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今日主打

古法砌筑、“卸妆”重现, 96万块“老砖”还原东四南北大街

2020-12-16 15:31 北京晚报 u020

冬意渐浓,从北新桥路口一路向南,远看是青砖灰瓦的灰色底调,近看处处是“绣花”功夫:复古的挂檐板、古朴的女儿墙、精美的步步锦窗棂……这一刻,恍若走在几十年前的老北京街头。

这是2021年元旦即将开街的东四南北大街,经过近半年的修缮,这条街重现“京韵风采、大市风貌”。

恢复性修建,是北京老城保护,也是这片历史街区的重要更新理念。记者半年来持续跟踪采访发现,大街沿线现存447座建筑,在拆除外包、门罩后,参照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等时期的老照片,最大程度再现建筑的原风貌特色,砖石木料等古建筑材料使用率达到80%以上,其中仅古建修缮专用的“老砖”就达到96万块。

东四北大街24号重现古都风韵。李瑶 摄

修复现场1

定制老砖 古法还原

沿着东四北大街一路往南,青砖灰瓦的传统建筑一路相伴。“东四南北大街从元代发展至今,其中原风貌为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传统风貌建筑占据60%以上。所以青砖灰瓦的传统风格成为大街的主流风貌。”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王涛介绍。

这些传统风貌建筑看上去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外立面都贴着复古的青色老砖。所谓“老砖”,专业术语叫“停泥砖”,专用于古建修筑,在东四南北大街修缮中足足用了96万块。

不同于普通砖块,停泥砖选用纯黏土原料,烧制工艺比较复杂。“停泥砖的砖坯从烧制到冷却出窑是非常重要的工序,需要25天,这让黏土中的铁不全部氧化。一是使其具备较好的耐风化、耐水等特性;二是让其外观呈现青色,给人以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施工方介绍,这些老砖都是从山西、河北专门定制而来。

参照老照片,用古法砌筑老砖,一栋栋建筑再现历史风韵。东四北大街88号就是一例,房子修建于明清时代,但在修缮前却被加上了一层“外罩”——大理石与黄色瓷砖组成的现代化外墙,上面是塑料的大广告牌,与大街的京韵风味格格不入。扒掉“外罩”,施工人员重新恢复88号的传统风韵。

上千块老砖依次砌筑,采用的是古建筑里较为高级的砌砖方法——通体丝缝。慢工细活出精品,修缮后的88号带来素雅、沉静的视觉感受。

像88号一样,东四南北大街沿线建筑基本都采用老砖、古法砌筑,老砖总用量达到96万块,力图恢复原汁原味的老街味道。

修复现场2

“卸妆”重现 逐一剔补

今年9月,通过“卸妆”,一座年近70岁的红砖楼门重见天日。

这说的是东四北大街397号的门楼。按照“修旧如旧”“一建筑一策”的原则,今年年中,东四南北大街建筑外立面修缮启动之前,东城区请来古建专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们等逐一对沿线447座建筑“把脉问诊”。走到397号,对照历史老照片,他们判断,这座被灰色水泥包裹的门楼曾被“化妆”过。

果然,扒掉1厘米厚的水泥墙,一座古法修建的红砖门楼跃入眼帘,更有勾白缝的老工艺清晰可见。

然而,历经70年风霜,红砖虽然大多保留完好,但仍有近200多块破损残缺,尤其是踢脚部位大片风化,完全失去了其本身的承重力,威胁着整座门楼的安危。

恢复性修建,最大程度保留门楼原本的老材料、老工艺,逐一剔补缺损的200多块老砖,专家们确定了这样的修复方案。然而,头一个难题就是缺失的红色老砖,“这些砖是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烧制的,与我们现代建筑用的标准砖块相比,长宽高尺寸都稍大,现在市场上都找不着了,需要定制。”施工单位负责人说,就光定制这些砖,就联系了多个古建材料厂,最终定制了200多块。

