦大峡谷古生物群遗迹位于黑龙江海伦国家森林公园,峡谷上接小兴安岭余脉,下至海伦市东方红水库上游,谷长10余公里,是小兴安岭西坡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该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森林更新演替良好,物种多样性丰富。2018年以来,海伦市先后三次邀请多所国家权威机构的古生物学专家前来考察研究。
“此次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呈砾石态广泛分布于河谷中,产出量大。化石个体较其他地区的大。化石类型丰富,既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又有恐龙、龟鳖类等爬行动物。”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程业明说,“其中大量登普斯基蕨茎干化石的发现也为中国白垩纪地层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的对比提供了证据。”
根据研究,程业明推断,海伦地区在晚白垩世为舒缓的滨浅湖环境,河流纵横,海伦大峡谷正处于河流和湖泊交汇处。当时气候应温暖湿润,植被茂盛,蕨类植物和松柏类裸子植物生长,湖岸有龟鳖类、恐龙类等其他脊椎动物生活和繁衍,形成良好的陆相生态系统。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副总工程师张立东通过调查发现,海伦大峡谷古生物群遗迹主要有白垩纪树蕨类、苏铁类、松柏类3大类植物化石,古生代原生动物蜓类化石,无脊椎动物腹足类、爬行动物龟鳖类和恐龙骨骼3大类动物化石。通过综合室内整理和区域地层对比,初步认为海伦大峡谷地层应属于晚白垩世-新近纪地层。
专家认为,海伦大峡谷古生物群的发现为探讨东亚、西欧和北美地区白垩纪植物群关系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该地古生物化石硅化程度高,古生物本身结构构造保存完整,且具有典型环境指示特征,是展示地质历史变迁、化石埋藏和发掘的极好地球科学科普场所,应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和保护利用。
(原标题:男子外出散步,走着走着就发现了距今1.6亿年恐龙化石)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广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流程编辑 :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