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艺绽

真有“诺奖魔咒”吗?莫言直播首秀谈《晚熟的人》,“新人”是谁?

2020-08-01 11:16 艺绽 TF008

昨天刚出版的莫言新作——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正热得烫手,距离他上部作品出版已有十年。

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桂冠当头,莫言在获奖最初的一年里,竟然忙得一整年连一本书都没看

据统计,截至2016年,莫言获奖后去了全世界至少34个不同的城市,参加过26次会议、18次讲座,题了几千次字,签了几万个名

这段经历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他的新作或能回应各种好奇心,也注定充满争议。昨晚,莫言做了自己的直播首秀,与央视主持人王宁、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毕飞宇举行了一场线上文学对谈,与读者分享这部作品。

究竟分享了哪些干货?艺绽君帮你做了笔记。

1

什么是《晚熟的人》?

《晚熟的人》如同莫言的获奖后记,他将自己写进小说,用幽默的笔调,毫不避讳地向读者敞开了获诺奖后的生活里外。全书一共十二个故事,读者可以随着故事中的“莫言”,见证一次“衣锦还乡”之旅,也见证百态人情,万象世间。

莫言表示,十年来,看待自己的角度变了,年龄变大了,视野变广阔了,思想变复杂了,身份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仅仅是个知名作家,因为诺奖,让我的作家身份添加了更加复杂的色彩。在当今的商业社会,这样一个人回到故乡,他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比过去丰富多了。”

对于书名中的“晚熟”二字,莫言解释:“晚熟,还是希望不断超越自己,不希望自己过早成熟、定型,希望自己晚熟,让自己的艺术生命更长久一些,虽然这难度很大。”

2

真的有“诺奖魔咒”么?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说,莫言将陷入“诺奖魔咒”——得了诺奖就很难再进行持续创作。

莫言坦言,所谓“诺奖魔咒”是个客观存在。因为一般得诺奖的作家都是七老八十了,创作巅峰已经过去,当然也有很多作家在获奖后又写出了伟大的作品,比如马尔克斯获奖后就写出了《霍乱时期的爱情》。“我只能说,我一直在写作,一直在努力,为新书做着准备。” 至于能否打破魔咒,还需留给读者评判。

3

为什么不是长篇?

很多人都期待着莫言的长篇新作,但《晚熟的人》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对于为何没写出长篇的疑问,莫言表示,他从不认为“一个作家只有拿出一部长篇才能证明自己”。但他说,他也有一个长篇的梦想,想写一部时代不一样、故事不一样、语言不一样的长篇,希望在最近几年能拿出来,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

4

书中的莫言是不是莫言本人?

莫言讲故事向来爱用第一人称“我”,《晚熟的人》延续了这一习惯。不同的是,这12个故事中的“我”大都借用了作家本人当下的年龄和身份,莫言真正将自己写进了故事里。

读者随着小说里的这位“莫言”,获奖后回到高密东北乡,发现家乡一夕之间成了旅游胜地,《红高粱》影视城拔地而起,山寨版“土匪窝”和“县衙门”突然涌现,“还有我家那五间摇摇欲倒的破房子,竟然也堂而皇之地挂上了牌子,成了景点”。每天都有人来参观,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甚至还有不远万里前来的外国人。

书中的“我”,是不是莫言本人呢?他说:“起码是我的一部分,敢把我的名字放进去,就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我跟小说里的莫言是在互相对视,我在看他,他在看我,有时候他在小说里的表现是我控制不了的,他在小说里不想做的事,也许我在生活中做了很多。这种关系就像是,孙悟空拔下一根毫毛,变成了一只猴子。”

5

“新人”是谁?