老砖有了,如何逐一剔补,考验着工人们的手艺。师傅们先在严重风化处做临时支撑,解决门楼承重问题,然后用小镐头、小锤子一点点把破损砖块敲下来,再把一块块老砖磨成相应尺寸,补砌上去,最后用淌白缝工艺勾缝,再用毛笔一点点清理勾缝。“如果把门楼推平重建,一星期就起来了。可替换这些老砖,需要绣花功夫,工人们足足花费了两个多月。”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东四北大街驻场设计师孙书同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老照片上的红砖门楼原样重现,居民们赞不绝口。

修复现场3

应保尽保 物尽其用

在修缮中,拆下来的老砖老物料,80%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再利用。

东四南大街90号,是一座典型的拍子式铺面房,在前期确定设计方案时,设计团队发现,这座铺面房的外观与上世纪60年代的老照片大致无二,尤其是上下六扇步步锦样式的窗棂,几乎一模一样。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窗棂外观一点没变,这让我们很欣喜。”孙书同说。然而,虽然外观依旧,但棂条有近一半已经腐朽,支撑力俨然不在。

“我们将破损的窗棂条拆卸下来,进行检查,并一一编号。对于四处破损的棂条,剔除其腐朽的部分,按照原材质、原尺寸、原形制补配后,边框调直、重做地仗油饰,实现原物料的最大程度利用。而对于其他两处完全缺损的窗棂,则参考原样式新作。”施工方介绍。

通过“卸妆”露出真容的还有不少老牌匾,在东四南大街46号,刻着“古玩店”“大吉祥”等字样的牌匾露出真容,如果再仔细辨别,会发现牌匾上还隐约带有“宣统辛亥”字样。

“在整治前,早已看不出建筑原貌。拆除后发现建筑二层外立面是老砖,一层的老砖在以前的装修中被换成了新面砖,所以我们参照二层将一层重新修复,并将牌匾保留了下来。”孙书同说。

马上就访

■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 王涛

问:东四南北大街的总体治理提升理念是什么?

答:《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对“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提出要求,其中专门提到“恢复性修建”,“塑造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东四南北大街就是秉承“恢复性修建”的理念,恢复京韵风采、大市风貌。在具体实施中,《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为我们提供指导,导则提出,要注重传统建材与新型建材的有机结合使用,研究改进施工工艺和技术,保留原形制、采用原工艺、用好旧材料,加强对旧材料、旧原构件的分类收集、统筹管理、合理使用。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孙书同 鲁坤

问:此次东四南北大街沿线建筑修缮与以前历次修缮有何不同?

答:东四南北大街形成于元代,历经明、清、民国、现代等多个历史时期,每座建筑的初建时期各不相同,多元的历史风格是这条街建筑的最大特点。然而,据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这条大街历经过大大小小8次修缮,在不同历史时代的改造理念下,许多建筑物的本来面貌被遮挡、被“化妆”,初建时的特色古韵渐失。东四北大街397号的红砖门楼就是典型例证。

因此,此次修缮秉承“修旧如旧”“保留风格多元性”的理念,对447座建筑“卸妆”,让这些历经上百年的建筑展现真实的历史风貌。

■东四六条居民 徐庚易

问:您觉得东四南北大街提升得怎么样?

答:最大的感觉就是:有京味儿。我今年65岁,在东四生、在东四长,眼看着这条街的风貌历经变迁。这次提升,我看从夏到冬、工期挺长,工人很认真,一面墙、一块挂檐板,一弄就是好几天,弄完一瞧,还真是那么回事儿,那十字花墙、灯笼罩、福禄寿题字都挺精致,很有老街味道、古都特色。

(原标题:参照老照片 再现原风貌 96万块“老砖”还原一条老街)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李瑶

流程编辑:u019

分享到

外地买房能否提取北京公积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回应了

银河系有18亿颗恒星!已绘制精确位置,掌握大多数运行状况

重磅!下月起北京市参保人员可凭医保电子凭证扫码就医,别忘激活

民航局:累计向中外航空公司发出“熔断”指令139次

四子王旗着陆场准备就绪,静候嫦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