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至6岁儿童可享免费五类残疾筛查,去年已筛查超百万人次
今年8月25日是第四个“全国残疾预防日”。北京市残联今天发布的《2019年度北京市残疾预防工作报告》显示,去年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首次全面纳入日常工作,100万人次儿童享受到了免费的五类残疾筛查。
残疾预防:去年婚检率为19.55%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持证残疾人数为538416人,比2018年新增25826人。持证残疾人中,60岁及以上残疾人数为295150人,占54.82%。
“出生缺陷防治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儿童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市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副调研员周彦华介绍,北京持续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姻登记、优生咨询指导“一站式”服务,去年全市婚前医学检查率为19.55%,比2018年的16.5%提高了3个百分点。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去年也首次全面纳入日常工作,接受筛查儿童达到100余万人次。周彦华介绍,目前全市35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儿童残疾初筛服务,0至6岁儿童可免费进行儿童听力、视力、肢体、智力和孤独症五类筛查。
残疾康复:残疾儿童参与远程康复将常态化
康复是残疾人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报告显示,通过年度调查,本市登记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共400026人,占北京残疾人总体的七成以上。
“残疾人享受康复的难度比较大,怎么样让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更便利,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市残联康复部施继良主任介绍,去年,本市出台6项康复专项政策,共投入约5.2亿元,比2018年投入增加1.5个亿,惠及残疾人37万余人次。
施继良举例,以往0至15周岁残疾儿童接受康复保障的前提是需持证,如今,只要家长能提供孩子在指定机构的医学诊断,证明有残疾事实,就能被纳入保障,享受医疗康复等补贴和服务。
“疫情期间,我们制定了远程康复指导工作标准,会同市财政局将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补贴范围覆盖到了远程康复指导,50多家机构可提供线上培训,约900人次残疾儿童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康复服务。”施继良表示,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线下康复服务恢复正常,线上服务还将继续保留,残疾儿童家长可以根据孩子自身情况选择康复方式。
施继良还透露,到10月份前,市残联还将完成2.5万名残疾人的居家康复培训,培训涉及康复知识、康复技能和康复政策等内容。
无障碍建设:半成以上公交车带无障碍坡板
去年底,本市出台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从交通、公共服务、民生领域等各个环境提升首都无障碍环境。
报告显示,2019年本市更新购置无障碍公交车2090辆,淘汰无障碍公交车809辆,净增无障碍公交车1281辆。截至2019年底,公交集团在册公共汽车电车共计22134辆,其中一级踏步公交车14482辆,带无障碍坡板公交车12322辆,占公交车总规模的55.67%,占城区公交车总规模的81.66%。
为方便残疾人出行,2019年,全市无障碍出租车已增至535辆,为1661人次乘坐无障碍出租车补贴18.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