不同于以往所有的作品,莫言第一次在作品中引入了当下社会的“新人”——网络“大咖”高参。高参深谙互联网运作规律,最擅长胡编乱造、添油加醋,靠贩卖谣言发家致富。她手下有上百个铁杆水军,让咬谁就咬谁,让捧谁就捧谁,将网络玩弄于股掌之中。高参有一句名言:“在生活中,一万个人也成不了大气候,但网络上,一百个人便可以掀起滔天巨浪。”

这样一位“新人”的加入,也反映了莫言对当下的关注。他说:“我也有手机,有微信,有朋友圈。刚开始很入迷,天天看朋友圈,听到风就是雨,现在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也会看一看,但不会浪费太多时间了。”他观察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农村里的老年人也突然成长了起来,他们对网络的熟悉、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城里的年轻人是一样的,所以便在书里也写了这样一个人物。“这样的人物是时代造就的,也是我过去小说中从没有出现过的。”

在直播的后半程,莫言化身“知心爷爷”,耐心回答年轻网友提问。看到大家纷纷送上“爱心”,第一次直播的他表示“很感动”。当被问到如何看待“流量”问题时,他笑称:“我只知道流量多了就得开闸泄洪,不然容易发洪水

我的文学素养一般,担心看不懂怎么办?

莫言:我向你保证,可以看懂。如果年轻30岁,我的小说你可能看不懂,现在我的小说你肯定能看懂。因为在80年代,大家都在追求现代派的手法,随着人慢慢成熟,才意识到,用最普通的、最平常的语言,才能显示出一个作家真正的成熟。

越来越多人购买电子书,选择线上阅读,您怎么看?

莫言:用手机、电脑阅读,也是阅读的重要构成部分。没有高下之分。我个人感觉,手捧一本纸质书更像阅读,更能找到感觉,更能够细读,还能够边读边记笔记。纸质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长期存在,不会被电子书消灭掉。

可以推荐一下您最近在看的书或影视作品么?

莫言:这两年在大量阅读地方志,其中有很多人对亲身经历历史事件的回忆,让我仿佛能回到那个时代,这两年我也跑遍了高密周边的十几个县市,每到一个地方,先搜集地方志,再看博物馆和名胜古迹,这样既有对文字的阅读,也有对自然景观的阅读,更能读出历史的深邃。假如要写历史小说,这些功课是必须要做的。

不写作时,您一般做些什么?

莫言:我是个没什么生活趣味的人,读读书、散散步。(嘉宾透露莫言喜欢写字、画画,他接着说)最近这十来年,中国作家里写毛笔字、画画的人太多了,这让我很欣慰。不用毛笔写字,是看不懂古文的,读不懂《红楼梦》的,这不止是一种艺术训练,而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寻根。

我想成为一名网络作家,但家长很反对。您当年投身写作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莫言:我一直反对把网络文学不当文学来看。你可以把网络两个字去掉。至于写作中的困难,写作时间越长,遇到的困难越多。我现在举步维艰,80年代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几乎不考虑读者,现在就没有那么自由了。我了解的文学越来越多,就不想重复别人用过的办法了,也不想重复过去自己写过的东西,但做到很难。你们这么年轻,有困难就克服呗,至于家里人不支持,要找到他们不支持的具体原因。

直播的最后,主持人请莫言谈谈文学的意义。他说——

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它没有用处。科学的发展能直接改变人的生活。但文学对人类、对社会的作用,不是这么发挥的。

(原标题:莫言竟如此看待“流量”……他的直播首秀干货都在这儿了!)

来源:艺绽 作者 李俐

流程编辑:tf008

分享到

时隔10年,莫言出新作《晚熟的人》,能否打破诺奖“魔咒”?

《夺冠》影评,巩俐版郎平令人叹为观止,让激情再燃烧!

连续两天上新!新闻联播新主播郑丽亮相

不想上班、绩效翻倍……你看过王羲之等书法大家“亲笔写”的表情包吗?

北大毕业当网红,其貌不扬的李雪琴,凭什么称霸脱口秀大会?

《沉默的真相》来了,廖凡白宇谭卓演技炸裂!剧集开场就是一桩凶案

真真是放飞自我了!德艺双馨的蔡国庆,居然奉献了这么多名场面