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5G”全球首次舞台表演传播!国家大剧院开启“华彩秋韵”线上演出
“之前总是忙着训练,这还是我第一次来到国家大剧院。”前女排国家队队长惠若琪说。趁着演出还未开始,她在剧院里到处转了转。对体育健儿们来说,8月8日是一个格外值得纪念的日子,它不仅是“全民健身日”,12年前的这一天,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昨天,国家大剧院“公益座”特地把他们邀请到了“繁华众声:张艺、陈悦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会”演出现场。
8月8日晚,在金融街购物中心,市民通过设置的8K电视和5G手机等显示终端。观看“华彩秋韵”线上系列演出首场音乐会——繁华众声:张艺、陈悦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会“8K+5G”的超高清演出实况。
从“春天在线”到“声如夏花”,国家大剧院线上系列演出已经陪伴观众们数月有余。“繁华众声”作为“华彩秋韵”系列的首场音乐会,开启了线上演出的又一个篇章。
音乐会在巴赫的《D小调恰空》中开始。随后,大剧院管弦乐团在指挥家张艺的带领下奏响了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抒情组曲》和斯美塔那《我的祖国》中著名的片段“沃尔塔瓦河”。除了西方作品,乐团还演绎了电影《上甘岭》《开国大典》中家喻户晓的旋律《我的祖国》和《人民万岁》,笛子演奏家陈悦则带来了中国作曲家于京君的竹笛协奏曲《新柳水令》。返场时,一曲《我和你》再次勾起了人们关于那个夏天的回忆。
据初步统计,本场音乐会在快手、北京日报客户端等网络平台的点击量接近3000万次。接下来,“华彩秋韵”系列将在云端和现场呈现京剧、芭蕾、话剧、歌剧等更多形式的节目。
链接
“8K+5G”首次运用舞台表演传播,舞台上每个细节一览无余
昨晚7点40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里,大剧院管弦乐团正跟随著名指挥家张艺的双手,拨动着《《D小调恰空》那段著名的和弦。此时,几公里外的王府井APM商场一层大厅,手捧冰奶茶的卢女士在一架电视前慢下了脚步。画面扫过乐团首席李喆手中的小提琴,卢女士轻轻拽了下身边的朋友,惊叹道:“你看,连木材上的花纹都拍得这么清楚。”
在金融街购物中心、三里屯太古里南区中央广场、中关村步行街等另外七个城市空间,还有许多人像卢女士一样,因为同样的理由停留驻足。网络直播把剧院中正在上演的音乐会同步带到了大家面前,而“8K+5G”技术甚至让他们比现场观众看到了更多清晰生动的细节。
这或许将是一次影响艺术传播的创举。此前,全球范围内,“8K+5G”还从未应用于舞台表演领域。“8K显示技术的画质更清晰,带来的视野也更加宽广,可以加强观众的临场体验感,非常适合体育赛事、演艺类活动以及对细节要求极高的项目的大屏展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顾瑾栩说,“但8K带来的是超大的数据量,而5G技术恰好可以为8K进行支撑。”
想要做成这样一次特殊的直播并不容易:8月初,大剧院的5G网络刚刚建成,剧院外布设的直播点又分散在城市各处,每个场地的要求不尽相同。为了保证直播时信号畅通,技术人员必须反复进行测试调整;直播起用了全球第一辆“8K+5G”转播车,自从这个造价高昂、“黑科技感”十足的大家伙开进大剧院后台停车场,拍摄团队就在抓紧一切时间熟悉8K机器设备的性能与操作要领……
国家大剧院影视节目制作部高级主管田晨导演过许多场直播,毫无疑问,这是最难的一次。“8K摄影机的景深更浅,需要比普通高清设备更多的光,但如果灯光太亮,艺术家可能会看不清乐谱,现场观众也会受到影响。”仅仅是调试灯光一项内容,田晨和同事们就用了无数心思。
分镜头的脚本规划也和以往有所区别。直播古典音乐会的讲究其实很多,小提琴主奏时,画面不能切到长笛大管上,舒缓的乐句不适合频繁切换镜头,什么时候突出某个声部、什么时候突出指挥,种种细节都要对照总谱,有些时候,艺术家们还对哪个角度的自己更好看有小小的“执念”。一般来说,作曲出身的田晨都会提前一周从乐团那里拿到演出的总谱,设计分镜头,但这一次,用去的时间足足多了近一倍。为了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8K的细腻和沉浸感,在8个机位的转换间,田晨着意增加了一些特写和全景镜头。
8K技术挑战的还不只是拍摄团队。这种画质究竟可以“夸张”到什么程度?田晨清楚地记得,此前拍摄8K版剧院外景空镜时,站在长安街畔的北门处,能隔着玻璃穹顶拍到歌剧院入口附近的电视正在播什么。在这种镜头的“逼视”下,舞台上的每个细节都一览无余,本场直播测试时,田晨就看到过艺术家衣服上小小的线头和他们脸颊上的汗水,对大剧院服化道团队而言,这也是一次非常特别而全面的考验。疫情改变着观众的欣赏习惯。剧场停摆的半年来,线上演出成为了舞台艺术唯一可行的生存方式,田晨能感受到,观众对“画面”有了更多的依赖和要求。如何在这个层面上进行突破,或许将成为线上演出在未来发展中不得不重视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